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增程续航破两千公里,总共在技术上需要分几步?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就以2100Km的综合续航,结结实实地把市面上大部分增程车型给“揍了一顿”。而在随后,也有不少媒体朋友,去专门测试了秦L DM-i车型的实际续航与实际能耗。经过测试,大多数媒体都能跑出2000公里左右的实际续航。

IMG_256

其中,一家媒体驾驶一台秦L DM-i从西安出发前往深圳,经历三天时间,一共跑了1977Km,消耗92号汽油66.74L,实测平均油耗为3.37L/100Km。

这一组数据,其实算是相对比较真实,比较贴近我们普通用户的真实用车工况。

OK,进入到下一个问题: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为什么可以突破续航上限和油耗下限?

第一点:系统原理不变,但细节“全方位提升”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插混系统的基础工作原理:

现在的串并联结构插混系统,核心原理都是一样的。在动力系统的P1和P3位置,分别布置了一颗电机。其中,P1电机主要启动发动机和发电(分为串联发电和动能回收发电),而P3电机则是高性能电机,主要负责驱动。

而在电机之外,还有一个发动机。它既可以只带动P1电机,起到发电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一根传动轴或者多挡位DHT变速箱直接驱动车轮;而在必要的时候,发动机也会和电机同时驱动车轮。

所以说简单一点,包括比亚迪DM技术在内,所有串并联混动系统的核心逻辑只有一个:低速用电、高速用油、急加速油电一起用。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开电机与发动机各自的高耗能区间,达成提升性能、降低油耗这一目的。

让我们把视线回到第五代DM技术中,它的EHS混动系统整体运行逻辑基本保持不变。

而在技术更迭的过程中,任何单一的技术细节都无法通过升级来提升整车的能效。所以,比亚迪必须将每一个细节进行提升。

IMG_256

当微观上做到尽可能地完善,那么才有可能在宏观上,带来更好的使用效果。而第五代DM技术,就是“以量变促质变”的直观体现。

第二点:电动时代,为何还要卷内燃机?

在纯燃油时代,想要提升发动机的效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可能地提升热效率。

对于热效率的理解,其实也很简单:众所周知,发动机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必然会有损失。提升热效率,就是让燃料的能量尽可能不被浪费、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机械能。

混动时代,很多厂商为了省油,会“另辟蹊径”。比如让电机更多地参与驱动,尽可能地让发动机仅发电而非直驱。所以,即便是热效率稍微低一点,也不会太过于影响油耗。

当然,发动机如果热效率更高,那么在直驱和发电工况下,也能更省油。

对此,比亚迪开发出了全新的1.5L混动发动机,并且这台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达到了46.06%。

不过需要一提的是,这台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是以功率降低作为代价的。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发动机的压缩比足够高,那么发动机的热效率也能提升到一个很恐怖的水平。

比亚迪将全新1.5L发动机的压缩比提升到了15.5以上。当压缩比变得很高之后,发动机就很容易发生爆震。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比亚迪开始限制发动机的最大进气进油量,使得该发动机最大功率降低至74kW、峰值扭矩降低至126N·m。

当然,细心的朋友还是注意到一个问题:秦L DM-i变成一台中型轿车之后、降低发动机功率之后,它的0-100Km/h加速时间仍然只需要7.5秒,只比上一代车型慢了0.2秒。

之所以能够带来这些的性能,就是因为增加了电驱系统的性能。新车的P3电机功率提升到了160kW,并且电控系统加大了电驱的权重。所以,秦L DM-i“孱弱”的1.5L发动机会更多地用于发电工况而非直驱工况,确保性能与油耗的均衡。

第三点:更高集成度,更高驱动效率

在上一部分我们就已经提到,在比亚迪第五代DM驱动技术中,电驱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权重。

所以,要想很直观地降低车辆能耗,除了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之外,还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提升车辆驱动电机的效率。

其实在这一部分,与其说比亚迪花费了很大的技术功底,不如说比亚迪更舍得用料。

在新的技术中,比亚迪驱动电机的效率高达97.7%、传动效率高达98.5%。

简单来说,更高的电驱效率和传动效率,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电量的损耗,让每一度电都尽可能转化为机械能,参与到车辆驱动的过程之中。

其实比亚迪做到如此之高的电驱效率之后,整个的技术路线并不算复杂。比亚迪的底层逻辑,就是把整车控制模块VCU、发电模块BDC,PDU、OBC、DC/DC、驱动模块等各大部件实现高度的集成。

在完成集成之后,也就打造出了我们所说的“七合一”电驱系统,并且能够实现98.9%的电控效率。其实在目前,这种多合一电驱系统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汽车厂商都能制造。

只是相对来说,比亚迪能够在售价便宜的入门级车型中使用七合一电驱总成,也算是比较舍得下本。而随着发动机和电驱系统完成技术升级,也基本奠定了长续航、低油耗的性能优势。

不过,我们在此前既然提到了“整车细节技术”的优化,那么在其他技术领域,比亚迪第五代DM也有一定的改动。

第四点:容易被忽略的热管理,与更大的油箱和电池

在“插混车如何节能”这件事儿上,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发动机和电驱系统的效率。但是,很多人也往往会忽略掉车辆的热管理能力。毕竟,在大多数观点看来:“插混车有发动机,带动冷暖空调都很轻松,不用太过于关注。”

但是,发动机在制冷的时候,会带动空调压缩机。而空调压缩机的功率往往可达1-2kW,所以空调也算是能耗大户。在众多媒体针对比亚迪秦L DM-i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大家即便是打开了空调(AC),但是车辆依然能保持较低的油耗数据。

IMG_256

而这样的表现,其实需要归功于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对于冷媒直冷的升级。

这样来说,比亚迪通过提升压缩机的效率,减少了换热器的阻力,从而可以有效维持座舱内的温度,既能实现快速调温,也能降低能量的损耗。

另外,电池的冷却和加热系统也实现了技术提升。

比亚迪的冷媒通道从T型升级为交叉型设计,可以有效减小电池内部温差,提升电芯温度的均衡性,再加上智能控制电池换热量技术,也可以节省油耗。

而在接下来,我们则主要讲解一下比亚迪是如何快速提升续航的。

其一,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采用了新设计的插混专用刀片电池。根据官方介绍,这一电池的密度比上代提升了15.9%、电池放电倍率提升至16C、回馈功率增强至5C。更强的电池,自然也能提升整车的驱动效率。

最后,再来说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油箱。

由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组的自重和体积也会更小。此时,插混车型可以放下更大容积的油箱。

我们以秦L DM-i为例,这款车型的油箱容积达到了65L。

这个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它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一个月加一次油、一箱油加满电从成都一口气跑到拉萨,也成为了现实,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很有实用性的。

结语:

其实不难看出,比亚迪对第五代DM技术的每一项升级,其实都算不得复杂。从发动机到电驱系统再到热管理系统,都是一步步地完善、优化,从而达成了整车层面的省油与节能。透过这套技术,我们看到更多的,其实是比亚迪惊人的技术整合能力。或许也只有比亚迪,才能在新能源汽车上构建起这种综合化的全面技术体系。

标签: 续航 秦L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