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国外拆车比亚迪海鸥 国内的成本优势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在汽车行业,拆车是比较常见的做法。拆车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学习其他车企比较好的做法,同时基于自己的经验对竞品车型的成本进行一个预估。在过往,跨国车企很少会买中国的车型直接进行拆解,相反国内会买不少国外的车型来拆解学习。

如今风水轮流转。美国的研究机构Caresoft Global买了一辆比亚迪海鸥,做了一次深度拆解。Caresoft Global是美国知名的汽车数据研究公司。它们的拆车报告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而在欧美国家,尤其是欧美汽车行业也引发了一定的关注。

海鸥拆车报告总结

作为比亚迪旗下的入门级电动车,海鸥的售价只有1.2万美元。不要说价格更高的美国电动车市场,即便是欧洲电动车市场也没有这么便宜的电动车。

Caresoft拆解的海鸥,配备有六个安全气囊,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也不赖。在主被动安全方面,海鸥作为一款成本相比于燃油车更高的电动车,它完全对得起自己的价格。在主观驾乘体验上,比亚迪海鸥表现也不差。

在外观造型和内饰方面,海鸥也得到了Caresoft比较高的评价。这点从座椅缝线与车身外观相搭配的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知道比亚迪的工程师都已经关注到了。这个和美国工程师心目中,中国很多廉价小商品的形象完全不符。

由此,Caresoft团队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美国车企不可能以12000美元的价格生产出海鸥这样的产品。而海鸥的做工完全能够媲美美国汽车市场上30000美元以上的产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鸥这个级别的中国电动车,应该是直接把特斯拉2.5万美元的入门级电动车逼到了墙角。可能这也是促成特斯拉把Robotaxi优先级提高的原因。与其和中国电动车卷价格,还不如扬长避短,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来打造自己新的护城河。

电动车如何来降低成本?

对于车企来说,要想能够降低成本,当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对供应链的垂直整合。比亚迪降本和特斯拉的做法比较一致,就是核心零部件全部自研并自己制造。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是欧美一众跨国车企中少有的能够打得起价格战并且实现盈利的车企。

当前,比亚迪在电机、电池、功率芯片、仪表板和车身等都有自研以及自己制造的能力。如果再考虑到比亚迪当下每年超过300万的体量,前期的研发和模具成本都能够被最大程度来分摊。所以与其说是比亚迪一家利润可观,单车毛利率较高,还不如说是比亚迪整车业务部门把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率都汇聚在了终端一家。

不过在比亚迪自研的的清单里,最不容忽视的是占整车成本三分之一的电池。比亚迪一直坚持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这是一款当下能够在成本、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取得最好平衡的电池产品。

这款在过往由于能量密度较低的电池产品,在比亚迪的持续技术优化下,已经成为不少车企在电动车,尤其是入门级车型上的最好选择。而要达成这样的成绩,不要说对一家车企,即便是对于一家电池企业来说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比亚迪刀片电池能够达成今天的成就也是基于过往大量的工程创新和测试结果所形成的。反观其他欧美车企或者日韩以及欧洲的电池企业,在方面的进展相对有限。想要使用,就不得不向比亚迪/宁德时代来采购。

同时,另外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莫过于在设计端能够不断有创新的金点子。通过更好的设计无论是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零部件制造或者装配的复杂程度等,都能够节约成本。而这也成为中国电动车企业另外一个优势领域。

相比于除了特斯拉之外的欧美车企,国内在电动车领域起步更早,而且像比亚迪、吉利这样的自主品牌车企每年也销售大量的燃油车/混动车型,因而也就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

Caresoft Global举了一个海鸥的玻璃雨刷的例子。在传统印象中,一辆车的前挡风玻璃通常需要两个雨刷,而对于海鸥这样的小车来说,比亚迪只布置了一个较大的雨刷。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达到清洁玻璃效果的同时,在物料上节省了一个雨刷马达和一个雨刷臂,并且直接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同时还能给整车节省重量。

可不要小看这个重量的节省,当前整车减重都是以克来计算的。一个马达和一个雨刷比的减重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所以,比亚迪用的刀片电池,虽然电芯能量密度低于三元锂电,但其可以凭借更低的整车重量,来达成更远的续航里程。

欧洲人是真的造不出便宜电动车吗?

整个欧洲电动车市场目前正在发生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

随着锂矿价格的走低以及电动车销量的增加,电动车成本正在快速降低。成本更低的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了52美元/千瓦时。这也就意味着一个50度电的电池包的成本已经低于3500美元,而和其配套的包括逆变器、电机、减速器和其他设备在内的成本在1500美元左右。

和内燃机汽车相比,扣除内燃机动力总成,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的成本增加应该低于3000美元。而目前以售价低于10000欧元的菲亚特Panda燃油车为例,放眼欧洲,却找不到一辆搭载50度电池包且售价低于15000美元的电动车。

根据全球知名汽车咨询机构JATO在2023年10月一份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要购买电动车的话,消费者在欧洲至少需要花费18285欧元,在美国需要花费24400欧元。这比他们购买最便宜的内燃机汽车的价格分别高92%和146%。

所以有机构会猜测:一方面,这主要是因为欧美车企在电动车领域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高端电动车,而在入门级电动车方面着力较少;而另外一方面,也不排除欧美车企希望能够在技术更加成熟的内燃机市场继续赚取可观的收入。

所以在过往一段时间里会发现,不少欧美车企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但是利润都在显著增加。更慢的电动车转型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回报。

中国车企的确在电动车领域有先发优势,尤其是在领域的优势,短期内欧美车企和海外电池企业很难赶得上。不过也不能忽视的一个情况是,欧美车企业也有把电动车当成一个新的豪华车型来卖,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赚取更大的利润。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由于锂矿价格在低位徘徊,但是欧美电动车没有相应降价的主要原因。国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但也不能太过盲目乐观,毕竟未来在全球市场上,国内车企还是要和欧美车企一较高下。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