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能源汽车,保险“刺客”

“保险怎么这么难买,早知道不买新能源了。”


这是一位朋友最近在向我抱怨,第三年续保的他感觉到被新能源背刺了,三家保险公司给出了三个离谱的报价。


这个朋友是相应号召,将自家的燃油车换成了比亚迪宋PLUS插混车型,除了第一年在店内购买保险有5000元外,第二年没有出险的他保费合乎规律的降到了不到3000元,但去年出了两次险后,今年保险公司给出的报价却贵的离谱。


仅商业险部分,太平保险给出的报价是3800元、平安报价6100元、阳光车险竟然报价到8000元,业务员告诉他因为出险后所以今年保费是有所浮动的,但去年两次修车不到2000元,今年保费竟然要翻倍,这让他难以接受。


图片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只能劝他再多问下,不要着急,说不定只有这几家贵,但他却告诉我,在资讯其他保险公司时,还被一家拒保了。


面临新能源难以上险的问题,不只我的朋友一个人。近日有新闻报道,一位新能源车主在续保时被保险公司拒保,称其行驶里程过多被判定为疑似从事经营服务。


而车主称自己只是一名业务人员,需要维护市场,且一年也就开了25000公里并不多,之前开燃油车就没有这么多问题。


在互联网上搜索,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年关于新能源汽车上险的问题是越来越多,几乎要变成一个民生问题。



保险公司有苦难言



在咨询了一位从事车险培训的业内人士后,我们发现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保险公司似乎承担着更大的亏损。


首先我们先解释下保险公司的商业逻辑,保险公司会根据一款车型的多个指标量化出一个基准保费,然后根据车主的使用情况,包括年龄、行驶里程、出险此次等多方位得出一个商业险费率,在个保险公司内都有专门的系统,即使是业务员也很难了解其计算公式。


同时每个车型都会有一个赔付比,就是收取的保费和保险赔付出的比例,一般赔付比越低的车型保费也会更优惠,而保险公司不断调整收费也是为了让赔付比维持在100%以内。


但实际情况是,整个保险业中新能源车险的赔付比已经超过85%,每卖一份新能源车险就是在增加亏损。


图片


为了更加直观理解背后的复杂,上述业内人士还举了个十分有代表性的例子,今年大火的小米SU7,第一年的保费就在7000元以上,这已经是保险公司做过调查后定出的价格,但还是没能兜住底。


在上市一个月后小米SU7的出险率就高达20%,而且修车费用特别贵,因为只能在小米售后处维修,所有的定损全部都是小米官方在做,保险公司只能照单赔偿。


根据统计,在2023年家用车车损险中,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为30%,远高于燃油车19%的出险率,如果结合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市场保有量测算,新能源汽车的出险数量更是遥遥领先。


在这样的现实下,保险公司也在承担着更大的风险,例如在中国人寿的2024年一季度发展报告中就提到,车险受赔付影响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另一家新型的车险公司车险技术平台车车科技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车车科技净营业收入达7.87亿元,同比增长1.0%;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220万元。


图片


新能源车险亏损已经是各大保险公司内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因为盈利困难,保险公司还在内部进行了调整,首先就是业务员的提成,新能源车险业务的提成要低于传统燃油车的比例,一单提成可能不到100元。


在这样的影响下,保险业务人员就开始各种操作,比如需要附加购买其他险种,提高保费金额等,来保证每单的收益。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将传统车险的商业模式击穿,车险行业也同中国汽车产业一起探索新的模式。



修不起的新能源



车险如此难买本质问题还是,赔付比居高不下导致的,而影响赔付比的因素无非是赔偿金额和保费金额。


保费金额前文提到过如何制定,主要还是各种计算得出的一个期望预期,但不能从客观上反应现实。


除了保费金额外,剩下的就是赔偿金额。新能源车险最大的问题就是车损支出远超保险公司预期,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新能源车平均赔付金额为7201元,这个近两年还在不断上涨。


车损的主要部分就是修车,在传统汽车产业中,汽车易损件有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从原厂件到副厂件,再到三方配件,而维修除了4S店外还有各种正规的维修厂。


但是到新能源汽车,这些传统的模式就变得不再合适,首先是配件,车企有着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而且随着产品批次的不同配件也在调整,互联网模式下的冲击让配件变得不那么容易获得,特别是整车电子电气化的提升,汽车零部件急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华强北。


图片


此外,新能源汽车为追求效率,在车体结构采用的一体冲压式,对于维修来说是相当不友好的,车身机构一体化带来的是一旦有变形,就需要切割车体,由此造成维修人工和材料费暴涨。


特别是4S店,对于这类问题甚至建议更换整个车体,在这点上与传统燃油车有着巨大的差异。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400V或800V的高压平台,对维修人员的资质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有电工证或者新能源汽车维修证才能上岗,而且据了解,一个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工位投资在20万元左右,并不利于第三方维修厂加入,最重要的是车企也不认可第三方维修厂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容易不在质保范围。


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度集成化,诊断分析都是靠专业的电脑和软件来,车企不开源维修软件,第三方修理厂也难以从事修理工作。


图片


如此,新能源汽车只能回流到4S店修理,但因为价格战和市场竞争的因素,经销商已经很难靠卖车赚钱,就导致官方维修的费用远高于实际价值,甚至听过一位新能源车主吐槽,10万元的车子店里一次保养要1000多元和抢钱一样。


当然,最严重的还是维修点少,主要集中在新势力品牌,新势力的快速扩张往往是销售网点前移,但交付维修中心存在跟不上需求的现状。


保险业务员也讲到,如果一个车型在当地没有维修网点的话,一般会选择拒绝出保单,跨市维修的成本远大于本地维修。


只有营销网点,没有售后网点的现状在目前的新势力品牌还是广泛存在,一旦要修车时车主可能就会后悔,甚至产生维权纠纷等问题发生。


图片


可以说除了新能源产销量在不断突飞猛进,整个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还在缓慢前行,远没有跟上,问题是我们的新能源补贴也只是在前端,后端的大市场并没有获得到新能源补贴。


好消息是,我的朋友发现比亚迪官方的保险业务已经在当地上线,线上报价之后比最便宜的3800元还要优惠几百元,不出意外他可能会选择比亚迪的保险。


可以说,比亚迪的商业逻辑确实走到了其他车企前列,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从销售-保养-维修的闭环,一方面给经销商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其大数据平台可以得出更优的保费概率计算,优惠到车主。


图片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些维修数据分析后,比亚迪更可以在制造上优化,将易损件的加工制造优化,提升维修的容易性,从而降低维修成本。


看似是比亚迪来抢保险公司的饭碗,结果可能是比亚迪从其他方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也给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以启发,与车企合作,或许是未来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车企-维修厂-保险公司三者的利益也是共同的。从保险这个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依然前路漫漫。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