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宋PLUS第80万辆下线,一场属于中国汽车的胜利

渗透率突破40%,销量逼近900万辆。

开篇两个十分耀眼的数字,成为了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交出的最终成绩单。无论承认与否,无论接受与否,借助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国车市都在拼命狂奔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而就此试图评选出最为耀眼的一家“明星车企”,想必没有任何的悬念,非年销成功突破300万辆大关的比亚迪莫属。

比亚迪总裁曾经所说的那段话:“我们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即将迎来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

显然,已经真真切切的结下累累硕果。

顺势,如果要从2023年比亚迪庞大的产品矩阵中,评选出一款表现稳定、口碑卓越的产品,我会毫不犹豫的把选票投给——宋PLUS。而就在上周,其正式迎来了又一里程碑时刻——第80万辆新车下线。

在我眼中,宋PLUS能够取得上述含金量满满的表现,完全可以视作一场属于中国汽车的胜利。

至于背后的原因,是多维度。

来自顶流的绝对实力

本段开篇,需要知晓,从上市到第80万辆新车下线,宋PLUS仅用时不到三年时间,是自主品牌中最快,也是唯一达成80万辆的新能源SUV车系。而宋PLUS之所以耀眼绽放,首先与它自身的绝对实力密不可分。

图片

得益于整个比亚迪提供的强大技术和体系化支持,宋PLUS得以在造型和空间、性能和低能耗、运动和舒适、配置和成本等各项关键指标之间,达到了最优化的均衡。

不仅可油可电、动力平顺、亏电油耗超低,还和合资燃油SUV做到“同质同价”,并且在快充功能、智能化等方面,都全方位的超越了它们。

而在各大平台的车主口碑榜中,宋PLUS的评分都非常之高,直接反映出其非常优秀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另外,在售后服务、二手车保值率等方面,宋PLUS同样没有短板。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强大背书,作为比亚迪海洋网的无可争议的“实力冠军”,自2021年3月上市以来,宋PLUS迅速获得终端消费者的认可,持续保持着热销的势能。

在2022年大幅领跑SUV和PHEV两条细分赛道。其中,宋PLUS DM-i一举夺得中国SUV与PHEV品类的年度双料冠军。

图片

反观2023年6月推出的宋PLUS冠军版,外观、内饰大变样,愈发的精致与年轻化,并且精准洞察到了主流用户对于长续航的迫切需求。无论DM-i车型也好,EV车型也罢,在加量不加价的基础上,双双做到了全面的升级与进化。

自上市后,销量节节攀升,整体车系连续6个月蝉联15-20万SUV及紧凑型SUV双冠,其中宋PLUS DM-i延续老款热销势头,连续31个月获得插混SUV月度销量冠军。

宋PLUS EV冠军版从8月起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总之,DM-i车型、EV车型相辅相成、齐头并进,进一步稳固了在细分领域的地位。

作为见证者,不禁由衷的感叹:“宋PLUS之所以收获80万用户的青睐,还是由于其将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垂直整合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最终,在15到20万元价格区间,宋PLUS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评判标准,塑造了全新的价值标杆,而这就是来自顶流的绝对实力。

开创紧凑型SUV新格局

读到这里,或许会有人产生质疑,“宋PLUS迎来第80万辆新车下线,为什么说是一场属于中国汽车的胜利?”

图片

别着急,聊过了其自身多维度的愈发强大,接下来的篇幅将站在行业端,展开阐述今天文章主角为整个中国车市带来于内于外的深远意义。

实际上,近5年来,虽然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总体规模基本稳定在2000万辆左右,紧凑型SUV的年销量水平维持在500万辆上下,市占率接近25%,但从相应的新能源渗透率来看,依旧仅有20%左右,不算太高。 

换言之,传统燃油车依旧占据着紧凑型SUV市场较大份额。相比之下,紧凑型新能源SUV想要彻底的取代它们,还有非常繁多的挑战。

好在,压力越大,动力越大,自2021年上市以来,宋PLUS无疑成功引领了中国车企全面开启紧凑型SUV转型电动化的浪潮,让大家看到了无论插混也好,纯电也罢,才是未来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

更具象来说,在宋PLUS的带领下,迅速打破了曾经固化的局面,开创了紧凑型SUV市场的新格局。放眼整个赛道,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竞争队友”。

而在此过程中,宋PLUS则一边引领趋势,全力提升紧凑型SUV的新能源渗透率,一边保持着绝对的领先。

图片

作为论据,根据乘联会统计显示,2023年1-11月紧凑型新能源SUV共售出1,145,344辆,宋PLUS车系同期累计销量达到376,346辆,市场占比达到30%以上。

其中,宋PLUS DM-i同期累计销量296,624辆,在紧凑型插混SUV市场占比高达52%。可以说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带动了自主品牌紧凑型插混SUV的大发展,真正起到了带头作用,所以2023年才会如此百花齐放,涌现出吉利银河L7深蓝S7等选手。

而另一方面,宋PLUS EV,同期累计销量达到79,722辆,在紧凑型纯电SUV市场占比达为14%。同样以持续破万的表现,让高品质紧凑型纯电SUV渗透进了主流家用人群,并成为纯电车破局主流家用SUV市场的成功典范。

综上,紧凑型SUV市场滚滚袭来的格局之变,宋PLUS绝对是最功不可没的“催化剂”与“核心动力”。

因此,当它迎来第80万辆新车下线,于内完全算得上一场属于中国汽车的胜利。

合资当道的时代过去了

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宋PLUS迎来第80万辆下线,于外的意义呢?”关于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与直接。 

图片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有了前文足够多的优异成绩单作为支撑,宋PLUS无论身处超一线城市,还是更多低线城市,都已经成为紧凑型SUV中绝对的佼佼者,在与诸多合资品牌“主销担当”的直面交锋中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开始慢慢碾压。

由此将视角放大,必须承认过去15-20万元紧凑型SUV市场爆款的定价权与定义权,一直都被上述合资品牌所牢牢掌控,也充当着它们身处中国车市最赖以生存“利润奶牛”的角色。

但随着电动化转型浪潮的降临,随着宋PLUS引领的攻势扑面而来,合资品牌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过去三年时间,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能源紧凑型SUV,集体朝着合资紧凑型SUV的腹地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

也恰恰因为如此,在慢慢丢掉所谓的“主阵地”后,合资品牌在华的份额可以说一再萎缩。就结果而言,自主品牌俨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图片

一方面,2023年1-11月整体乘用车的销量统计中,自主品牌份额已经突破半数大关,达到52%,同比增长4.7%。

势头迅猛的关键,与新能源板块的鼎立相助密不可分。在2023年1-11月的新能源市场中,自主品牌份额更是达到84.3%,对于合资品牌形成了碾压。

另一方面,走访终端的过程中发现,合资紧凑型SUV纷纷开始让利,曾经加价的热门车型加价售卖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甚至为了保证销量不太过难看,被迫开始祭出巨大优惠打折卖车。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合资品牌在推出全新紧凑型SUV时,即便同样带来了插混车型亦或是纯电车型,但在中国车市仍没有太大声量与关注度,已经掀不起之前的水花。 

图片

愈发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紧凑型SUV细分市场的主动权,正渐渐掌握在了自主品牌的手中。

当然,如果没有宋PLUS的带头冲锋,这一天大概率不会这么快的到来。也正因如此,我们一定程度上能够骄傲的判定:“紧凑型SUV市场,合资当道的时代过去了。”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更想说:“宋PLUS迎来第80万辆新车下线,的确是一场属于中国汽车的胜利。能够获得80万名车主的信任,也是其通往传奇路上的一个节点。”

接下来,相信宋PLUS还会持续进化与迭代产品力,深耕与稳固细分市场格局,加速推动中国车市的新能源转型。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