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鹏MONA M03 即将上市

小鹏MONA M03 到来前 纯电 15 万级车型想卖好只能「To B」?

在新能源的圈子里,仿佛有一个永远都打不破的魔咒。当一台车型凑齐了“纯电、家用、15 万级”这三个要素之后,似乎就逃脱不出「网约车化」的旋涡。

不少优秀的纯电 15 万级车型,也是因为其自身的优点,最后反倒在网约车市场大受欢迎,而一些想要选购的个人用户最后也会因为这个原因望而却步。毕竟车辆的产品力再高,大家买车多少还是会在乎一些“面子”问题的,谁也不想买了一台车后,被别人认为是“网约车”。

而最近的一台明星产品,再一次达成了“纯电、家用、15 万级”这三个要素,大家也都知道这台车就是小鹏MONA M03 了,这台车究竟能否成为冲出「网约车」旋涡的「第一车」,也值得我们去期待一下。

一、都有谁陷入了「网约车」旋涡

有太多好的产品,因为「To B」而被大家遗忘已久了。就像我们上面所讲的,一台车型往往是没有短板与痛点,才会成为一台合格的网约车。

曾经在 P5 即将推出之时,我们也做过一个选题,将当时同级别的埃安 AION S Plus、几何 A Pro 两台车拿来做了对比。

除去小鹏 P5 由于“美丽的价格”,并没有多少个人与公司用其跑网约车,但是当年拿来做对比的另外两位选手,已经“深耕”网约车市场太久了。

传奇车型 AION S ,在当年推出之时还是十分吸引人眼球的,时髦的外观设计、大气的内饰以及可观的后排空间,都让这台车成为了一台十分适合家用的纯电轿车。

但后续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从一开始的回头率较高,到后面满大街都是的“滴滴车”, AION S 这台车对于用户来说还是比较令人感到遗憾的。

即使是后续推出 AION S Plus 以及 MAX 车型,虽说刚上市时店端的销售还会信誓旦旦的向你保证新款车型不会流入 B 端,但结果大家也都知道。

也正是由于其较为均衡产品力,使其在 B 端市场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以至于我现在打车都希望接单的能是一台 AION S,其后排表现在同级车型中可以说是极为优秀的存在。

埃安旗下的 AION Y 在诞生之初也是一台极为优秀的家用选手,方盒子的造型,在当年以 15 万元的级别,以 4535mm 的车长给到了  2750mm 的轴距,相信坐过这台车的人,都会惊讶于这台车的空间表现。

但这台车的优秀素质也被敏锐的 B 端市场所嗅到,上市不久之后大家在滴滴就可以打到这台车了。

几何 A Pro 的故事更为曲折,当年的几何品牌可是作为吉利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去打造的,而几何 A Pro 也凭借着不俗的配置以及续航、动力等表现,令当时试驾的同事都对其刮目相看。

但由于后续这台车的销量表现不佳,几何 A 就加入了吉利旗下的网约车品牌“曹操专车”,正式转变成了网约车。而这也间接导致了这台车在 C 端表现得更差,最后只能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这样的车型还有很多很多,比亚迪秦系列、北汽 EU 家族、通用旗下的微蓝 6/畅巡 等等。

二、好的产品不应局限在「To B」

或许对于车企来说,一款产品无论是去到 C 端还是 B 端,只要能卖得出去那就是好事,但事实又果真如此吗?

简简单单做一台车投入 B 端市场,剩下的就是坐享其成?这种偷懒行为确实存在于个别主机厂,拿一些老旧的车型架构,装上电池与电机就是一台全新车型投入市场。但对于大部分的车企而言,他们都是想好好去做一台好车的。

到底应该 「To B」还是「To C」,这也需要企业自身去做抉择。B 端市场固然庞大,但这也意味着这些车型在 C 端失去了竞争机会。

国内市场的购车风向,并不在于你的产品有多好,如果你的车型存在于 B 端市场并且还很常见,那么用户就有着不去选择的理由,但是能替代的你的产品在这个内卷化的大环境下还有很多。

虽然也有着企业去试着推出了专门的“网约版”车型,但依旧阻挡不了主打 C 端的型号继续流入 B 端市场。市场以及个人的选择,是很难通过车企自身去改变的。

小鹏 N5 (早期申报的 P5 网约版,并未量产)

所以,车企能去怎样做?是去和各大网约车平台协调阻止自家车型进入他们的准入目录、还是通过一些列的 SKU 优化让其在 B 端显得没有那么高的性价比,都需要车企自身去思考。

B 端与 C 端的市场比例都是相生相克的,如果你对自家的产品有信心,那么 C 端市场无疑是更加庞大的,但这台车只是造出来凑数捞金的,老老实实在 B 端“躺着赚钱”也是个不错选择。

一台好的产品,当然不能局限在 B 端。例如滴滴和比亚迪联合打造的滴滴 D1 ,在我眼里就是一台很完美的城市家用车型,毕竟那可观的后排空间以及右后的电动侧滑门,相信大部分家庭用户都无法抵抗这样一台车型的魅力。

但遗憾就在于这台车型是转为 B 端打造,即便是后面推出了民用版本,但受限于“网约车”的形象,也没有多少用户会去选择这样一台「实用车型」。

三、留给小鹏MONA M03 的思考

小鹏MONA M03,最早就是滴滴“达芬奇”项目所打造的一台车,关于这台车的历程网上也有很多总结,这里不再赘述。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台车确实由滴滴团队完成了大部分早期工作,在小鹏接手之后会在智能化上面再迎来较大的提升。

“纯电、家用、15 万级”,小鹏MONA M03 可以说完美的凑齐了「网约车」三大要素。并且作为原本滴滴团队所设计的车型,To B 仿佛是命中注定?

虽然何小鹏说过,小鹏MONA M03 是年轻人毕业后的第一个台车,但已经掩盖不住这台车浓厚的“家用属性”。

长宽高分别为 4780/1896/1445mm,轴距为 2815mm。 车长与轴距都比 P5 更长,大家也可以对其的车内空间表现有所期待,毕竟 P5 在我心中就是一台空间表现很不错的紧凑型车。

并且这台车从各个方面都能看出,在保证用车体验下的「控制成本」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其 15 万级别的宣发,实际可能还会低于这个数字。

至于会不会 To B,还是留着一些悬念的。但我认为小鹏MONA M03 这台车在短期内还是不会进入滴滴市场的,首先这台车在不必要的硬件方面相较于普通的运营车辆多出了不少,例如座舱芯片、辅助驾驶的视觉硬件等等。

并且目前的 B 端市场,已经拥有了不少成熟的车型,MONA M03 作为一台即将发布车型,相信在 B 端不会有太大的市场空间。

即便是为 To B 做打算,除去无法控制的个人采购进行运营的行为无法控制以外,还有消息称这台车将会由滴滴进行包销,或许会改变一下外观设计以及车型名去投入 B 端市场。

前面我们也说到,一台车有没有投入 B 端,会影响很大一部分用户的选购。大家也可以在评论说一说,选购小鹏MONA M03 ,你是否会在意它有没有进入 B 端?

若是进入 B 端不可避免,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与 C 端销售的车型做出较大的差异化,例如外观设计、品牌名、车型名等等,这样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也是最好的。

但故事的走向,还需要时间去检验,这台车的实际体验我个人也是很期待的,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我们后续的实车评测,没准这台车会给你带来不小的惊喜,。

结语

买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能算是一件人生大事。我也相信大部分用户也都希望,自己的车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自己也不例外。所以当一台车面临着 To B/C ,大家又有着怎样的看法,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欢迎大家讨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