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米跑分史

文|飞走的云


新车发布不到百天的小米发布6月最新数据:上月交付量已超1万辆这个小目标,预计本月交付量将继续超1万。据说,小米方面对今年全年的交付量预计,是10-12万辆。

就……小米为什么会如此自信?

我个人觉得有一个颇为关键的小原因——即它极为善于跑分。

是的,如果要用一句话定义小米SU7,我觉得它就是一台运动轿车“跑分王”。

其实较早之前的两场发布会就能看出来。这款车特别小米,也特别雷军。

相比小米的祖传跑分艺能,小米SU7最微妙的变化是,它从狭义跑分变成了广域跑分,并叠加了惊艳的产品思维。

而要理解这样的变化,我们要先追溯一把前小米时期和小米早期。


跑分前传


创立小米前,雷军在金山干了16年,在这段金山岁月里,他主要从事计算机为基础的软件开发。

计算机行业因为IBM兼容机的硬件模式,存在非常多样化的硬件规格,性能差异极大。

为了体现计算机性能,当年就流行各种跑分软件——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朋友肯定对3Dmark、CPU-Z、CrystalDiskMark之类的耳熟能详。使用统一的标准跑分,来衡量计算机性能,是指导消费者在繁杂的硬件市场中挑选电脑的重要手段。

雷军也正是带着这样的认知,创建了小米,于是芝麻正确地掉进了针眼里。

当时正是智能手机诞生初期,芯片供应商多,性能差异大,恰如繁杂的电脑硬件。

当时比较主流的手机芯片厂商就有高通、英伟达、德州仪器、三星、联发科、飞思卡尔、富士通、英特尔、华为、Marvell和紫光展锐等等等等。

所以SOC品类繁多千差万别,再加上性能普遍不足,消费者们多看中自己手机用起来是不是更流畅、能流畅多久。而多数手机厂商选择把芯片性能藏起来,不愿意透露具体的芯片型号。

雷军偏偏不!

他认为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一家手机公司,互联网从诞生开始就是为了高效、透明、公平。

所以雷军喜欢和用户交流,和用户达成信息对称。于是2011年小米1的发布会上,他直接亮明了芯片型号——当年的性能王者高通骁龙8260,拥有1.5GHz的顶尖频率,是安卓阵营最强跑分王。

同时小米也是坚持性价比的公司,小米1售价1999元,基本完全紧贴成本。在当时的小米看来,性价比是最重要的优势,其实就是需要展示小米手机性能强。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跑分。

于是,跑分就这么成为小米发布会的传统展示项目。


小米1跑分登顶,销量起飞


而小米也由此获得巨大回报。

当年线上消费者们普遍是电脑长期使用者,对于性能数字天然敏感,对小米的“跑分代表体验”的理念认同度非常高,所以创业前几年,小米手机在线上市场势如破竹。

再叠加功能机替换潮最先就是在线上掀起,小米很快就霸占了线上市场,并趁势登顶中国手机行业——2011第一款手机发售,2014年就取得国内手机销量第一。


跑分天花板


看到小米的跑分策略大获成功,大批智能手机公司选择跟进,死磕跑分。不过如今这些跟进跑分的手机公司几乎全部消亡了。

当时有两家手机公司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就是OPPO和VIVO。他们的策略是选择性能略弱一些的芯片,搭配极其精致的做工,来吸引线下消费者。

比如2016年初OPPO R9上市,同年10月R9S上市,两款手机都选择入门级芯片,跑分只能达到小米999的手机水平。

但这两款经典机型,选用当时正流行的一体铣削全金属作为机身,搭配更鲜艳的OLED屏幕、更好看的自拍效果以及“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快充技术。

对于普通消费者,OPPO R9系列成为了第一眼更惊艳的产品,销量远超同年的小米5和次年初小米6,R9S一个季度销量更是高达890万台,而小米6一共只卖出550万台。

不过有些时候还是要看后劲儿。虽然销量无法与OPPO媲美,但小米6依靠强大的软硬件成为口碑持久无敌的一代神机,甚至还有“买新不买旧,除非小米6”的一代传说。

乍一看,小米钟爱的跑分只能体现手机芯片的能力。尽管这的确是手机体验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片面性也非常明显——每天把玩、拍照、看视频、玩游戏的消费者们,开始对手机体验细分出很多维度,而跑分只能带来少数维度的优秀,需求千人千面,跑分高显然不能打动所有人。


小米6执着的跑分对比,销量不低OPPO


2016年,小米感到跑分大法在对手的体验对比下全面落败。因为产品的失利,小米手机销量开始下滑。

此前在手机行业,任何一家公司出现销量下滑,就无法逆转。

主要因为手机公司与背后供应链的强关联。当手机公司快速发展,供应链企业会鼎力支持;一旦销量下滑,供应链企业很容易失去信心回撤全力,继续导致持续下滑无力回天。我们熟悉的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诺基亚、HTC都是如此。

于是,一封员工的公开信在内部流传。信里提到:有谁在负责用户体验的量化考核?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个首席体验官的角色,仅仅需要为用户的体验负责?

很快,公司换掉了从创业起就一直负责手机部门的周光平,由雷军亲自掌管手机部。经过2016和2017年的艰苦补课,实现销量逆转。

长达两年的低谷期,让小米的跑分文化出现巨大转变。小米认识到,跑分不是万能的,更重要的是用户体验。

然而工程师出身的雷军依然认为,用户体验需要量化。于是小米的跑分逻辑出现了两种演化:

1. 将跑分从狭义的计算能力跑分拓展到更多方面,将多维度的用户体验量化成各种各样的跑分。用户体验实际上必须进行量化,才能有对比,有目标,有提升。只是空虚地说说体验优先,是无法得到真实提高的。

2. 聚焦单个卖点,将其做到远远超越时代的水平。跨越整个时代的领先,可以瞬间击破消费者的理性思考,其他维度的体验统统可以略作妥协。


跑分的进阶


2018年小米8发布会,新的跑分逻辑落地了。

除了计算能力跑分,小米8新提出操作跟手度跑分,还跟进了DXO相机跑分,NFC公交卡跑分,GPS定位跑分。

小米逐渐把日常使用中的场景纳入到跑分范畴,就是将各种体验进行量化,进行针对性的研发产品,最终使用数字来表达用户体验的提升。


小米认识到跑分不是万能的

常规计算能力跑分

NFC公交卡跑分

GPS定位跑分


后续的小米10发布会,更是带来了屏幕亮度、色准跑分、自动亮度调节跑分、刷新率、采样率跑分、扬声器音频跑分、复制粘贴跑分、液冷板跑分、散热跑分、电池和快充跑分、相机传感器尺寸跑分、线性马达跑分、相机DXO跑分……

小米从最初的安兔兔跑分,进化到了全面量化跑分,屏幕、拍照、音质、性能、体验,万物可跑、万物有分。



如何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另一个转变,出现得更加当机立断。2016年10月,小米还在饱受销量暴跌的困扰,平平淡淡发布小米NOTE2后,雷军带来了初代MIX。

记得小米1发布时,雷军曾说:“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而初代MIX是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完全悖反。

初代MIX是众多用户体验的妥协的产物,妥到放在任何手机上必然是一个妥妥的失败。而这些缺点连同众多技术突破,统统被隐藏进这个极致外观内——它仿佛是来自未来的设计,让MIX最终成为智能手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引领了下一个10年的手机外观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不可避免的,MIX也跑分,但只有一项—屏占比。

发布会上,雷军说握着全面屏,仿佛握着全世界。依靠这一项跑分,小米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赞誉,几乎所有人都说小米MIX定价定得太低了。太多人只是为了这一个划时代的外观买单。


MIX唯一的跑分


轻轻一摔就粉碎又如何?取消听筒,利用压电陶瓷实现电话输出,导致通话音质不佳又如何?为了外观极度压缩摄像头空间,导致画质拉胯又如何?前摄像头布置在屏幕下方,自拍难用又如何?。

当消费者看到那块几乎铺满的屏幕,就是想拥有,就是想握在手心,就是希望将它用作审美的标签。

至于使用?真的,能用就行。


MIX,超越时代的美


得益于用户体验全面量化、全面跑分,且实际综合体验也着实不错,小米10成为了小米6之后的又一款长寿神机,销量对比上代有了巨大提升,小米的高端化初获成就。

小米12 Ultra则是延续MIX精神,做最极致的拍照手机。除了在机身手感、重量、厚度方面做出妥协,还调整了一些小策略。

多年来,小米在DOX上屡获拍照最高分,但消费者对小米拍照评价不高。因为DOX跑分更多是画质比拼,曝光、解析、色彩、纹理、噪点、伪像这些专业测试数据,并不考虑消费者审美。所以,一张漂亮的照片未必是100%还原场景,更需要艺术处理。

因此小米从12 Ultra开始就没再纠结DXO排名,改为和徕卡合作提升拍照审美。于是,12 Ultra一眼就能看出与众不同——摄影体验提升巨大。小米的拍照口碑也是从此开始积累。

由此,小米的数字系列手机都会做出一款体验全面均衡的产品,外加一款极致摄影的产品。互相搭配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比如小米13、14是均衡王者,13 Ultra、14Ultra则是极致摄影产品。


SU7登堂入室


经历了创业初期的巨大成功,2015-2016年的谷底折磨,2018年以后的持续进步,2021年小米带着祖传的跑分艺能,宣布进入汽车行业。

在2023年底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就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展开了全面的跑分;甚至2024年的上市发布会上,小米宣称是电机转速、圈速、风阻系数、车身刚性、温控能力的跑分王者。

出走半生,跨界仍爱跑分。


电机跑分

风阻跑分

速度跑分

刹车跑分

续航跑分

充电跑分

扭转刚性跑分

被动安全跑分

油门踏板响应跑分

转向跑分

浙赛圈速跑分

温控能力跑分


通过这些跑分,小米想要证明SU7的目标合理且值得:它要做50万以内最好看的车、要做50万以内最好开的车、要做50万以内最智能的车。


所以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小米SU7?


作为一名小米SU7车主,目前提车40多天、开了5000多公里。

我认为作为小米的第一款车,它是外观惊艳的偏科跑分王者,它将卖点做到极致,也为此作出不少妥协。它的目标基本达成,也存在一些继续提升的空间。

•  首先,50万以内最好看的车?达成!

说一件小事。

我提车当天,去了趟公园。公园里有一台贴得非常精美的Model Y,我特意停到它旁边,Model Y的两位姑娘回来就仔细琢磨我的车,感到非常惊艳,还透过车窗跟我聊天,想和小米SU7还有我合影。

是的,提车以来被围观的次数已经过多。大家对于外观设计的评价有正面有负面,但没有说丑的。


两位姑娘居然有勇气搭讪我,看来SU7很诱人


• 其次,50万以内最好开的车:达成

交付之后,大部分车主和官方做的第一件事几乎都是赛道刷圈,而刷出的赛道圈速普遍很快。好开的车未必赛道快,但赛道快的车肯定好开。SU7能取得50万以内顶级的赛道圈速,也的确是好开。

我的一位朋友汽车博主@小王同学 问我借车狠狠开了两把。

她也算是开过不少纯电车的了,她说很少纯电轿车能开得如此开心,能把汽车博主真诚的笑容开出来,很不容易的。

小米SU7将“好开”这个选项,列为了整车开发的超高优先级,甚至通过内饰也能窥见一斑。

很多朋友觉得SU7的内饰不太高档,尤其是方向盘,塑料感很重!这个感觉简直太对了——除了xiaomi的LOGO和辅助驾驶按钮做了一小圈装饰,中间扶手采用金属面板,按钮和大屏外圈是磨砂材质,并且都是枪灰色,色泽暗沉极其朴实。

起初我是有些失落的,5000公里之后我开悟了——SU7就是要追求驾驶极其友好,设计朴实的内饰,造就极其优秀的驾驶视觉体验,它没有任何高亮装饰,所以在任何驾驶环境下,都不存在刺眼的反光。

最后,50万以内最智能的车?有待进步……

小米车上可以灵活控制很多生态家电,对我这种全屋小米的用户非常方便。

它能和小米手机无线连接,无论投屏还是App固定到车机端运行都很方便。这是使用手机算力运行App,几年之后即便车机8295算力不足,也可以使用最新的手机,来流转App,保持流畅。

座舱内拥有多个接口,可以拓展不少配件。

随着保有量进一步上升,预计市面上会有更多有趣的配件。到时候,或将不再会有两辆一样的SU7座舱,大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拓展成更适合自己的模样。

不过,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目前小米SU7的智驾能力距离第一梯队还差挺远,仍需持续进步。

毕竟为了实现极致的好看和好开,小米SU7还是作出很多妥协的。

比如为了漂亮的车身姿态和比例,小米SU7的L113明显长于同级对手,压缩了座舱空间,它的轴距长达3米,但是座舱空间和同级对手相比,略显紧凑。

优秀而紧致的转向带来顶级的操控表现,但是日常驾驶也存在响应过于敏感的问题,高速驾驶的舒缓感不足。

此外,更多功能性考虑也不是很多很全,比如没有常见的0重力座椅或座椅按摩啥的。


最后的最后


从小米的历史路径来看,SU7就是那个极致的偏科车型,目标人群是富有活力的年轻人。她们喜欢张扬的外观、澎湃的动力和社牛的交流;未来,小米肯定会配套布局一辆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适合家用的车型,相信在各方面,都能跑出更高分。

所以,可以期待一下小米SUV。雷军一定能造出一辆空间、舒适、动力、智能、驾驶都上佳的全能车型。


标签: 小米 小米SU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