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斯拉的终极理想,百度要抢先实现了

撰文 | 懂懂

编辑 | 秦言

来源:懂懂笔记

特斯拉宣传很久的“将在8月8日发布Robotaxi”,如今还有很多未知。但是百度萝卜快跑,已经“起飞了”。

5月15日,以“曙光”为主题的Apollo Day 2024开放日透露出两个信息:

一是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无人驾驶应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这是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里程碑

二是百度预计,2024年底,萝卜快跑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将全面进入盈利期——这则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一个里程碑。

显然,在技术+商业两个方向上闯关,百度自动驾驶率先打响商业化第一枪,向着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迎来无人驾驶发展奇点

基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发布的4月1日至14日车市最新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零售渗透率双双突破50%。随着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从“卷”电动化到“卷”智能化,用户对智能驾驶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新能源汽车的演进,只是智能交通的一部分。李彦宏曾表示:无人驾驶的终局是智能交通。也就是说,除了智能的汽车,还要有智能的运营。所以十年前百度Apollo就定下自己的使命:让汽车更聪明,让出行更简单。

与李彦宏对未来的判断一样,马斯特也预言:赋予自动驾驶的出行方式,未来将比人类驾驶更常见。所以在造好车的同时,特斯拉也将目标聚焦于Robotaxi。4月6日,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文声称:特斯拉计划8月8日推出相关“全自动驾驶载具”——无人驾驶出租车

其实,业界对于智能交通终局的判断是一致的:未来无人驾驶真正实现之后,车也不再是私有的,而是通过出行服务满足每个人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所以,无论是百度的萝卜快跑,还是特斯拉的Robotaxi,目标并不是跟网约车竞争,而是在通往产业终局道路上的探索。

今天,公众交通出行存在几个痛点:一是安全,二是价格,三是服务体验。

安全大于天,这是完全不容忽视的红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每年道路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超过20万起,其中90%以上是因为人为的原因导致,最常见的包括疲劳驾驶、酒驾、违规占道、超速闯红绿灯等违规违法行为。也就是说,安全最大的“敌人”是违规违法。而无人驾驶几乎可以将这些违规违法行为消灭殆尽。据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萝卜快跑的无人车出险率只有人类驾驶的1/14。

出行成本高,则是很多人不愿意打出租车(网约车)的原因之一,而无人驾驶将省掉很大一块人力成本,这也让用户出行更省钱。根据特斯拉的测算,Robotaxi驾驶一英里的成本,可以压缩到0.18美元,比Uber便宜上10倍不止。这虽然不是目前国内无人车与网约车的价格差,但是可以参考,无人车未来将给用户带来更低的出行成本。

今天用户打车出行,有可能遇到拒载、拼车、绕路等情况,影响出行体验。而无人车会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位乘客,萝卜快跑的5星好评已经超过了95%。

可见,传统模式下出行的这几大痛点,都可以在无人车模式下得到更好地解决。“我们做无人车的初衷,不是为了和出租车、网约车抢生意,而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种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的新出行方式,人民群众的满意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表示。

百度进入自动驾驶第一天起目标就是面向终局,并在这个方向上探索了十年,特别是2022年,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开始示范运营的探索,把技术和商业化形成闭环,螺旋上升推动业务向前发展。截止今年4月,百度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1亿公里、萝卜快跑累计服务已超过600万单,十年深耕让百度Apollo拥有了更安全的技术、更安全的产品和更安全的运营。

这一次百度开放日,在技术上从“有人到无人”,商业上即将从“亏损到收支平衡”并且逐渐盈利,这意味百度经过十年探索的模式基本跑通了,正在迎来无人驾驶的奇点。

背靠大模型,实现有人至无人的技术阶跃

技术的阶跃依赖于两点:一是时间,持续压强投入;二是创新,不断开拓新思路,不断自我颠覆。

百度Apollo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十年时间,算得上是最早的入局者,十年来一直潜心专注技术探索,甚至是不断颠覆自己。力出一孔,持续在这个方向上创新,核心算法和技术架构已经更新了几代。如今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升级到第六代,可谓拥有1亿公里驾驶经验的“老司机”。

行业普遍将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分为5级,其中从L3到L4是一次质变——从有人到无人,这就要求自动驾驶必须比人类更靠谱,既要完全超越人类驾驶的能力,还要比人类驾驶更安全。

无人驾驶的实现,是异常复杂的。自从进入到这个领域,百度就发现使用传统的技术方法是不可能实现无人驾驶的,进而启动大模型重构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次百度Apollo发布了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作为全球首个能够支持L4级别无人驾驶应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是怎样做到比人类驾驶员更靠谱的呢?

人类开车是靠眼睛观察周边的环境,然后靠大脑决策支配手和脚。Apollo ADFM与人相似,分为感知大模型和规划大模型。

感知大模型负责更精准地捕捉外界信息。Apollo ADFM具备检测、跟踪、理解、建图等几项基本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场景的识别。

决策大模型负责更智能地决策路径。Apollo ADFM的特点是将原有系统中预测、决策、车道选择等阶段性任务,通过全链路模型化,综合输入的多源环境信息直接生成最终可执行轨迹,让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在复杂场景实现更安全更合理的博弈交互,并能主动预防和规避潜在风险的发生。

“做自动驾驶大模型,不是讲故事,不是喊口号,更不是对着技术理念做阅读理解,而是要真的花时间和资源去压强攻关,去探索积累,从底层改变和升级研发范式。大模型的应用一定要能带来产品能力的提升,要能经受住用户的考验,并且得到眼见为实的落地效果。” 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经理尹颖对此很自信,Apollo ADFM已经实现比人类驾驶更靠谱的目标。

除了比人类更靠谱的驾驶,第六代无人车驾驶系统还带来了比肩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性能。将AI技术与车辆工程深度融合,具备10重安全冗余和6重安全策略,得以无人车达到航空级的安全标准。据检测,系统失效概率低于10的-8次方,这已经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的安全可靠性水平。

智能驾驶不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测,靠海量数据去“喂”出智能。武汉的道路情况复杂,交通流量大,交通参与者类型多,基建施工频度高,而百度无人车覆盖大街小巷,越跑越智能,从而使得整体技术和安全性再上一个台阶。

Apollo ADFM的发布标志着百度完成了从“有人到无人”的跃迁,未来的无人驾驶将比老司机更智能,与国产大飞机一样安全。这也意味着技术上已经Ready,即将进入普及期。

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徐宝强透露:“以自动驾驶大模型为基础,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所需的技术能力。面对一座新的城市,完成全域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准备仅需半年时间。未来,这个验证时间还将进一步缩短,实现有百度地图的地方就有自动驾驶,改变出行方式的愿景已经触手可及。”

‍‍‍‍自动化,高效运营撬动商业泛化

早在4月6日,马斯克就在X平台上发文声称,特斯拉计划8月8日推出相关“全自动驾驶载具”——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当时的这样一则消息就令特斯拉美股盘后涨超3%。可见,投资者对于特斯拉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有着很高期待,甚至有分析认为这块业务未来的盈利空间比卖车业务还要高。

目前,业界对于特斯拉能不能在8月8日正式推出这个业务还存有怀疑,而百度的萝卜快跑已经快要盈利了。据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透露:“我们的目标是到2024年底,萝卜快跑将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萝卜快跑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商业化盈利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无人车的商业化运营,是一个全球新课题。百度在无人区探索,从三个方面控制成本,趟出一条全新的运营模式。

首先是整车成本。百度有一个“无人车摩尔定律”:即每一代成本降低一半,能力提升十倍。就是在这样的刚性要求下,通过创新不断提升无人车能力的同时,快速压缩造车成本。这次上新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只要 20万元,整车成本相较于5代车直接下降60%。据说车辆已经开始交付,正在武汉批量“上岗”。

其次是运营成本。这也是百度最大的优势所在,“我们有着最先进、也是全球最大的无人车自动运营网络,可以实现无人车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陈卓强调。

无人车是怎么“上班”的?

早上云端发出指令,无人车自动唤醒,完成自检和自动出车,随后车辆自动调度到运营区域开始接送乘客。完成一天的工作后自检入库,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介入,每一个环节效率都非常高。

比如每辆无人车从唤醒到自动出库,整个过程不超过60秒;再比如换电,所有车辆会根据服务状态、位置信息、电量情况,被自动调度到换电站完成换电,整个过程只要3分钟。萝卜快跑无人车自动运营网络还可以实现自动整备、自动OTA、远控车窗等超过30项全自动管理单元。

“可以说,人类驾驶会遇到的问题,无人车都会遇到。而且这些问题,都可以靠我们成熟的无人车自动运营网络解决。”陈卓认为,全流程的自动化使得运营成本得以最好地控制,运营网络建成后营运成本降低30%,未来随着更多的无人车被投入使用,整体营运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

第三是服务成本。陈卓透露,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和人车舱效率的持续优化,萝卜快跑服务成本已经降低80%。

在这三个维度成本下降的同时,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规模。武汉这两年作为试点城市发展很快,随着成本下降的同时用户需求不断上升,订单量快速增长,边际效应拉低了整体成本。随着第六代无人车批量“上岗”,百度在武汉将迎来商业的拐点

这也意味着商业模式经受了市场考验,未来这一整体套技术、系统、经验,也将快速复制到更多的城市。

对未来趋势的判断,特斯拉与百度惊人的一致,都在向着无人驾驶的终极模式加速推进。但是,百度在实践落地中已大幅领先。比如智能驾驶,中国道路更为复杂,Apollo ADFM已经通过大量数据训练成为最懂中国的智能驾驶系统。要知道这种先发优势,随着萝卜快跑规模化提速,优势也将进一步放大。

正如王云鹏所说:“就好比汽车行业中,完成造车只是0-1的过程,规模化交付用户才是1-100。2021年百度正式上线萝卜快跑,开始市场化运营的探索,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交给用户和市场来检验。”跑下来的结果是,百度现在至少领先行业三年。而百度今天已经完成最难、最慢的0-1过程,后面在1后面继续加上零,速度会更快。

特斯拉的终级理想,百度已经实现了。三年的差距,前者多久能追上?不妨交给市场回答吧。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