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不造车的华为,如何帮车企造好车

进入智能汽车时代,科技巨头纷纷选择跨界杀入这一蓝海华为在其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一直对外表示:“自己不造车,只帮其他车企造好车。”实际就是通过聚焦 ICT 技术,定位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传统汽车所不具备的“增量”

虽然嘴上说不造车,但在汽车领域,华为其实已经布局超过十年之久,技术上更是全栈自研。这些年华为到底为造车做了哪些准备?华为的造车模式未来有多大的空间?让我们从头梳理,一起来看一下华为十多年的“造车之路”。

铺开造车版图

2009年被业界称为“车联网元年”,华为对汽车的关注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当时拥有许多软件开发技术沉淀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已经开始想象:如何把车加上互联网来实现未来的智能出行。

2013年,车联网业务部由华为神秘的“2012实验室”正式成立,并推出了车载模块ME909T,华为的造车版图由此开始。很多人称华为“天选之子” 或时代机遇的受益者,但其成功的背后,与它的战略目光和提前布局,并持之以恒地对该领域进行研发投入有着决定性关系。

近十年,华为在研发费用上可谓“一掷万亿金”,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放眼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近十年的研发投入也只有7000多亿元人民币。这种做事风格,也奠定了华为在极度烧钱的造车领域,依然能够出奇制胜。

与传统车企造车的方式不同,甚至与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也不一样。他选择走的是类似于苹果、特斯拉这种闭环路线,包括小米造车也是这种方式。而华为走的则更类似于谷歌微软的这种开放路线,只聚焦于自己擅长的方面,根据市场发展和技术积累,再逐步提高参与度。

华为造车的三大模式

目前华为造车主要有三大模式:

第一个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Tier 1

这种模式下华为的参与度较低,主要是作为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向长安、北汽这样的整车厂提供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等部件。其实,华为造车一开始的目标定位,就是成为中国智能车领域的博世。这也是国家汽车工业需要补齐的核心一环,不然就容易像芯片被技术限制那样被国外企业“卡脖子”。博世的技术垄断让中国车企有苦说不出,这也算是汽车To B市场的一大痛点。

华为先选择这一赛道切入汽车行业,既能发挥自身在通讯领域的优势,还可以更早实现技术获利,对后续的研发是一种支撑。从2013年到2019年这六年期间,从硬件到软件,华为持续在为造车需要的核心部分沉淀。

2019年5月,任正非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与四大BG并列,同属一级部门,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军智能汽车产业。

第二个模式: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Tier 0.5 (以下简称“HI模式”)

当技术积累达到一定深度后,华为造车进化出了HI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华为的角色是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打个比方,就是华为之于汽车厂商,类似于高通之于手机厂商。比起上一个模式,华为造车的参与度就明显提高了。一般会与车企联合开发整车的智能部件,包括自动驾驶系统。

2021年北汽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就是个代表作,也是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型。对用户来说,当时如果买这款车的华为版,要比普通版多花10万元,这个价差可能让消费者觉得有点不值。但对华为来说,这种与车厂绑定的HI模式,能够成功落地,让华为在造车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底气。后来,华为又把HI模式用到了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11上,通过跟车企合作,给他们的智能汽车贴上了“华为标签”。

通过这两种合作模式不难看出:华为对造车的参与度在逐步加深。尽管在早期,任正非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说过“华为不造车”。但随着在智能车这个领域技术的成熟,华为基本具备了自己下场造车最关键的条件。

第三个模式:智选车模式——Tier 0

如果出发点是,既不想完全当一家车厂,但又希望可以充分利用华为品牌的号召力和销售渠道,在这样的前提下,华为造车第三种模式诞生了:智选车模式——Tier 0,现在已经升级为鸿蒙智行。随着问界M5、M7、M9和智界S7的问世,华为在智能汽车行业多年的深耕开花结果,并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目前,华为鸿蒙智行合作的车企共有4家,分别是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和江淮。预计这4家将一共生产超12款车型覆盖轿车、SUV、 MPV等。能一下子在短时间内,创造这么大的声量和开发这么多车型,华为走的这种与车厂合作出品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要知道其竞争对手“蔚小理”中,目前发布车型最多的蔚来也就只有9款车型。华为的矩阵式车队,在用户的覆盖量上更容易占优。

其实鸿蒙智行产出的车型,如果上面没有车标和名字,给用户的感觉这就是一辆华为的车,品牌宣传中也都在强调华为。所以,虽然这些车都是新品牌,但很多普通用户已经将它们和“华为”牌画上了等号。在鸿蒙智行模式中,华为属于全程重度参与。从车的造型设计、内饰设计到车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再到车的品牌营销和终端销售,每一步基本都由华为主导,几乎和华为自己造车没有太大区别了。车厂的作用就是造壳+组装。目前,华为计划在2024年开设800家鸿蒙智行的独立门店,2025年冲击1000家。这种大手笔的做法颇有华为做手机时的气势了。

2023年4月11日,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透露,问界M9上市3个月累计大定突破7万辆,月交付能力持续攀升至2.5万+辆。问界新M7上市7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7.4万台,2024年一季度,问界新M7斩获新势力单车型销量第一。另外,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透露,智界S7上市后受到了供应短缺的困难,“今天,这些困难已经克服了,智界S7开启海量交付”。

总而言之,华为的造车之路虽不传统,却有效利用了自身优势,又及时填补了市场空白,成为最被需要的人。毕竟,智能车的核心就是网络+车。“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正在向自动驾驶过渡,华为已经把造车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了。就如Mate60 Pro,是我们突破西方芯片限制的里程碑产品一样。华为的造车模式,无疑为我们国家整个汽车工业,带来了更多能与欧美车企抗衡的实力。未来毫无疑问,更多优秀的造车力量会在华为平台上生长。


文/本刊记者 范科峰 杜娟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4年5期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