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欧盟或将效仿美国对中国电车征收临时关税,为何要步其后尘?

回顾:

欧盟于2023年10月开启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依旧欧盟法规,在调查启动九个月之后可以征收临时关税。所以从2024年6月份开始,欧盟即有可能效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关税或将上涨至30%到50%。

似乎整个西方汽车制造商阵营都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究其原因还是欧美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节奏过于拖沓,支撑其产业基础的还是内燃机汽车;而中国汽车产业已基本完成产业转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基础已相当扎实。通俗来说就是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依托完善产业链可以打造出物美价廉的纯电动或插混类产品,而欧美汽车制造商以相同的代价造不出来,那么中国电动汽车面向市场的时候则有价格优势,其同级车的售价可以比欧系或美系燃油车更低。

新能源汽车在用车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车辆的性能、平顺和NVH等方面的表现也有一定优势,如果要找出缺点那也只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其次则是补能时间偏长;但是欧洲数十个国家的面积普遍偏小,即便是纯电动汽车也能满足其市场用户的需求。

所以一旦物美价廉的国产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客观上必然能抢占其本土品牌的大量市场份额!从这个预测结果来看欧美或美国的操作则不难理解,换位思考或许谁都会这么做吧,至于自由经贸本也只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之上。

欧美似乎并不担心“对等反制”

既然欧美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其难道不担心出口到中国的车辆被对等反制吗?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似乎欧美车企并不担心,虽然宝马集团CEO齐普策、大众汽车乘用车CEO施文韬、奔驰汽车CEO康林松等德国车企高管建议欧盟将眼光放长远,不要走“保护主义的错误道路”,可是也并没有更多的努力。

其实欧美车企并不用很担心,以2023年进口汽车销量数据为参考,全年整车进口数量为79.9万辆,同比缩减9%。进口车销量并不是很高,虽然进口汽车销售金额很高。客观上丢失这一部分份额对于任何一家车企都会是相当程度的损失,可是平均到每一家车企和每一个进口车品牌之后,其份额占总营收的比例则是寥寥无几了。

以进口车销量占比较低的美国通用汽车为例,2023年的全年营收超过1700亿美元;标致雪铁龙的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同年营收超过2000亿美元,其规模和利润与为数不多的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车相比,事实上确实不会让这些车企担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产、销量占比本就不多的品牌。

同时欧美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汽车主要是燃油车,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非常低。

以近期热度较高的品牌保时捷为参考,该品牌之所以会被经销商逼到不得不加大折扣,究其原因正是纯电动车型卖不动,可是又在压库存,最终搞得经销商苦不堪言。而导致其纯电动汽车卖不动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可以依托,技术研发的重心也没有放在这一技术领域;所以不论是保时捷还是其他欧美汽车品牌,其出口到中国市场的车辆还是会以燃油车为主。

而出口到中国市场的燃油车在税收方面本就没有任何优势,最惠国关税为25%,其次还有增值税;但是占比最高的是消费税,进口燃油车的消费税是按照排量区分的,排量小于等于1.0升为1%,1.0~1.5升为3%,1.5~2.0升为5%,可是进口车有几台是中小排量?

2.0~2.5升是9%,2.5~3.0升是12%,3.0~4.0升是25%,4.0升以上则高达40%。

新能源汽车免消费税。

欧美向中国市场出口电动汽车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于是重心还在燃油车之上,而以大排量为主的出口燃油车所要面对的消费税已经达到这个标准,这些车企还有什么需要顾虑呢?所以欧美对于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是必然的结果,无非是弱化劣势、强化优势,但也确实是一种市场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

如果进口燃油车的消费税能降低的话,或许国产电动汽车的出口也不会出现壁垒;不过这也不是无解的问题,只要中国车企在欧美建厂,能起到完善所在市场产业链、提供工作岗位等作用,以合资的模式开拓海外市场,相信中国电动汽车依然能在欧美市场立足。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