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行业死亡拐点提前10年,中国汽车集体绞杀,美日韩谁先遭殃?

中国汽车产业腾飞,外资车企陷两难,谁将最先"受死"?

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风生水起,自主品牌纷纷崛起,给外资车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外资车企已陷入两难困境,未来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已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比如,某品牌的纯电动车型,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三电系统,综合工况下航里程可达600公里以上,电耗仅为12度电/百公里,远超合资品牌同级车型。另一品牌则在固态电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有望率先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

在市场表现上,自主品牌同样出类拔萃。以A品牌为例,去年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高达25%,比上一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B品牌的热门车型,单月销量更是突破3万辆大关,在细分市场一枝独秀。

自主品牌的强劲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这一代人更看重产品实力和性价比,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大幅提升。根据相关调查,80后、90后对自主品牌的好感度已超过60%,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主力军。

外资车企的处境就显得相当被动。

一方面,它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明显落后于自主品牌。以某合资品牌为例,旗下热门纯电动车型的电池系统和电机系统均来自外购,航里程和电耗水平都无法与自主品牌一较高下。另一家豪华品牌虽然在混动技术方面颇有建树,但在纯电动领域的布局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日渐疲软。以C品牌为例,去年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不足5%,同比下滑近两个百分点。D品牌的一款热门纯电动车型,虽然获得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产能问题,经常出现缺货断货的情况。

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外资车企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它们深耕中国市场多年,在这片土地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心血,难以轻易抽身;另一方面,如果固步自封、拒绝转型,又将面临被市场无情淘汰的风险。

在这场新能源革命的洗礼下,哪些外资车企将最先"受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日韩系车企或将首当其冲。它们长期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在这片市场上的营收占比高达70%以上。一旦被自主品牌彻底取代,它们将付出沉重代价。

比如,E品牌去年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仅为2.8%,同比下滑近一个百分点。F品牌的一款热门纯电动车型,虽然在细分市场一度占据领先地位,但近期已被自主品牌的新车型迅速赶超。

标签: Huracán 美日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