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上任十年:陈虹交出“新四化”成绩单!

时光荏苒,一晃已是十年。

从2014年5月到2024年5月,陈虹正式上任上汽集团董事长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中国车企进入平稳增长新常态的十年,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大变局的十年。

作为上汽集团这辆万亿级“超级航母”的掌舵人,面对行业大变革,一边要保持稳定,一边要跟着形势掉头,实属不易。

不过,由于陈虹在上任之初就提出了坚定的“施政纲领”并坚持去实施,上汽集团在十年之中不仅实现了大象转身,更是是在集团层面全面布局,为未来的发展铺垫了坚实的道路。

5月24日上汽集团“向新十年”智咖汇,以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为首的“首席研发团队”全面展示了上汽十年以来在智能网联新能源赛道上的创新实践和技术布局。而在题为《十年潜心砥砺 做强技术底座创新引领发展》(下称《发言》)主题发言中表示,祖似杰透露:十年以来,上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有效专利超2.6万项。

“炙手可热”的固态电池与日本抢“主导权”

这些布局是从十年前启动。

2014年8月,陈虹上任后,提出“爱上汽车·畅行天下”上汽集团的品牌口号,并提出将 “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作为未来上汽技术储备的战略重心。

当然,种种布局背后的驱动力,是为了让上汽集团成为一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

十年后,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集团销量约502万辆。其中,新能源去汽车销量为112.3万辆,同比增长4.6%,占比超过22%;海外销量约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欧洲成为上汽集团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2023年销量约277.5万辆,在集团销量中所占比重超过55%。

这只是表面看得到的竞争力,更深层次的竞争力打造在于,上汽集团在新技术是出了产品上,上汽集团在新技术上,已经有能力与传统国际巨头一争高下。

以电池为例,目前已知的代表锂电技术终极形态的全固态电池,全世界范围内都在争夺量产,期待掌握其科技主导权。上汽集团已经在此领域布局近十年,通过自主设计+合作研发,已形成国内领先的车用固态电池产业化能力。目前,第一代固态电池产品也将搭载智己L6在今年内交付终端用户。

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承认:“虽然日本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起步非常早,且在全固态电池领域上的国际专利占68%。”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竞争局面,全固态电池争的是谁真正先量产,谁就会占据新的主导权。

而日本尚未进入到真正量产阶段,相反,中国在全固态电池量产的领域,拥有最大的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优势。李峥说,“加上长期的积累,包括科研人员团队等优势,我们对全固态电池量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路线是非常有信心的。”

坚持“灵魂”主导,合资关系真正“势均力敌”

智能新能源是一场必打的硬仗。除了电池领域最高端的技术的争锋和领跑,在智能化上,上汽集团一直在顶住压力做自己。

上汽集团是第一个做智能化汽车的,虽然是“开荒者”,但这些年随着智能化的蜂拥而上,上汽的智能化优势也在减弱。

以至于三年前,陈虹顶着压力,在股东大会上回应了者关于在自动驾驶上是否会与华为合作的提问后,陷入了备受争议的“灵魂之争”。甚至受到不明就里的嘲笑。

陈虹表示虽然上汽集团早就与华为在5G方面、互联网生态以及车上进行合作,但是,不会让华为为上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为这样上汽集团就会成为失去灵魂的躯体。

不过,时隔三年,陈虹当年坚持的对“灵魂”的主导,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中国车企,从技术上的被动到主动。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是从“市场换技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作为利润奶牛的合资企业,长期以来在贡献利润的同时,也从中国市场收走了不少技术转让费。合资企业引进技术,缴纳技术转让费,即便合资企业不盈利,外方也赢得钵满盆满。

不过,当下,我们看到的是风向变了。合资企业中方从最初的技术提供者,变成了真正平等的“婚姻”。

就在日前,上汽集团和奥迪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美美与共”,两者之间成为了“势均力敌”更加完美的关系,核心就是上汽有了自己的灵魂。

因为目前阶段合资企业外方的新能源智能化没有中方走得前,所以两者才形成了,”你好的你给,我优的我给“,在双方优势互补下整合提升,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因为奥迪品牌与上汽自主品牌智己都是高端品牌,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形成各自采用对方优势,扬长避短,打造更完美的产品。

而因为上汽集团从一开始布局的就是产业链,无论新能源技术还是”灵魂“都是自研,所以可以信心满满走向国际。

技术底座2.0破解”新能源汽车亏损“难题

而在祖似杰的《发言》中还提到:上汽打造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技术底座。

所谓“技术底座”,底层逻辑是: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定义为可成长可进化的、安全可靠的、高效低碳的、智能舒适的科技生命体。“技术底座”就是支撑这个科技生命体的健壮的身、强劲的心和智慧的脑。

如今,借助能量闭环、固态电池、高效动力系统智能底盘、全栈软件架构、全新电子架构等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上汽集团技术底座已全面进入2.0时代,未来两年,将全面赋能上汽集团旗下各整车品牌推出近30款全新车型,全力助力上汽。

如今,进阶后的技术底座拥有更健壮的“身”、更强劲的“心”和更智慧的“脑”。也是未来上汽集团迎接职能新能源领域“打硬战”的准备。

技术底座的意义在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原来我们最早跟通用学习,是48个月,后来降到36个月。后来进一步,我们自己的开发周期是26个月,现在是18个月。”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上汽零束CEO 李君表示。

另外优势是成本大大节约,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可以有效案节约成本。实际上,新能源智能汽车大部分都处于亏损之中,“割肉式”成交,已经成为行业难题。

老百姓总是要求更好又更便宜的,汽车厂家之间的卷卷卷,造成的是同质化无序的竞争,亏损的业务是难以长久的,不是行业的洗牌就是偷工减料产业的倒退。而通过技术源头去降本增效,做又好又便宜的产品,才能真正跑赢对手并赢得消费者的心。

当然,“技术底座”也并非一蹴而就,正是上汽集团十年积累的厚积薄发。“未来我们还会做4.0,”李君说,将在效率和成本上都会带来颠覆式的创新。以前可能需要十个摄像头,但现在不需要了,我可能只需要两三个摄像头就可以达到相同的目标。就是脑子发达了,感官可能弱一点就没有问题了,所以系统成本会大幅度的变化。同时也将围绕安全,在减少冗余设计的情况下做到提升安全。这些都是未来的方向,也是上汽集团的长久能力和竞争力所在。

成为了中国品牌打造国际地位“样板”

以上种种能力铺垫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产品,而是代表一个中国品牌未来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际上,虽然中国品牌走出去的不少,但是真正走进去,并且能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站稳市场的并不多,不过,上汽集团已经做到了。

翻开上汽集团2023年的海外市场成绩单可以看到: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售汽车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其中,自主品牌占比92%,新能源车占比24%,实现了自主、新能源板块的双线并举。 以区域划分来看,2023年,上汽集团在美洲市场销售36万辆,在欧洲市场销售33万辆,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销售27万辆,在中东及非洲市场销售15万辆,在大洋洲市场销售10万辆。

一个数据是中国每出口欧洲10辆车,就有7辆来自上汽,。

我们知道,欧洲市场老牌车企云集,又是怎样的实力使得上汽集团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巧合的是,愉观车市刚刚在欧洲市场走了一圈,开着一辆MG4行驶8个国家8000里路,见证上汽集团在欧洲的实力,是产品的积累更是这十年来一点一滴,从制定一张蓝图到画出一张蓝图的过程。

诚然,作为一个传统汽车企业向新的赛道转换是不容易的。十年来,上汽在燃油和新能源方面同步发力,保有燃油车基盘用户的同时,利用燃油车市场保证利润率,同时在新能源上建立核心竞争力。

而传统汽车领头羊的上汽集团,在进入新能源汽车领雨后,如何继续成为领头羊,除了技术实力还需要去补足自己的短板,如对用户的把握方面仍需加强。

在《发言》中,祖似杰也提到:“一个企业要可长续发展,第一就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一定要正确,不正确的价值观是走不远的;第二,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两点,一是核心技术,二是跟用户的关联和反馈,我相信上汽一定会走到前列。”

愉观车市也相信,有了十年的积累,上汽集团下一个十年会更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