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凯美瑞 新款上市

“油电同权”背后,曾庆洪的合资难题

文/天下车智 丁萌

“广汽要被时代淘汰了,日系合资已经毫无竞争力了。”

“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自然产物,只有竞争才能促进行业进步。”

汉兰达加价时代的曾董去哪了?现在说不让价格战,是因为自己扛不住了吧。”

近日,网络上充斥着对广汽集团的讨伐。原因还要追溯到6月6日,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发表的言论。

“当新能源汽车纯电占比达到50%时,相关部门应该研究一下‘油电同权’。”彼时,曾庆洪从内卷谈到裁员然后提到了“油电同权”。

本是为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更良好的发展而发表的言论,却让不少网友不买账。网友们一致认为一个曾经依靠合资公司赚的盆满钵满的车企领导喊出该言论,背后真正原因是广汽集团不像原来那么挣钱了。

进入2024年,广汽集团走的并不顺畅。数据显示,前5月,广汽集团就比去年同期少卖22.7万辆车。

可见,曾庆洪滔滔不绝下有着些许无奈,曾经躺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这个新时代下,已经到退休年限到曾庆洪需要带领广汽集团度过这一危机。

“利润奶牛不产奶”

毫无疑问,广汽集团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

销量上,广汽集团旗下品牌9成下滑。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大合资公司分别累计下滑24.3%、27.26%;自主品牌主力品牌广汽埃安下滑幅度达38.71%,只有广汽乘用车实现了6.24%的微量增长。

营收上,广汽集团盈利能力倒退8年。财报显示,2023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97.06亿元,净利润44.29亿元,同比下降45.08%。而反观2015年,广汽集团营收为294.18亿元,利润却达到40.65亿元。

如果深究广汽集团业绩下滑的原因,合资公司拉垮是主要原因。

自2023年,广汽菲克、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后,广汽集团只剩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两家合资公司。但后两者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例如,曾经凯美瑞可以称为一代神车,多年霸榜B级轿车销冠之位,如今,其焕新都没有了往日的热闹。6月6日,正逢第九代凯美瑞2.5双擎版上市,但其只在广汽丰田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没有激起一点水花。

只不过曾经的高光让曾庆洪无比怀念。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曾庆洪举了一个丰田汽车的例子。

他说,2023年国内主要18家上市车企中,有12家实现盈利,但这12家中国车企2023年的净利润加起来也没有超过900亿。丰田的净利润是12家中国车企加起来的2倍多。

中国品牌的冲击成为合资品牌下滑的一大原因之一。近三年来,中国车企凭借着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开始挤压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

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55.7%,比2020年的35.8%提升近20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市占率从2020年的51.1%下降至30.9%。

比亚迪总经理李云飞更是表示,未来两年,中国品牌市占率可能达到80%甚至更高。

具体到细分市场上,不管是10万元左右还是15万-20万元左右,亦或是20万元以上价格市场上,中国品牌都形成了对合资爆款车型的替代。2024年5月,比亚迪秦PLUS以4.87万辆的销量成绩超越轩逸,成为轿车销量排行榜冠军。

再比如,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宋以14.14万辆的成绩,成为SUV零售销冠,SUV销量榜单前10名中,日系车仅剩本田CR-V一款,第一季度销量仅3.33万辆。

如果说中国品牌的冲击是丰田、本田等合资车企销量下滑的外因,那么,其集体造假则是让他们走下“保值神坛”的罪魁祸首。

近日,日系车集体造假事件曝光,其中包括丰田、本田、铃木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等车企,五家涉事企业均表示数据造假问题存在,目前,丰田、本田均已道歉。

事实上,日系车企造假事件已经不是一例。此前丰田汽车旗下公司和零部件企业相继被曝出造假事件,2022年丰田旗下日野汽车被曝出排放造假,去年5月大发汽车被曝出部分车辆侧面碰撞数据造假后,年底大发汽车公开表示其目前车型多数存在造假问题。

作为合资公司中的中方,广汽集团有苦难言,曾经的“利润奶牛”不仅不产奶,还成为了集团销量下滑的主因,对于曾庆洪来讲,其需要寻找新的机会去促进合资公司的发展。

自主品牌还需努力

曾庆洪无奈的背后,除了合资品牌出现颓势外,另一个原因正是其积极转型的新能源汽车还未成气候。

埃安曾被广汽集团寄予厚望,2023年也以增长告终。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埃安累计销量超48万辆,同比增长77%。

如此增长给予埃安自信,于是2024年年初, 广汽埃安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2024年年销量达70万辆。

这一愿望在上半年便哑了火。数据显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四个月销量为7.02万辆,同比下滑41.16%,仅完成年销量目标的10%。这意味着接下来的8个月,埃安需要每个月达到7.8万辆,才能够完成年销量目标,尽管埃安算得上是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中比较优秀的,但是想要完成这一目标有些困难。

曾经的埃安,可以算是传统车企混改标杆,在资本市场上被看好。2022年,广汽埃安销量势头大好,于是准备IPO上市,同年8月广汽集团财报会上,其称广汽埃安混改进展顺利,A轮融资正式挂牌,随后2023年年初,埃安完成Pre-A轮融资,交易金额为25.66亿元,估值达390亿元。约半年后,埃安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82.94亿元。

只不过这一切都好似戛然而止,直至2024年,埃安IPO的消息没有了声音,转而,吉利旗下极氪品牌顶着压力在美股上市。

埃安无法在众多新能源品牌中站稳,更严峻的是,仍在亏损中的它无法弥补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带来的利润流失。

此前广汽集团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广汽埃安历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21亿、6.88亿、13.89亿。

埃安需要盈利,需要打破网约车传统的固化形象。从埃安的产品阵容来看,AION S和紧凑级SUV AION Y Plus成为绝对主力,但这两款车曾经一段时间主攻网约车市场,尽管埃安有意改变这一形象,如今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高端化上,埃安仍有进步空间。

主攻家用的高端豪华电动车品牌Hyper昊铂出现,让坊间意识到埃安在高端化上的决心,昊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埃安高端化的缺失,只是,市场是残酷的。

2023年7月,Hyper昊铂GT下线,上市首月销量为2011辆,此后销量一直下滑,上市半年总交付不足5000辆。百万级豪车昊铂SSR销量更是不达预期。

由此看来,曾庆洪激动的言论背后是因新能源转型失利的“两田”让其感到担忧。曾庆洪身上的担子太重了,能否在其退休之前将广汽集团带到正确的航线是个未知。

坊间有传闻,“董事长曾庆洪已到退休年龄,在经营业绩不断下滑背景下,今年能否继续连任第七届董事会。”

留给曾庆洪改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标签: 凯美瑞 合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