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好像除了中国,全世界都在抵触新能源?西方又在内燃机投资60亿!

最近,中国的新能源又掀起了一场狂风,原因就是雷军的小米SU-7问世。这就好像在内地的新能源市场投下了一个炸弹,国人纷纷争相前去试驾和购买,甚至有的地区提车还要加价购买。

要知道,除了在前十年合资品牌崛起的时候,某些指定车型才会被加价销售,国产车好像都是优惠促销,哪有加价销售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新能源在国内就是如此畅销。很多网友都说,国内汽车三大件研发不出来,只能搞人家玩剩下的电动,难道真的是这样?

不止国内车企,2020年前后,奔驰、宝马、奥迪也都加入了部分电动化的阶段。不过他们生产的电动并不畅销,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依旧被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占据。

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那些曾经雄图大志的知名汽车公司现在却纷纷宣布将推迟其全电动转型的时程。奔驰、宝马、奥迪、福特先后表示“推迟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苹果干脆直接放弃造电动车了。有的公司甚至宣布计划投入高达60亿美元的资金,以重新启动对内燃机技术的研发项目。那这些车企为何要推迟呢?

电动汽车为何能风靡国内市场?

2009年,我国启动了“千辆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项目,在北京、上海等20个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2010年,更是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众多企业开始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其中,比亚迪和特斯拉成为市场的关键参与者。

其实早在2003年,比亚迪就已经成立电动汽车事业部,2008年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汽车F3DM。此后,比亚迪通过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持续推出多款电动汽车产品,以实用为主打,逐渐夯实了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作为国际电动汽车的代表,特斯拉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2013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Model S,并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与极致的科技感快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建设为电动汽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其直销模式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加上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极大。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减少空气污染,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电动车的发展,包括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企业投入到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中。

而且中国在电动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走在了世界前列。随着充电桩的普及和充电站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在城市间的长距离旅行也变得越来越方便。这与一些国家相比,由于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电动车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尽管国外的电力成本相对较高,但在中国,由于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支持,电费相对较低。加之,中国的油价长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使得电动汽车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和选择。

国外车企纷纷表示“放弃”新能源

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中,欧美国家和地区无疑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欧盟挪威等地之前纷纷出台了政策,说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逐步淘汰燃油车。

例如,欧盟提出要在203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车,挪威更是提出在2025年停止燃油车销售的宏伟目标。针对这些政策,包括奔驰、奥迪、福特、通用在内的欧美知名车企也提出了自己的电动化转型计划。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的骨感。

西方汽车制造商的雄图大志受到了市场现实的冷淡回应,导致它们在2024年接连公告推迟或是终止其全电动化的进程。其中奔驰就在2月份公布,将不再追求2030年实现完全的电动转型,并计划持续发展传统的内燃机技术,预计在2027年推出全新的内燃机车辆。

显然,奔驰决定继续开发内燃机背后有其缘由:在上一年中,奔驰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比例仅为11%,即便将混合动力车型纳入考虑,这一比例也仅提升到19%,这意味着奔驰的主力市场仍旧是传统燃油车。

在美洲和亚洲市场,情况也大致相似。迫于无奈,奔驰不得不将其主要焦点再次转向传统燃油汽车,设立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继续推出燃油车型的计划。

丰田也曾计划到2030年,新能源车型的占比要达到75%,并承诺推出30款纯电动新车,以及将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转变为纯电动汽车品牌。但是,所有的期待在2022年被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的一纸声明打破,他突然宣布叫停电动车生产计划,并公开批评电动车是低级产品。

丰田的态度并非个例,另一汽车制造巨头福特也宣布暂停在美国本土生产电动车的计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宝马的做法显得颇为聪明。宝马早在2020年便明确表示,不会专门研发电动车平台,而是通过将现有汽车模型转变为电动车的策略,来开拓电动车市场。

依靠大幅优惠,油改电i3、iX3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销量,甚至远超奔驰、奥迪等竞争对手的专门打造的纯电平台生产的电动车。

除了奔驰、丰田以外,Stellantis集团最近正式声明了一项“投入60亿美元持续发展内燃机技术”的重大决策。此外,据悉Stellantis集团有计划借鉴丰田的步伐,推广能够使用新一代内燃机的多能源汽车。根据国外的新闻报道,今年内,Stellantis集团计划推出配备最新内燃机技术的车型。

其实说白了,欧美内燃机汽车,才是他们的优势所在!要知道在1886年开始,欧美就在这个领域深耕,从最初的单缸引擎,到后来的V8甚至W16多气缸引擎,从简陋的手动挡变速箱到现在的双离合、无级变速箱,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极大提升了汽车的性能和效率。

二战后,欧美经济的快速恢复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欧洲汽车以其优雅的设计、先进的技术和出色的性能闻名世界,而美国车则以其豪华、大型和舒适度著称。在材料科学方面,欧美汽车工业也不断推陈出新,从早期的木质车身到钢铁,再到现在的碳纤维铝合金,轻量化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汽车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大大提升。

可在电动车方面,他们虽然比中国更早涉及,但却没有深耕。

电动汽车如此畅销,外企为何放弃?

好像除了中国看重新能源,西方车企都在集体退出电动车领域。其实外国汽车制造商延缓其电动车转型,实际上也是处于无奈之中。在新能源的竞争领域,中国的汽车公司无论在技术创新、市场销售还是品牌效应上,都已经与外国同行形成了显著的差异。

这些外国公司之所以对电动汽车持“抵触”态度,其深层理由在于他们已感到难以参与竞争,且负担不起这场游戏。今年两会期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对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欧美车企没有停止电车业务,他们研发延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赚钱。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外企在电动车领域的绝对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面对中国市场上快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诸如比亚迪等。这些企业不仅技术日益成熟,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外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全球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加上俄乌、巴以等地区冲突的爆发,使得欧美等地区无暇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投入到新能源领域,从而影响到了外企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与发展。换言之,他们不是不想玩,是他们玩不明白。玩不过就掀桌子这是美西方惯用伎俩。

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技术、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快速提升,给欧美车企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其原本对新能源电车的布局计划受到挑战。若决定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便意味着抛弃了传统燃油汽车技术上的优势。这样一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结语

随着电动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仍将非常广阔。而对于那些暂时放慢脚步的外企来说,只要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转危为机,未来在电动汽车领域依然有望实现突破,并在新的赛道中赢得一席之地。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