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混合动力技术之争:增程式vs插电混动!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近年来,在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大潮下,各种混合动力技术走进了消费者的视野。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混合动力车型无疑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也更加环保;但相较于纯电动车,其动力系统又具备了更长的续航里程。因此,无论是在城市代步还是长途出行,混合动力车型无疑都是一个权衡的良好选择。

不过,当下最受关注和争议的,是混合动力技术阵营中的两大流派:增程式混动技术和插电混动技术。两种技术虽然都是将电驱动力与发动机动力有机结合,但在具体实现路径和产品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就在上周,奇瑞汽车推出了全新一代混合动力车型星驰元ET,其综合工况油耗仅为5.2L/100km,远低于同级别插电混动车型。这一数据无疑为长期受质疑的增程技术正名,也必将再次引发两大阵营的激烈技术之争。

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到底该选择哪种动力形式更为合理?是一枚"革命性"新兴技术,还是插电混动更具发展潜力?我们且拭目以待。

增程技术动力更纯正

混合动力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一种纯正的电动车平台,只不过它在车上还额外搭载了一台小型发动机,作为电池电量的补充装置。

不同于传统的串联混合动力系统,车型只使用电机进行驱动,而发动机只起到发电机的作用,专门为动力电池组补充电力。通过这种设计,整车动力系统可以做到完全电驱,从根本上杜绝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构件所带来的动力损耗和能量浪费,取得了更高的系统热效率

奇瑞新一代增程车型为例,它采用了目前量产车型最高热效率(44.5%)的1.5T增程专用发动机,1L油能够发电3.65kWh,相当于单位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超过了35%。这一数据已经接近目前锂电池在量产车型上的最高能量转化效率。

不仅如此,通过内置的增程模式,该车型可在电耗尽时依然实现常规驾驶,不必担心"充电焦虑"。根据官方测试,在CLTC工况下,该车满油满电可实现1518km的续航里程,甚至曾一次测试跑出了2142km的骄人成绩。


可以说,这款增程车的设计思路与理念,与纯电动车型已经高度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燃机的介入,动力系统的电动属性近乎纯正。驾驶时几乎感受不到发动机的运转,噪音、振动和废气排放都基本消除。

与之相对的插电混动技术,则延续了更多的传统混合动力理念。它不仅搭载内燃机和变速箱等传统构件,而且通过行驶模式切换,会在一定情况下利用发动机直接驱动整车。因此,它的整体结构和动力特性更加传统,与燃油车有着更多的共通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纯正的电动化体验无疑更加新颖突出。车型还原了电动车的快起步特性和强大扭力输出,给人一种"电耗尽后变身燃油车"的感受。而插电混动车在电机和发动机共享动力时,由于构件多而耦合度高,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太理想的现象,如行车抖动、动力中断等,这都是很多车主诟病的地方。

不过,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增程技术虽有诸多可取之处,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例如当前车载增程发动机无论从尺寸还是热效率上,都与主机发动机存在一定差距,而这也直接制约了整车的纵向空间布置和能量利用水平。此外,车载发电机和电池对电能的双重转化也会带来不小的损耗。

因此,一些车企如理想、小鹏等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都另辟蹊径选择了插电混动的技术路线。他们认为,通过合理搭配发动机和电机,将动力系统设计成有条件的电驱模式,也能在最大化纯电驱动里程的前提下,实现很好的整体燃油经济性。

可以说,无论是增程或是插混,都在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长里程、更好性能而绞尽脑汁。这两种技术路线各具优劣,但其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至于哪种更有优势,还需在实践中持续检验。

舍弃插混必然代价昂贵

倘若从插电混动阵营的视角审视增程技术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后者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混动与纯电动车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能量转化损失。由于采用了发电机和电池两级转化,整个动力系统的总能量利用率将低于直接使用电力驱动的纯电动车。这就决定了在同等电池容量下,增程车的实际纯电续航里程将比纯电动车更短。

其次,混动的电池设计往往偏向了较小的容量。原因在于,它需要在有限的电池容量和发动机输出功率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避免出现电池太大、发动机负担太重,或电池太小、无法支撑常规驾驶的尴尬局面。目前大多数量产增程车型的电池容量介于30-50kWh之间,虽然也有60kWh以上的少数例外,但总体上纯电续航能力还是比不上主流大纯电车型。

再次,车型较高的系统复杂度和开发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步伐。众所周知,汽车产品从设计到量产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像这种全新的动力系统架构,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多数车企来说,这无疑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的研发周期和更高的研发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财务与技术负担。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车型至今仍未在量产车型中占据主导地位,反而是插电混动车型占据了上风。

不可否认,与车型相比,插电混动车型在开发和应用上具有一些确实的优势。首先,它是在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和提升,研发难度相对较低;其次,它在电池方面没有像那样受到太多的设计约束,能够采用更大的电池组延长纯电续航里程;最后,通过发动机和电机的合理分工,它能在极大提升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不牺牲传统的动力输出特性。

因此,尽管车型更加贴近纯电动的理念,但插电混动车型的优势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内燃机和电机技术积累,形成一种更加"渐进式"的过渡方案。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插电混动无疑是一条避开大规模技术断层的安全通道。


由此可见,导致车企在选择还是插电混动技术路线时存在犹豫,主要是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量。放弃插电混动意味着要舍弃数十年来在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系统上的技术沉淀,这是一个需要极大勇气和决心的转折。相比之下,插电混动技术对于平稳过渡到电动化的风险和成本要显著偏低。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轻车熟路的思维只有在发展的初期是合理的。随着电动化进程的加速,如果车企固步自封、坚持不肯转型,终将被时代彻底抛弃。这一点,我们已经从日系车企的市场份额下滑中看到了端倪。

更重要的是,电动化转型的大势所趋,将使发动机动力在未来越来越多被边缘化,哪怕是插电混动技术也无法完全规避这一趋势。到最后,或许我们都将不得不回归电动车的纯正理念,那时候再去重新学习增程技术,就未免有些太晚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动力电池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电池能量密度和里程成本的不断下降,增程技术必将会占据更大的优势。届时,它或许能够最终取代插电混动,成为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最佳过渡方案。

这既是期望,也是一种挑战。对于新老车企而言,谁能最先抓住这个未来发展的机遇,谁就能在电动化浪潮中取得先机。因此,如何加快攻克增程技术的难关,将是摆在各家车企面前的必修课。而最终,是否能开发出一款真正的"杀手锏"产品,将成为各家厂商最有力的"回击"。

总之,在电动化时代到来之际,传统与未来、惯性与变革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的兴起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两种技术路线的竞争将迎来一场新的高潮,而最终谁能占据主导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