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道不同不相为谋,比亚迪和长城汽车赚钱方式真不一样

2021年上海车展,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关系还处在蜜月期,王传福和魏建军还在车展上相聚。


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之争最近又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整车制造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市值最大的是比亚迪,长城汽车排第二。最新的一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营收分别排第二和第四,而排在第一的上汽集团和第三的北京汽车,都含着合资业务的金钥匙。


所以,比亚迪和长城就像自主品牌班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最能较劲也最爱被比较。


比亚迪如日中天,销量第一,长城汽车“祖上也阔过”,却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走得磕磕绊绊。出发虽有早晚,不能耽误的是赚钱。两家赚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01

比亚迪销量10倍于长城汽车


以新车上险数据统计,今年前五个月,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累计销量是103万辆,5月销量超过25万辆,长城汽车同期国内市场累计销量26.5万辆,规模上只相当于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


如果单论新能源汽车,长城就更少了,只有10.2万辆,是比亚迪的1/10。而比亚迪旗下有3个车系在前五个月的销量超过了这个数,单是秦PLUS,就卖出20.4万辆。



不过,长城显示了更快的增速,前5个月新能源车销量累计同比增长了114%,头部阵营中仅次于问界和吉利汽车,比亚迪则在超大规模基础上增长了26.67%。


市场体量差距这么大,两家车企为何还会不断被PK?


有人说长城急了。随着燃油车消费整体陷入滞涨甚至日益萎缩,长城汽车也希望在新能源市场有所建树,而这一次,它成了“后来者”。


在2022年之前,长城汽车可一直是年销百万辆的大厂,2022年被比亚迪以2倍的销量大幅反超,也就是在这一年,哈弗H6的连续108个月不败的神话被宋PLUS新能源终结。这一年,All in新能源的比亚迪已成摧枯拉朽之势,长城汽车的新能源销量比重只有14%。


不过,别看长城汽车销量不是很好,但赚钱能力还行着呢。


02

长城汽车赚钱能力也挺强


超大规模的销量给比亚迪带来了丰厚的营收,是一季度国内唯二营收过千亿的车企,净利润47.7亿元,全行业最高,长城汽车32.3亿元的利润排名第二。


你看,比亚迪自不必说,长城也没耽误赚钱。魏建军说过,“如果我不能挣到钱,中国几乎谁的汽车都挣不了钱”。


这自信来自哪里呢?


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企业相关公告看,长城汽车虽然营收和利润规模不如比亚迪,但是利润率却并不差。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交出了“史上最好的一季度财报”,营收增长47.6%,归母净利润增长了1753%,净利润率达到7.54%,是比亚迪净利润率的2倍。



长城汽车更高的利润率,跟产品定位和售价有关。


长城汽车一季度单车平均销售价格为15.6万元,同比增长了18.2%,环比增长6.1%。均价20万元以上的坦克系列销量同比翻倍,拉高了单车的售价和利润率。长城汽车的赚钱逻辑是“追量不如谋利”,销量不是唯一的商业逻辑。当然,目前长城汽车主要还是靠燃油车赚钱。


新能源汽车绝大多数都不赚钱,成本与售价倒挂,而比亚迪能够盈利,靠的正是超高销量的规模优势,一季度比亚迪利润率下滑也是意料之中。


多个车系今年推出的荣耀版车型,给比亚迪带来了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的同时,也影响了利润。荣耀版车型们将一季度比亚迪单车平均售价拉低至14.2万元,同比下降了17.2%,环比下降了6.1%。所以,比亚迪在汽车相关业务营收几乎是长城汽车3倍的情况下,净利润仅比后者多出48%。


不过,随着秦L、海豹06 DM-i和海狮07 EV的上市走量,比亚迪的单车售价从三季度起将有明显上升。而且,腾势、方程豹和仰望的定价也都更高,产品级别也更高,具备更强的品牌溢价能力,后续新车上市也会拉高比亚迪的利润水平。


03

两家产品结构差异明显


在产品类型上,长城没有轿车业务,以SUV为主,比亚迪的产品则涵盖了除微型车、大型轿车以外的所有品类。


比亚迪的车不贵,所以卖的多,赚钱逻辑可以说是薄利多销;而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产品更贵,销量无法匹敌,但盈利空间更大。


前五个月数据显示,10万元以下、10-20万元产品合计销量占到比亚迪的近80%,20万元以上占20%,而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的销量比重是55%。



先说比亚迪。


比亚迪品牌主打平民消费市场,以紧凑级产品为主。前五个月销量中超过70%的是10-20万元的产品,10万元以下占12%,这两个区间市场也是比亚迪销量持续增长的先锋。


20-30万元区间的主力产品是汉、唐,护卫舰07和海豹一直卖得不算很好。不过,汉和唐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销量趋于下滑,今年这一区间有宋L、海狮07 EV新车上市,给比亚迪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腾势和方程豹占位于30-40万元,百万级别的仰望就算在50万元以上区间了。腾势D9踩准了定位,已经是高端MPV的销冠,但是腾势N7和N8月销都不到1000辆。仰望U8受价格所限,近几个月的销量也跌至不足1000辆。



长城汽车的优势在SUV市场,也是国内硬派越野SUV市场的开拓者,产品溢价较高的中大型SUV市场增长明显。


目前坦克是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主攻手,5月销量超过了10000辆,坦克旗下4个新能源产品,售价三档:20-30万的坦克300/400、30-40万的坦克500、50万以上的坦克700。


魏牌以20-30万元产品为主,但单车销量都不高,目前也就蓝山的月销能达到2000多辆,其他都是三位数,30-40万元区间的高山月销量也不到1000辆。


长城新能源没有10万元以下产品,10-20万的也是销量担当,但可能不是盈利担当。哈弗新能源全线加上欧拉的好猫、芭蕾猫,一起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销量贡献了45%。



长城汽车虽然产品定价较高,但是没有销量规模也很难实现盈利。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每个月也就十几万辆的规模,这里面特斯拉自己就至少拉走2-3成。


04

规模化恐怕是绕不开的赚钱通道


比亚迪在10-20万元市场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在家用市场几乎可以说是完成了对曾经霸主日系的“绞杀”,前五个月紧凑型轿车市场的份额达到17.48%,仅次于大众,在紧凑型SUV市场份额达到17.19%,领先丰田4.5个百分点。


销量持续走高、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给比亚迪带来了规模效应,也是其开启价格战的底气所在,秦PLUS和宋PLUS累计销量都已超过100万辆,先期研发成本早已收回。


规模效应也带来了供应链的成熟稳定,而且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芯片等均可在集团内部调配,在供应量、保供能力上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正如王传福认为,比亚迪高度垂直整合战略、目前的规模优势是两大杀器,会助力比亚迪进一步摊薄成本,保持盈利水平。


而长城汽车看起来更想在高端混动市场突围,但也必须先解决规模化的问题,这一点柠檬DHT系统或可算前车之鉴——


长城汽车在2020年12月推出了柠檬DHT混动系统,但是半年后首款DHT车型才上市,主要搭载车型是魏牌和哈弗的部分产品,目前拿铁和玛奇朵都因销量不佳而停产停售,自上市以来,长城的DHT-PHEV车型累计销量也就刚刚8万辆。


可能是由于哈弗H6的畅销不衰,油车业务在持续赚钱,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这条路上一直没着急。2023年才宣布全面拥抱新能源,并在3月推出Hi4系统,哈弗猛龙、哈弗骁龙MAX搭载了这套系统,后又推出了专为极限越野驾驶场景打造的Hi4-T,坦克全系搭载Hi4-T系统。


比亚迪的目标是2024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0%,目前看问题不大,而长城汽车能不能让Hi4系统和DHT系统实现更大规模装车,是关系到其新能源业务盈利的关键。


今年前五个月,长城汽车销量中新能源车占38.5%,这个比重比吉利、长安、奇瑞都要高,值得注意的是,新哈弗H6上市并没有同步推出Hi4车型,也许是因为还看好燃油车的消费吧。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