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明明可以花钱买技术,为什么中国车企一定要坚持自研

先说个故事,20年前盾构机技术完全被外国垄断,那个时候中国不仅要花费数亿人民币向外国租用盾构机,还要被迫接受许多无理要求。

1997年西康铁路的关键工程—长达18.46千里的秦岭隧道群,为了保证工程正常推进,铁道部决定向国外维尔特公司定制盾构机。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却问题频出,国外公司不信任到场的中国工程师,连换刀头这样的小动作都严禁中国工人接近,甚至要在周围拉出封锁线。

更过分的是,在安装过程中,外国工程师在图纸上的错误被我国技术人员发现后,对方公司则表示:向本公司提问题,一个问题要交1万美元。

为了解决问题,中方指挥部不得不向外国公司额外支付了20万美元的费用,并由他们的技术团队从欧洲飞到中国,处理本身由他们自身失误造成的问题。

外国工程师还曾在私下场合表示,再给中国工程师100年也玩不转盾构机。这几乎成为当时铁路建设所有工程师心中最大的耻辱。

面对技术封锁,中国团队开启技术自研,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盾构机技术从无到有,甚至是领先世界的全面超越。

2004年 “先行号”样机,终结了中国不能造盾构机的历史,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功占据全球90%的盾构机市场,就连1997年的那家出口中国的维尔特公司,也在17年后被中铁装备收购,不知道当时那位国外工程师,在公司被收购那刻心情如何?

更有意思的是,20年前被外国列为禁止向华出口目录的盾构机技术,这次又进禁止名单了!不过这次是颠了个顺序,是中国为了反制外国对华贸易限制,宣布将中国盾构机列入禁止出口名单,用自己的技术反过来卡国外基建的脖子。

为什么中国车企一定要坚持自研?究其本质,不外乎下面这三方面原因

  1. 从经济角度来看,技术自研可以带来更大的生产成本优势

在全球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一项技术的壁垒、独占性越强,所带来的产业溢价就越高。

IPHONE举例,IPHONE的所有零件来自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经过18家组装工厂成为一台崭新的手机,但苹果公司却拿走了超过50%的利润,这就是技术带来的高溢价。

而一旦实现技术自研,就意味着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同样品质的产品,将外国垄断产品的高溢价打下来。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其实屡见不鲜,比如智能手机的价格从上万下探到了几千出头。

跳水最严重的大概是这几年比较火的固态硬盘市场,随着国产存储颗粒产能的提升,今天固态硬盘的零售价格只有22年价格的三分之一。

放在汽车行业,也是同样如此。

1983年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桑塔纳在国内定价20w元,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5000个月的工资,是当时真正的超级豪车,几乎没人买得起。

为何桑塔纳的定价如此之高?

很大原因是当时国内的汽车工业实在太差,配套的零部件根本赶不上。不得不采用从德国运输零件过来,再加上全手工安装,导致成本很难控制。

但在今天,中国车企在通过技术自研之后,已经拥有了汽车全供应链的制造实力。

这就为什么今天我们可以花5~6万元可以买到一台不错的小车,放在40年前这基本想都不敢想,这就是汽车国产化带给普通消费者的益处。也是时代的红利。

  1. 从时间来看,技术自研具有正向的马太效应

技术的本质不是专利,而是研发实力,而技术研发本身又具有规模化效应,一旦构建起自己成熟的研发体系,就会迅速与第二名拉开巨大差距,而且技术迭代速度越快,后来者学习赶超的成本也就越高。

今年不少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开始出海,国外顶级老牌车企也宣布与国内品牌合作,共同制造新一代的新能源车,也就是说新一轮的汽车供应链技术出海,辐射全球,正在成为主流。

为什么这些数百年历史的欧洲车企要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而不是自研呢?

核心原因就是中国企业不仅在这项领域内拥有了技术壁垒,并且已经纷纷形成了研发体系

这个时候如果选择自研,大概率有两个结果:

  1. 研发成本变得非常高,因为要从零构建自己的研发体系,同时效率变得非常低,因为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造成一个结果:造一个比买一个成本更高。
  2. 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技术逆袭,这点中外莫不如是,很简单你花3年时间玩明白了人家3年前的技术,但技术在迭代,人家又往前跑了3年,没办法只能继续追赶。
  3. 从竞争角度来看,掌握关键技术还意味着更高的话语权

无论是定价话语权,产业的话语权,国际地位的话语权莫不如此。

贸易战,我们所说的“卡脖子”,本质上就是大国间技术话语权的相互威慑。

技术自研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大国间角力的竞争账。

在和平时代,国力与技术生产力全面挂钩,目前尖端的芯片产业正在突破封锁的过程中,像是卫星、军事这些有关国家安全的领域更是如此,自研的技术越多就意味着可以打的底牌就更多。

就比如为何中国要拼命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

节能减排是一方面,通过新能源技术减少甚至是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

谁先掌握了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就意味着谁可以率先实现能源战略的转型,而这才是大国间能源竞争的真正角力点。

写在最后

在技术的海洋中,中国曾是一个追赶者,依赖着外国的灯塔指引方向,

然而,历史的巨轮不会因为困境而停滞,反而会在挑战中激发出无尽的力量,

从盾构机的逆袭到汽车产业的崛起,中国正逐步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的自主研发与重大突破。

自主研发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优势,更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自主研发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从定价到产业标准,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标签: 桑塔纳 车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