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吉利胜诉获赔6.4亿 威马输惨了 拿啥买单?

吉利赢麻了,威马输惨了,威马被判赔偿6.4亿元。这场历时六年的官司,终于以吉利的胜利而告终。可是这六年下来,威马汽车早就从威风八面的车市黑马变成了资不抵债行将就木的等死马了。况且作为威马的创始人沈晖没消息了,有传说他的家人早润了。就冲人均欠薪十万元的烂摊子,面对6.4亿元的天价赔偿,你说威马能拿什么赔?

围绕这场官司,吉利控股集团可是前前后后花了长达六年的时间,支出更是超过1327万元。吉利赢到的这6.4亿元,按照威马汽车目前的状态,大概率是要不到钱的,这不是亏大了吗?如果从另外的方面来看,吉利的这场惨胜依然是一件划算的买卖。

MYAUTO认为,在这场漫长的厂家对决中,吉利的首要诉求并不是能从中获利多少的问题。而是说吉利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起到震慑的作用。作为威马联合创始人的沈晖曾经担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并且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中起到过关键性作用。但是在威马起炉灶的时候,吉利这边却是“出人”不少。包括沈晖、侯海靖以及吉利汽车下属的成都高原这边就有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奔赴。这些跳槽去威马的人才里有很多可以接触到吉利汽车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机密,又或者干脆就是某些专利的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用传统观念来看的话,这些人无疑有吃里扒外的嫌疑,企业如果不去找点儿麻烦的话,必将后患无穷。

对吉利来说,收不到的6.4亿元比一审时候能直接拿到手的700万元更有意义。而且,像威马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吉利遇到的唯一麻烦事。两个月前的北京车展上,某自带流量的车企大佬几乎打卡了所有展台,但他就是不去吉利这边转一转。这位车企大佬与吉利有何不睦,你要不也找找看他们这边有没有曾经在吉利工作过的高管?

从吉利这边跳槽过去的员工,必然会把他在吉利这边的所学所看所用带出来,成为另一片田地的沃土。咱也许理解不了他们在技术上有多大的差异,但最简单的宣传口号还是能看得出来吧?

围绕人才流动、商业竞争、产品定价以及发布会等多个层面,车企之间的龃龉几乎就是公开的事情了。吉利打赢了威马可能很难拿到钱,但不排除吉利获得了这方面的成熟经验之后,会复制到与威马汽车有过相似行为的公司上来,你觉得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