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孤岛”建起“技术森林”,上汽大众的本土化创新从这里开始

40年前,上汽大众成立初期,德国《明镜》周刊的一位记者在实地考察了中国汽车厂房后,写到“大众汽车将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并且这里几乎没有任何配件供应商。中国车间里的葫芦吊、长板凳、橡皮榔头,都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

40年过去,上汽大众已经在这片“孤岛”上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技术森林”。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研发,上汽大众蹚出了一条本土化创新发展之路,为40载光阴常青于中国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自主研发夯实“硬件”实力

“大项目暂时搞不了,重点应放在桑塔纳改型。自己一定要参与开发。没有自己的开发能力和技术中心,上海就没有真正的轿车工业”,1990年12月,上汽大众技术中心大楼破土动工,标志着上汽大众的自主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技术中心项目启动,上汽大众便开始了培育自主研发能力的“长征之路”。1992年7月,随着技术中心大楼的落成,上汽大众研究开发中心正式成立。

1999年11月,上汽大众技术中心扩建项目——试制实验基地落成启用。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现场的讲话中表示 “上汽大众是中德合作的最好证明。”

2003年8月,历时5年建设的上汽大众安亭试车场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是国内首个基于国际标准建设的乘用车专用综合试车场,在“家门口”就能模拟中国大江南北的各种路况进行车辆测试,极大地加快了上汽大众新车开发和产品认证效率。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上汽大众也紧跟时代步伐,调整策略积极应变,不断构筑起更加完善先进的研发体系。2018年,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上海安亭开工,由此吹响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号角;2022年,全新的技术研发中心二期落成,成为涵盖新能源、智能驾驶和网联、电子电器等功能的综合研发试验基地,可见上汽大众全面发力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决心和魄力。

几十载持续投入与建设,让上汽大众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不仅为此后的本土化之路奠定了基石,也成为上汽大众不断推出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的“秘诀”。

本土化开发,造“国民神车”

40年来,上汽大众始终遵循“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致力于本土化开发,洞察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将技术势能转化为产品势能,为中国市场打造出不少经典的“国民神车”。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桑塔纳。在桑塔纳成功实现国产化后,上汽大众开始尝试中德联合开发。1992年,上汽大众和德国大众宣布正式启动开发桑塔纳2000。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桑塔纳2000在巴西版的“宽腾”原型车上,重新设计了底盘轴距,比普通桑塔纳增长了轴距、加大了车身离地间隙和后座的空间。1995年,桑塔纳2000成功下线,凭借饱满的外形、宽敞的空间和出色的动力性能,一经投入市场就火遍全国,迅速占领国内中级公务及商务车市场。

如果说桑塔纳2000是“初试牛刀”,那么上汽大众本土化创新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帕萨特领驭。以德国大众设计的中型轿车帕萨特B5为原型,基于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帕萨特领驭不仅车身尺寸增加,还创新性地采用了U型前脸造型、内饰桃木装饰件、独立三屏娱乐系统、定速巡航、PDC倒车雷达等设计与配置,一经推出风靡全国,在“拿来主义”盛行的汽车市场闯出了创新的差异化道路。至今,帕萨特依然是B级车市场的标杆产品。

从桑塔纳、帕萨特、朗逸途观,再到新能源时代的ID.家族,如果说一次押中靠运气,那么次次领先印证的就是实力。近期势头正盛的途观L Pro,同样是上汽大众充分利用本土优势资源创新打造的一款具有颠覆意义的产品。它搭载了上汽大众与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IQ.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带给用户更适合中国路况的高阶智驾辅助,拥有同级独有的IQ. Light高分辨率智慧投影大灯,以6屏交互体验为用户打造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座舱,真正满足当下油车用户对高性能和高智能的多重需求。

智能化、网联化时代的到来,让用户需求变得日新月异,“一招鲜”的时代早已过去。作为中国首批合资车企,今年迎来40周年的上汽大众始终保持清醒,只有通过创新研发和本土化开发,持续In China for China,才能长期立足于中国市场。四十年如一日的创新敢为和脚踏实地,这就是上汽大众的“不惑”要义。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