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吉利比亚迪争锋热效率第一,为何与小米的“贷款营销”有关系

  • 作者: 91che
  • 2024-05-31 17:57
  • 624

5月28日晚间,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2.9L的馈电油耗、2100km的综合续航、发动机热效率46.06%,数据摆出来,惊呆了一众小伙伴。

有人宣传就有人质疑,吉利汽车表示不服,拿出了自己2023年在中汽中心获得的一份产品认证书,表示吉利的雷神发动机达到了46.1%的热效率,这才是全球第一。

为什么要关注热效率这个数据呢?因为插混系统必须要用到发动机,而发动机的热效率直接决定了一款车的综合油耗。。

有意思的是,吉利汽车的质疑,很快被比亚迪反杀。比亚迪同样拿出了一份中汽中心的产品认证书,证明自己的发动机热效率能够达到46.5%,数据再次超过吉利汽车。

比亚迪高管李云飞还表示,比亚迪此前不拿这个东西出来,是因为它还没有量产。同时还指出,吉利拿出的那个热效率,也没有量产,而第五代DM技术46.06%的热效率是实实在在的“量产第一”。

这场嘴仗到这里应该就停止了,因为实验室里的数据和实际的量产数据完全是两个概念,就相当于概念车与量产车的区别,更极端一点来说,也有可能是章子怡和罗玉凤的区别。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在乎谁采取了什么技术路线,技术更先进云云,他们只在乎——谁能让我现在就开上大马路。

因此,比亚迪的说法还是比较理性的。目前稍微有点实力的厂商,在实验室里都能做出不错的数据,就连那些刚入行的厂商都不例外。但这些都是虚的,只有量产车的表现才是衡量一个汽车厂商实力的基本标准。

就目前来看,比亚迪率先拿出了第五代DM技术,在拿出这个技术的同时,比亚迪还要求不同的媒体对秦L/海豹06 DM-i进行实测。目前来看,测试的数据有高有低,但整体差别也没有太大。显然,这样已经落地的技术数据,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

事实上,插混系统本身就是在比亚迪手中发扬光大的,它在插混技术上有所领先并不稀奇。吉利汽车与比亚迪的这场嘴仗,输了赢了都无所谓,不管比亚迪发动机的热效率是46.06%还是46.07%,是世界第一还是世界第二,其实都无所谓,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真正有用的就得是当下的结果。

巅峰时期的马云很喜欢用“结果”这个词,他经常要下属“拿到结果”。那结果意味着什么,结果就是实事求是。尽管它听起来不够旖旎浪漫,不够仰望星空,但是消费者却只会为当下的结果买单。

从这场争论中,91che看到了当下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宣传策略的口径和尺度。比亚迪在这场争论中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标准:没有量产的技术,到底该不该大肆宣传?

新能源时代,中国的很多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都是营销界的一把好手,为了制造流量、吸引关注度,他们开始了“贷款营销”模式。

于是人们看到了这样的乱象:一款新车公布了售价却不公布内饰和配置,而且半年后才交车;一款新车上市,对某种功能进行大肆宣传,但这个功能几个月后才落地;一种技术,刚刚在实验室里成型,就立刻被拿出来大肆宣传。

小米就非常擅长这样“贷款营销”,SU7上市时,雷军大力宣传自研的V8S电机转速高达27200转,但这款电机2025年才能上市,也就是说,小米的这款电机还在实验室里,就已经被拿出来提前收割了一波流量;而小米为新车申请了155项专利这事虽然不假,但其中只有60项获得授权却完全避而不谈。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这种现象并不罕见,造车新势力圈子里尤其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不正之风,如果厂商都把精力放在营销上,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路径依赖,影响整个公司的研发。

除此之外,这种风气也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被欺骗、忽悠的感觉。国产品牌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好不容易改变了此前消费者对国产车的偏见,他们应该再接再厉,以用户为中心,用真正的核心技术去吸引消费者,而不是让一些无聊的嘴仗与争论充斥在我们的舆论空间。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