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双刃剑下的全球汽车市场新格局

随着欧盟决定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EV)加征关税,全球汽车市场的平衡正在悄然改变。这一政策表面上针对的是中国电动汽车的低价竞争,然而,它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可能超出预期。

我们来看看这一政策的背景。欧盟委员会指责中国电动汽车借助政府补贴进行不正当低价销售,进而决定提高关税。然而,事实是,约60%的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是美国特斯拉和法国雷诺等欧美厂商的产品。2023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有20%(30万辆)来自中国,销售额达110亿欧元,而中国对欧洲的电动汽车出口占总量的40%。

欧盟这一政策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试图保护本土汽车制造业,但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中国产品价格上升,进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以MG名爵为代表的中国品牌,以及极星、比亚迪长城等企业,已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面对新的关税,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策略。例如,比亚迪已宣布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第一家组装工厂,奇瑞汽车也将在西班牙合作生产销售电动汽车。

但是,这些举措并非一蹴而就。在欧洲本土生产之前,企业仍需依赖中国出口。额外关税的加征,势必提高销售价格,削弱其竞争力。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可能引发中国政府的报复。中国对从欧盟进口的电动汽车目前征收15%的关税,未来可能会提高,这将进一步影响欧盟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布局。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消费者和市场如何应对?高昂的关税是否会促使更多企业加速本地化生产?还是会有更多企业寻求新的市场突破口?无论如何,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重塑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格局。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