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能源车,举起了枪

最近的中国车市,抱怨声不小。 

大家的矛头,纷纷直指今年还在以极快速度继续绽放的新能源车。前有车企大佬叫苦连连,呼吁所谓的“油电同权”;后有媒体老师口出金句,抨击某些插混产品“油箱”比燃油车还要夸张。

图片

作为旁观者,对于上述两个观点更想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剖析与拆解,虽然背后各有各的道理,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只会更加愈演愈烈。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争议、波折甚至乱象,都将成为新能源车奔向康庄大道暂时的驻足。”

而就在本周,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继续创造着里程碑时刻,去年位于全球市场上的销量,首次超越了美国车企,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具体来看,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共售出新车1,340万辆,成功超越了以福特雪佛兰为代表美系品牌的1190万辆。

尽管日系品牌凭借共售出2,360万辆新车的表现,保持着绝对的遥遥领先,但我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中国汽车制造商会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奋起直追。最终,拿下“销冠”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新能源车的攻势凶猛,则是做出如此判断的绝对底气。

当然,口说无凭,随着今年的恐怖赛程即将过半,接下来的篇幅,试图去展开聊聊个人的一些判断。

这盛世,如大家所愿

“我觉得月度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会突破50%。”

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抛出过一段引发整个中国车市激烈讨论的判断。在很多质疑者眼中,他的预测未免有些太过乐观。

图片

毕竟,按照彼时的销量占比,传统燃油车的固有份额还很根深蒂固,新能源车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摧城拔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与之对应,在部分赞成者眼中,即便能够突破50%大关,还是需要不断的蓄力与沉淀,大概率会在四季度压哨触及。 

可谁都未曾料到的是,剧情的变化会如此之快。

就拿过去的5月为例,结合乘联会公布的终端成绩单,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

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更是达到创下历史新高的47.0%,较去年同期33%的渗透率提升较为夸张的14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则超过7成,达到了71.2%。

面对这样的结果,已然可以无需任何犹豫的说:“纵观中国车企,传统燃油车彻底沦为了少数派。”

图片

况且,继续拿5月13日-5月19日为例,从相关统计来看,单周新能源车上险数达到6.8万辆,新能源车上险渗透率已经率先迈过50%大关,达到50.2%。

显然,明晃晃的数字不会说谎。

而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车市“触电”的演变历程,甚至会远远超过本段开篇王传福的判断。正在进行中的6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越来越像是板上钉钉。

由此复盘新能源车位于中国车市的发展,从2005年到2015年,用了长达10年零售渗透率才突破1%。而从2016年到2019年,用了3年多的努力,零售渗透率也仅仅提升到5%。

很快,时间来到2020年,国家层面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值得欣慰的是,有了过去4年的拼命狂奔夯实根基,极有可能提前10年交出高分答卷。

“这盛世,如大家所愿。”

图片

并不是杜撰,这样一句感叹,来自于某自主品牌的员工。在他眼中,虽然今年的中国车市卷到窒息,但还是非常愿意身为新能源车变迁过程中的一位亲历者,尤其是与那些落日黄昏的行业横向对比,至少自己还有忙不完的事情能做,不用太过担心失业的风险。

另外,我们理性清晰的洞察到,虽然新能源车的井喷,渐渐从政策推动过渡到了产品与市场双重推动,但国家层面仍在对于它“保驾护航”。

5月,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着重提到: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同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具体时间为2024年5月至12月,共计选取99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参与。

而有了种种举措的背书,新能源车必定迎来量变所带来的更大质变,对应的单月零售渗透率突破50%也将会成为常态。

从价格战到心智战

“我还是选择银河L7了。”

“怎么不考虑之前说的那款油车了?”

“仔细体验一下,4S店优惠完之后,两款SUV价格差不多,银河L7纯电模式能跑将近90公里,试驾过后动力表现更好,配置高空间大,馈电油耗也更低,后续还能省点用车成本。”

“确实,无法反驳。”

图片

本段开篇的一段对话,发生在我与兰州的某位长辈之间。刚刚于国企退休的他,本以为对于“绿牌”嗤之以鼻的他,骨子里偏爱合资品牌的他,最终有些出乎意料的入手一辆自主品牌的插混SUV。

至于最表层的原因,俨然集中在:“新能源车的综合产品力,实现了多维度的超越。”

顺势,望向更深处,如果说去年,今年文章的主角通过掀起“价格战”,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终端消费者的目光与关注,那么今年,随着自身功力与积累的不断加强,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悄然变为了“心智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后者?

通俗易懂的讲,就是利用五花八门的手段,彻彻底底的“洗脑”潜客,让他们无法反驳的觉得:“购买燃油车已经落后整个时代,拥抱新能源车才是大势所趋。”

图片

譬如,5月比亚迪那场流量拉满的发布会。

先是把第五代DM技术“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全球最长综合续航2100公里”的概念搬上舞台大说特说。

然后迅速通过9.98万元起售的秦L DM-i与海豹06 DM-i,让大家通过足够优秀的载体感受到这套系统的威力。

加之双车上市即交付的决心,以及从王传福到其他几位高管不遗余力的站台,包括渠道端火力全开的营销方式。

一套“组合拳”,几乎把类似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大众朗逸般的选手,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而比亚迪所打出的这场“心智战”,值得很多车企去好好复盘。

譬如,今年我们总是说雷军带火了“总裁直播”,引发了“总裁交车”的热潮,照葫芦画瓢的友商越来越多。

图片

但大家更应该明白的是,身为千亿市值公司的掌舵者,其之所以这么亲力亲为去做这些本不属于他的工作,实际上同样在进行一场“心智战”。

让那些购买小米SU7的车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与尊贵感,觉得就算被掏兜也掏得心甘情愿。

再譬如,蔚来CEO李斌。

今年放下包袱、拥抱流量的他,通过短视频与直播的方式,慢慢拉回了很多路人缘,更为重要的是,让外界看到了这家新势力造车“活下去”的希望。

加之BaaS新政退坡的促销,换电模式对外接客提供的信心,由李斌发起的“心智战”,让蔚来5月交付量得以重回2万辆大关。

反正,阐述一个个案例,最终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还是前文的那句话:“购买燃油车已经落后整个时代,拥抱新能源车才是大势所趋。”

当然,如何打好“心智战”,无疑是一门“大学问”。那些优等生,将会获得大批红利;那些劣等生,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眼下,于情于理,于内于外,新能源车都把枪口对准了燃油车,并且不留情面的扣下了扳机。

后者是死是活,全凭造化……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