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奥迪Q4 e-tron 新款上市

“BBA降价,国产涨价”,一涨一跌之间,消费者才是输家?

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

最近网上突然出现了这样的调侃,这大概的意思就是,由于现在市场不景气,这原本销量火爆价格高高在上的BBA豪车,价格也一降再降,基本上下现在花个十几万就能买一辆。


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在广东地区,原本指导价35.39万元的宝马i3现在只需要17.95万元即可拿下,尽管实际到店优惠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已下降到了20万元以内。而奔驰的情况也都差不多,旗下的纯电产品奔驰EQE目前已优惠16万元左右,而奥迪Q4 e-tron创境版的价格优惠也基本超过了10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价格的坚挺,特别是以“蔚小理”为首的一线新势力品牌,旗下产品定价更是普遍偏高。


连小米这种一向在科技圈以“平价亲民”著称的品牌,也将其首发车SU7的价格定在了20万元以上的档次,而这样的价格区间,在新势力品牌中还算是比较温柔的存在,毕竟,问界M9上市时指导价达到了50万元左右,蔚来ET9新车预售起售价也定到了80万,而比亚迪旗下的仰望U9更是一口气卖到了168万。即便这些品牌有一些“亲民”的入门产品,那你也基本花个20~30万人民币,才有机会把它买回去体验。

这在传统汽车时代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至少一个品牌要做高端产品,起码得折腾好几十年,才能积攒起“溢价”的资本。而如今仿佛只要是打着“智能化”、“纯电化”的旗号,任何产品都能摇身一变,身价翻倍,哪怕这些新上市的电车产品并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检测。


本以为,国产崛起并摧毁老牌合资所构建起来的价格秩序后,老百姓就能够开上更便宜的车,但实际的情况似乎却并非想象的那样,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如今10万块钱拿到车市上消费,无非也就是买一辆,多个屏幕,多点内饰的老旧产品,要想体验“新技术”?那得加钱才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并没有让大家用上“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很难说这是不是一种原地踏步。

更何况,普通人哪里需要什么“智能驾驶”、“高端电动化”,咱们想要的无非就是一辆可靠耐用,续航够长的代步工具而已,但遗憾的是,对车企来说,他们永远不会让一款低端产品拥有更好的电池,除非你多花钱,一同买下那所谓的“高端座舱”,才有机会体会到长续航和快充的魅力。


也难怪有人调侃说:面对价格攀高不止的国产车,20万元开售的BBA显得是那么的“便宜”和“良心”。

诚然合资在冲击之下,价格有所回落,但也绝对谈不上良心,而不少压抑许久的国产品牌似乎也看到了翻身机会,开始悄悄涨价,这一涨一跌之间,很难说,消费者捞到了什么好处。

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但至少可以说明,汽车资本追求“高溢价”、“高利润”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大家理性看待就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