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最新!多家汽车厂商销量下滑

6月11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1.0万辆,同比下滑1.9%,环比增长11.4%;2024年1-5月累计零售销量为807.3万辆,同比增长5.7%。

从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来看,5月零售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汽车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华晨宝马特斯拉中国。从整体榜单来看,5月上榜的十家车企,仅有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特斯拉中国四家车企实现同比增长,涨幅最高依然是奇瑞汽车。其余车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趋势,其中,跌幅最高的一汽-大众,同比下滑17.5%。

具体到榜单前五名车企来看,5月共有四家来自中国自主品牌进入榜单前5名,分别为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其中,作为唯一实现全面电动化的品牌,比亚迪继续保持中国乘用车销冠。5月销量为26.8万辆,领先一众自主合资品牌,同比增长21.5%,但涨幅明显落后于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

5月奇瑞汽车销量为8.9万辆,同比增长59.3%,排名榜单第五名。吉利汽车排名第三名,销量为12.4万辆,同比增长31.6%。而排名第四名的长安汽车销量为9.6万辆,同比下滑12.7%,是中国自主品牌中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车企。

合资品牌中,德系品牌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位居榜单第二和第六名,但两者均出现两位数下滑。一汽-大众曾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厂商,曾连续三年夺得国内乘用车销冠头衔,但如今已是另外一番光景。

5月一汽-大众是入围榜单前十中跌幅最严重的车企,同比下滑17.5%至12.4万辆。不久前,汽车博主“孙少军”在微博上发文透露,一汽-大众向全体系员工发送一条名为“突围行动”的推送。内容显示,“一汽-大众正处于最后也是唯一的转型窗口期,除了背水一战我们无路可走,唯有万众一心向死而生。”虽然该内容最后被一汽-大众证实不实,但还是揭露了一汽-大众当前面临的艰难处境。此后,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还启动了人员优化调整。

此外,大众汽车在华另一合资车企上汽大众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数据显示,上汽大众5月销量同比下滑11.9%至8.4万辆。

日系车企阵营中,5月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销量分别为7.0万辆和6.2万辆,分别同比下滑10.2%和0.9%。而一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均无缘榜单前十。

5月华晨宝马挤进榜单第九名,销量为5.5万辆,但同比下滑3.2%。进入2024年以来,华晨宝马已多次入围榜单前十名。作为对比,今年1-2月,华晨宝马分别入围榜单第十和第九名,销量分别为6.9万辆和4.0万辆,3月则跌出榜单前十,4月以4.9万辆重新入围榜单前十,但同比下滑7.9%。6月4日,宝马腰斩式大降价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市场传闻宝马i3、i5纯电车型出现大幅优惠,其中宝马i3车型5折促销,价格接近“腰斩”,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4S店均有所降价,优惠后裸车是17万多,折扣力度颇大,而宝马i5也给出了6万元不等的报价优惠。行业认为,宝马降价或与宝马在华整体销量承压有关。

除上述车企外,特斯拉中国重新挤入榜单前十名。5月销量同比增长29.9%至5.5万辆。目前特斯拉中国在售车型包括Model 3Model Y两款车型,其中,Model Y是特斯拉首款国产SUV车型,也是特斯拉在华市场重要的销量来源。以今年1-4月零售销量为例,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163841辆,其中Model Y为126722辆,占总销量的77.34%。值得一提的是,6月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今年特斯拉不会推出Model Y改款车型。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不断通过OTA等方式升级现有车辆,特斯拉车辆每6个月就会在很多方面有明显提升。

以上便是5月国内汽车厂商排名前十的车企名单。综合来看,不管是德系品牌还是日系品牌零售销量均出现下滑,且国内市场份额正处于萎缩状态。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为49万辆,同比下滑21%,环比增长8%。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8.6%,同比份额下滑2%;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4.8%,同比下滑3.2%;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6.7%,同比下滑1.4%。相比之下,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则是一路攀升。

另据数据显示,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销量为91万辆,同比下滑23%,环比增长6%;反观新能源汽车,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销量为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对此,乘联会表示:“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需求不同,不是能简单全面替代的,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且实现稳步增长。

进入2024年以来,汽车行业整体库存压力加大,加上“价格战”的内卷导致新车终端价格下探,燃油车厂商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面临新能源化转型难题。总的来说,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并逐渐蚕食合资品牌市场,已成为合资车企无法忽视的重压。而2024-2025年将是中国车企激烈的生存淘汰赛阶段,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淘汰赛的加速,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间的竞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而“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是眼下合资车企亟待解决的难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