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比亚迪和华为,必有一战?

哈喽大家好!

十多年前特斯拉刚火起来时,曾有人把它比作汽车界的苹果,当时我就很好奇,当苹果正式开始加入造车,两个传奇性的公司在汽车领域,会有怎样的碰撞呢?而在苹果宣布放弃造车后,这个令人期待的场景,就不存在了。

不过在当今的中国市场,有一个更大的悬念:以核心技术著称的比亚迪,也曾被看作汽车界的华为,而华为也已经深度加入到了汽车产业,并在高端市场实现了巨大突破。这两个堪称中国骄傲的顶流企业,会必有一战吗?如果必有一战,结果会如何呢?

短时间内两大巨头不会直接碰撞

就在前不久,余承东“比亚迪擅长卷价格,华为擅长卷价值”的发言上了热搜。比亚迪李云飞在重庆论坛上,也做了“好技术、好产品、好价格,综合起来才是好的价值”这样的回应。李云飞对余承东的回应算是相当温和了,但依然能感受到针锋相对的味道。

比亚迪李云飞余承东的表述,是阐述自己与比亚迪理念方向的不同,但并没有否认、批评比亚迪卷价格的行为。而李云飞的回应,也是一个体面地回应,但是在造车理念上,两家公司确实有明显不同。

比亚迪并单纯卷价格!

余承东说到的“擅长卷价格”,并不代表比亚迪只擅长卷价格,单纯依靠价格战,是打不出销量冠军的。此前二十年时间里,自主品牌的产品定价一直比同级合资竞品低一大截,但并没有对合资阵营产生威胁。

如今比亚迪爆火的秦PLUS、秦L等车型,售价比之前自主燃油车都要更高,之所以销量起飞,是基于超低油耗的插混技术、以及足够强的综合产品力,再结合比亚迪垂直产业链的成本优势实现的。

基于这个基础,比亚迪目前的发展方向,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降低价格、薄利多销的方式,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抢占主流市场的份额。

以最新的秦L为例,除了2.9L/100km的超低油耗外,作为一台B级轿车,它在其它很多地方的产品力并不算突出。车机方面,不但没有8295芯片,连8155都没有。且作为一台2024年的新车,智驾方面依然只有基础的L2级别。

以比亚迪目前的品牌号召力,秦L是完全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在智驾、车机、舒适、音响等各方面的表现优化一些,以精品B级轿车的定位,在更高价位上成为爆款。但是比亚迪的选择,依然是以低价为主,进一步压缩其它品牌的生存空间。

华为的目标,不是单纯的销量

华为鸿蒙智行的策略则明显不同。首先是问界M7,去年改款时价格门槛一度下降到25万内,前不久的改款则全部砍掉中低配,门槛再次回到28.98万的高位。与此同时,低一级别的问界M5,全新改款后依然维持24.98万的高门槛,增程动力的定价,比小鹏G6智己LS6等同级别纯电SUV还要高一大截。

至于已经成为爆款的问界M9,以及即将上市的享界S9,则直接从30万跨到了50万的豪车价位。在车企深陷价格战的大背景下,鸿蒙智行是目前唯一一个不断向上的品牌。

余承东已经明确表示,鸿蒙智行暂时不会做20万内的产品,其实从销量层面来讲,在不严重影响盈利的情况下,华为是有足够的降价空间、来实现更大销量规模的。

而在这里,正体现出华为和比亚迪策略的迥异,华为选择通过给产品增加配置、增加“价值”,而非比亚迪那种适度精简配置、降低门槛。

这样看来,说比亚迪擅长卷价格、华为擅长卷价值,本质上是没问题的,也正是这种策略上的差异,让两个巨头企业在短时间内,都不会产生激烈的正面碰撞。

但是,比亚迪集团并不只有比亚迪一个品牌,腾势方程豹仰望,都还在持续发力,即便华为短期内不涉足20万内,在高端豪华市场,两家公司的相遇也是必然的。

迪子/华子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

上面提到了比亚迪和华为各自的优势,如果要分析两家企业不可避免的“一战”,我们还得看到它们各自的短板。

还是先看比亚迪,迄今为止,它并非没有尝试冲击高端市场,有所斩获,但向上的步伐依然非常艰难。

主销车型里,汉和海豹的主销区间,已经降到了20万元内,导致比亚迪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存在感并不强。

再说腾势和方程豹这两个高端品牌,腾势销量还不错,但过于依赖单一车型腾势D9了。D9之外的腾势N7、N8销量都不尽人意。

而方程豹豹5,5月份销量只有2千多台。

仰望U8在百万级价位的表现相当亮眼,但在更关键的50万元内的高端市场,比亚迪目前的尝试都算不上成功。

原因有三个,一是产品层面,高端新能源车必备的豪华感、智能化,以及高阶智驾上,比亚迪都没有突出优势。尤其是智能化方面,体验和技术口碑还落后于华为、理想等新势力品牌。

二是品牌层面,比亚迪最受推崇的电池安全、超低油耗,在主流价位是消费者最重视的优势,也是比亚迪强势口碑的体现。不过来到高端领域,这种形象对于豪华市场的客户,就不是核心卖点了。除了仰望U8之外,比亚迪还没有在高端市场塑造出自己明确的品牌特点。

最后是意愿层面,比亚迪目前主要目标是抢市场份额,主销品牌产品价格不断下探,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高端产品的资源和定价空间。例如腾势N7,在相似定位的宋L面前并没有突出优势,而比亚迪主品牌的价格太低的话,在没有特别突出亮点的话,其高端产品也很难支撑较高的价格。

以上这三点,就是比亚迪目前面对高端市场的短板。

再看华为,去年问界M7降价时,余承东曾发出了“亏钱卖车”的感叹。其实考虑到平台、底盘和综合配置,当时问界M7的定价并不低,这种情况下依然会“亏钱”的话,足以看出华为在成本控制上的短板。

当然,在问界M7销量爆火之后,整体还是赚钱的。不过和完全自我掌控工厂、研发,以及高度自研垂直产业链的比亚迪相比,在中低价位产品上,华为的成本控制能力是肯定远不及比亚迪的。

也就是说,比亚迪在高端领域,暂时存在智能化、智驾和品牌层面的瓶颈。华为在主流价位,缺乏对传统制造领域的成本和供应链控制。说直白点,比亚迪向上有困难,华为向下有困难。

但是,比亚迪是势必要发力高端市场的,随着高端市场竞争的加剧,华为要保持销量增长,也很难避免整体定位的下探。说清楚各自长短板后,它们未来某一天的短兵相接,结果会如何呢?

华为和比亚迪的碰撞结果会怎样?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鸿蒙智行的精力都会集中在高端豪华市场,随着一系列新车型上市,其在豪华市场的份额还会迅速增长。比亚迪的主要精力虽然在主流市场,但其在豪华市场的一系列产品,也已经蓄势待发。

所以两家企业“相撞”的第一个领域,肯定在豪华市场,至于能不能成为华为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对手,还要看比亚迪的表现。

最近的时间里,最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的全新一代唐,据目前的信息看,比亚迪可能会推出一款比现款唐大得多的唐L,预计采用6座布局,和理想L系列、问界M系列会是直接的竞品。

唐L谍照图片来自公众号:迪粉之家

价格方面,唐L最少会达到30万元左右,如果能成为爆款的话,将成为比亚迪品牌第一款真正在30万价位站稳脚跟的家用车,也会第一次对问界、理想等同类产品产生较大的冲击。

目前在高端市场,华为的势头已经压过了理想,而当比亚迪也加入这场战局,那么最受影响的,可能会是理想。

除此之外,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虽然终端价大幅下滑,但25-40万元价位的销量规模并没有大幅萎缩。而当类似唐L等车型依然尽量压低价格的话,华为肯定会做出相应反制,将主流市场的内卷延续到豪华市场,到时候,丰田大众等品牌目前遭遇的份额大跌,可能会真正发生在传统豪华品牌身上。

换句话说,比亚迪发力高端市场的话,最应该紧张的可能不是华为,而是传统豪华品牌、以及定位高端市场的新势力品牌。

目前华为和比亚迪在技术层面的合作是比较少的,比亚迪有自己的车机芯片和车机系统,类似腾势N7的智驾芯片,也没有借助华为、而是来自英伟达。反观华为,鸿蒙智行的产品,在核心的电芯层面,也主要以宁德时代为主,两家企业似乎在有意避开深度的合作。

不过,即便华为的鸿蒙智行不会直接杀入主流市场,但华为的车机、智驾技术,却可能通过赋能其它品牌,与比亚迪的核心产品展开竞争。

而到那个时候,目前主流市场上的传统品牌,也会面临比亚迪低售价、华为系高配置的更大压力。

说到底,华为与比亚迪最终的直接竞争难以避免,谁会更胜一筹,也很难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两大巨头的碰撞,势必会进一步激化市场的内卷压力,而对消费者来说,我们也会在更多领域,看到价格更低、价值更高的产品。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