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5月车企融资不足70亿元 碎片化资本投资时代结束

图片

6月24日消息,数据显示今年5月,有关汽车领域的融资约有28起,其中已经公开的融资金额共计超61.2亿元人民币。5月份融资事件与4月份保持持平,但融资金额规模环比下降约34%。据悉,这也是连续两个月出现融资规模下降。

对5月融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月共有7起亿元级别的融资,相比于4月数量环比下降近五成,其中仅蔚来能源和极氪汽车的融资金额在10亿元级别以上,极氪融资规模最大为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

图片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共1136起,其中2016年至2018年间融资事件连续三年超160起,2019年相关事件数和披露金额有所回落。2020年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89起,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数量为历年最多,共计239起,披露总额达3639亿元,同比大增181.66%,创下历史新高。相比于新能源汽车融资最高年2021年的3639亿元规模,5月份融资仅为其月均融资规模水平的五分之一。

对于5月融资规模环比下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企业的融资性质出现了变化。过去红筹资本是汽车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所谓的红筹是指在海外上市,但主要业务在中国境内的公司,通俗的说,就是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红筹主要是为了绕过中国内地证监会的审批制度,以便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但随着美股市场对中资中概股的监管收紧和上市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红筹资本开始迅速脱离汽车产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资金渠道可能面临严重的阻碍。

2021年,Wind数据显示,全年约有40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其中16家募资额超过1亿美元。2022年,全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共融资5.82亿美元,较2021年全年融资额约减少96%。这一年的赴美上市企业中,八成为募资额小于50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在2021年之前,赴美融资的规模和数量相对较大,但随后由于多种因素(如监管政策、市场情绪等)的影响,融资规模出现显著下降。

图片

在商业经济规律中,资金和人才这两项事物均具有高度敏感性,当流入汽车行业的资本规模减少时,表明当前的汽车行业投资热钱效应递减,这是因为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出现连年亏损,2023年新能源整车企业中仅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保持盈利状态。“造新能源汽车没有赚钱的”成为行业共识。而且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车辆销售收入比去年四季度减少39.9%,经营亏损5.85亿元,出现近一年来首次亏损,净利润比第四季度最高点减少89.7%。可以说,当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营销流程模式同质性过强,这使得投资者对资本回报率出现担忧从而导致资本投入减少。

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自2008年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政策孵化期,在国家补贴下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随着国家补贴的逐年退坡,加之国家鼓励万众造车,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资本不断注入。

第二阶段为碎片化资本造车,比如许多跨界造车新势力车企的涌入,这批企业有鲜明的特点,希望改变过去传统造车模式,致力于发展高端化产品,在营销模式上大胆创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也让资本热钱进一步涌入。但随着资本市场和红筹资本的萎靡,一些造车新势力缺乏造血能力支撑,使得一部分实力不强的车企陆续倒在市场寒冬。如近两年不少造车新势力车企接连爆雷,2022年12月,造车新势力自由家倒在产品交付前夜;去年10月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进入2024年,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造车新势力的一系列表现无不证明,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惨烈,幸存的车企们同样陷入大内卷当中。

图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超30%,并且在向50%迈进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车企也可能迎来第三轮造车者入场,在这轮造车者中可能是小米、华为。和之前的碎片化资本造车者相比,他们更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含着资本金钥匙实现跨界造车。以小米集团为例,2023年小米集团年收入达271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26.3%。集团整体毛利率为21.2%,现金储备人民币为1363亿元,创历史新高。仅在现金储备方面,小米的水平相当于同期2.38个蔚来,或3个小鹏汽车。

蔚小理在对外财报发布中均强调自己的现金储备状况,这是因为这些车企都要开始自力更生造车,不再过分依赖外部的资本输血。如果一味的依靠外部资本输血,这势必会导致车企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从而使得车企重蹈当年地产行业覆辙。曾经地产行业依靠外部资金实现疯狂扩张,最终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为此国家于2020年对房地产行业制定三道红线,抑制地产行业的不良扩张。从目前5月份车企融资规模减少情况来看,意味着中国碎片化造车资本时代已经结束,未来车企需要依靠自有资金和技术创新来实现发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