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宁德时代,遭受铁拳打压

美国一边狂购中国锂电池,另一边则是接连打压中国的新能源电池公司。近日有美国议员要求将宁德时代列入实体清单,并提议禁止宁德时代的商品进入美国。尽管宁德时代当即否认相关指控,但公司股价仍然出现下跌。

此番美国出手针对宁德时代,背后是对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盯防。如今我国新能源车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产品更是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处于领跑位置。美国出于对本土电池企业的保护,选择对宁德时代进行打压,通过供应链的断链行为,实现本土供应能力的提升。面对如此挑战,宁德时代又该如何破局呢?

枪打出头鸟,宁王被盯防

众所周知,由于美国对中国汽车征收的税率为27.5%,使得中国汽车在北美市场上很难与本土车企相竞争,结果就是进入美国汽车市场的中国车企并不多。但是电池企业不同,中国电池在美国的存在感一直较强。

数据统计,从2020年至2023年,美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锂电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今年一季度出口至美国的中国锂电池,也占据了电池出口总额的22%,金额达29.08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是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重要市场,甚至国轩高科、远景动力和亿纬锂能三家电池企业巨头在美国还有电池工厂项目。

至于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目前在美国没有直接建厂的动作,但也在美国本土落地了投资项目,去年宁德时代与福特达成合作,计划共同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目前,宁德时代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算多,但是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大约占到了全球份额的37%,并且美国好几家车企都是宁德时代的客户,包括特斯拉、通用等。

宁德时代是电池行业的领头羊,如果成功进军美国市场,那么将对当地电池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攻城掠地之际,却遭到了多位美国国会议员的“打击”。6月,多名美国共和党议员联合致信美国国土安全部,要求将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列入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实体清单中,并禁止两家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

随后,宁德时代发布官方声明称,美国国会议员6月5日致信宁德时代,指责宁德时代与所谓“强迫劳动”有联系,这是毫无根据的,完全是错误的。宁德时代恪守最高的商业和道德标准,并制定了有效的政策,以确保供应链符合全球最高标准。

至于“宁王”是否清白,相信时间终会给出明确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打压了,华为、中芯国际都是前车之鉴。此次美方针对宁德时代提出的“强迫劳动”,或只是一个遏制我国企业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工具。

能力越大,风雨越多

实际上,这次已经不是宁德时代首次在美遇阻。上文提及的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合作项目,其实进展一直不顺利。在两者合作过程中,美国相关官员提议,禁止为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电池提供税收抵免,并质疑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项目。此外,这个项目还因为外界因素影响,还一度叫停,直至去年12月份再重新启动。项目重新启动后,宁德时代与福特原计划建设的工厂产能,也有所下调,砍掉了四成多。

除此之外,去年底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在美国一海军基地的使用计划也一度被叫停,甚至当地官方还要求撤销对宁德时代电池的采购计划。美方这一系列干预行为,都为现在美国对宁德时代的铁拳打击埋下了伏笔。

如今宁德时代已经被美国盯防,未来在美的进军之路必然不会太顺利。未来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或许牢牢把握中国市场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今宁德时代也在不断加强电池终端的营销。就在6月份,宁德时代宣布成为咪咕欧洲足球赛事转播首席合作伙伴。同时,宁德时代也在不断推进CATL inside模式,首个印有CATL Inside标识的车型是东风集团旗下猛士917车型。

毫无疑问,宁王加强终端营销,主要是因为相比竞争对手,消费者感知度不强,反而是整车价格对消费者更具诱惑力。宁德时代有意通过加强终端营销等方式占领消费者心智,希望他们买电动汽车认准宁德时代电池,以此反向影响车企采购决策。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产品也在技术上持续更新,以更高的续航和安全性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比如神行Plus电池的续航里程突破1000km,还具备4C快充能力,充电10分钟就能续航600km。据悉,宁德时代还计划研发制造固态电池,让动力电池的性能再进阶。

稳住中国市场,再寻求突围之路,方为宁德时代的良策。参考华为、中芯国际等挨过美国铁拳的中国巨头,在美国施压的动荡时期,也是稳住大后方中国市场,再寻求突围机会。此时宁德时代牢牢把握中国市场,既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又可以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是宁德时代目前最可行的选择。

伴随着宁德时代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难免会有第三方试图阻碍其出海版图的拓展。但是面对美国穷追猛打的限制连招,相信宁德时代不会妥协,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前进步伐也不会停止,我国企业在高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上也越来越强,如果美国的新能源产业无法跟上中国企业的发展步伐,走向衰败只是时间问题。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