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欧盟向中国造宣战:比亚迪们进攻还是撤退?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欧盟委员会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其他参与调查但未抽样的中国生产商21%。

在上海拥有一座超级工厂的特斯拉,可能会“在最终阶段获得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等企业面临的关税税率增至48.1%,其他企业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

#欧盟内讧,德国带头拒绝反中#

针对欧盟重拳,中国企业明显不服!上汽集团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对欧盟很的决定深感失望,认为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不光中国企业不服,多数欧洲汽车公司也不支持欧盟针对中国提高关税的事。其中,反对意见最大的是三家德国车企,奔驰、宝马、大众的高管此前对欧盟提出警告,称不要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征收进口关税。理由多半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尤其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有关。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对欧盟此番加税措施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方面表态:“我们关注到欧盟发布的相关临时措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实际上,在今年2月公布2023奔驰集团年度业绩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就曾警告称,欧盟针对中国加强保护主义的任何举动,都将对像欧洲这样的经济区域造成破坏性影响。

德国大众也认为,增加关税的决定,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明确表示反对征收额外关税,认为此举“不利于增强欧洲汽车业的竞争力”,并可能引发“重大贸易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是欧盟委员会通过对中国电动车增加额外关税的推动者。自去年8月慕尼黑车展后,中国的电动汽车大放异彩,直接冲击了欧盟的汽车市场,也给法国车企带来无尽阴影,因为法国车企近年来竞争力大减,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占有率都很差,所以法国推动这一事件并不太担心中国对欧洲汽车的反制措施。

如果贸易战打起来,德国车企和中国车企集体崩盘,正是法国车企乐意看见的,毕竟痛失中国市场的它们在当下的全球市场,毫无竞争力。并且,法国车企也对欧洲市场虎视眈眈,德国车企一旦“陨落”,对法国车企来说也是抢占市场的大好时机。

#中国电动车掘了欧盟祖坟#

在全球化过程中有一个普遍规律,企业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海外投资来增加收入和利润,而政府则试图保留国内投资。

近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品都想往海外走,而欧洲是重要的市场之一。据欧盟委员会预测,中国品牌在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所占份额已上升至8%。2019年时这一份额还低于1%,2025年可能达到15%。而中国电动车的价格通常比欧盟制造的车型低20%。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产品竞争强度大,技术不断提升,成本却不断压缩,出口被中国车企视为一个新的销量增长口。但同时,中国车企们也把这种“内卷”压力带向了全球,当欧洲的中国电动汽车产品销售占比逐渐提升,当地政府认为提高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是在保护本国工业。

而那些明确反对的外国车企们,从自身角度考虑,一方面严重依赖在华销售,担心被报复,尤其是很多进口中国制造的汽车。一方面,一旦征收关税,它们也将承担把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运回欧洲的高额成本。

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中,有60%其实是欧美厂商的产品,其中包括宝马、雷诺和特斯拉、奔驰、沃尔沃等公司的车型。

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干扰中国品牌开拓国际市场,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自主品牌的强势表现已经引起了一些竞争对手的恐慌。更高的关税虽然会暂时缩小或消除中国汽车制造商从供应链中获得的成本优势,但也没法彻底摆脱中国低成本电动汽车对他们带来的冲击。

中国车企在没有了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束缚后,在降本之路上一路狂奔。在加税的背景下依旧有可能比欧洲更便宜更有性价,关税挡得住一时,但肯定挡不住消费市场求新求好求性价比的定律。

同时,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白,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的关键不是封闭排他,而恰恰是开放合作,多家跨国车企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合资建厂,均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车该学大众扶贫欧洲?#

欧盟加征关税后,我们该如何破解,是降低对欧盟的依赖,把出海的重点放到别的区域还是积极把产业链融入欧盟内部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当前中国电动车价格贵,只有欧洲和美国才有足够市场需求,然而美国正在全面围堵中国,自然不可能让中国车进入美国大肆扩张。反观欧洲燃油车品牌在中国有很大份额,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是有交换条件的。

其次,欧洲燃油车强,但是电动车很弱,中国车企可以学习当年大众进入中国的模式,在欧洲国家搞合资。

最后,中国车企应该想好选择哪个国家合资?参考当年大众放弃韩国选择中国搞合资的逻辑,我国车企应该选择汽车工业薄弱的,有一定人口规模优势的国家。

当年大众是第一个在中国搞合资的汽车公司,因为先下手而且持续投入,所以大众40年来一直是中国销量第一个的品牌。2016年大众更是靠中国市场打破了丰田对全球销量榜首的垄断,以1031.24万辆的销量,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在这1031.24万辆中,中国市场的数据尤为瞩目,大众和上汽、一汽两家合资公司,总计在中国市场收获了398.22万辆的销售数据,占到亚太市场的92.21%,全球销量的38.6%。

现在的中国汽车公司应该学大众,通过在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家合资实现本土化进去欧盟市场。欧盟对中国车企发起贸易战是坏事也是好事,逼迫中国汽车企业通过本土化实现共赢,进而达到全球化的目标。

如今,面对欧盟的围堵,中国政府已经暗示,可能会对欧盟的高端汽车、白兰地和乳制品等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样一来,不仅欧美厂商的竞争力受损,我们消费者也可能要为更高的价格买单。如果照这个剧情发展,短期内肯定是双输的局面。

与此同时,汽车企业们已经从各个方面尝试破解欧盟的行动。比如沃尔沃,已经开始将部分电动车型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比利时。而比亚迪和奇瑞等中国企业,也在计划在欧洲建厂,以避免额外的关税。

长远来看,全球化的生产布局是大势所趋,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生产扩张是必然的,其中就包括在欧洲布局本土生产计划,这些投资不仅有助于规避关税,还能更好地服务本地市场。所以欧盟的这次“双标”,也有逼宫更多中国企业在欧洲本地化生产的因素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不会延缓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的计划。中国企业需要融入欧洲本土,在欧洲建设电动汽车产业链,为欧洲带来更多就业,推动整个中国产业链在欧洲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车企全球化的模式正在调整,各大车企正在去往更多的国家,开拓更广的市场。既然欧盟制造贸易壁垒,拆自由贸易的台,那我们的反击就不应该局限于打贸易战,应该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合理分散市场风险。【iDailycar】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