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去易车国际站
继续浏览当前页

工具栏
意见反馈
问题描述
0 /300
请输入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请输入正确电话
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上传3张图片

添加图片

问界M9 新款上市

华为不造车,赛力斯稳赚,比亚迪笑翻

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两款鸿蒙智行新车,让9月10日举行的“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走向高潮。

“我们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发现每一个品牌的构建都是非常艰难的。”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回顾起过往的诸多经历,揭示出华为在近几年的发展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

谈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放异彩的问界品牌时,余承东动情表示:“我们用时三年打造了问界品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遇到策略出现问题、重大挫折等。直到去年,问界新M7重新崛起,问界M9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也实现大卖。”同时,余承东亲口承认,在最初的想法中“本想用一个问界覆盖所有品牌,但是法规不允许,所以打造了四个‘界’。”

对于华为而言,“法规不允许”虽然让其“造车梦”碎,但也反而让其在中国汽车行业混得风起云涌;对于华为在问界品牌上的合作方赛力斯来说,他虽然没有成为“华为心目中的唯一”,不过也实现了脱胎换骨;重要的是,不造车的华为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霸主比亚迪来说,更是一则天大的好消息。

华为不亏,赛力斯翻身

在此次发布会上,华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带来两款产品,一是问界M9大五座车型;二是智界R7。后者作为华为鸿蒙智行首款智慧轿跑SUV,搭载途灵平台,经过德国大师调校,拥有HUAWEI ADS 3.0端到端类人智驾、鸿蒙座舱4.0等华为黑科技,预售价格26.8万起。

而相较于智界R7,问界M9大五座车型的关注度似乎更高。

根据官方信息,问界M9大五座车型搭载华为全栈科技,在带来“智能灯光、智能空间、智能驾控、主动安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泊车辅助”六大智能升级基础上,以奢享大五座、百变大空间,为用户解锁了更多元、更奢享的驾乘选择。

不难猜测,问界M9大五座车型奢华配置的背后是昂贵的价格,新车共推出三款车型,建议零售价为46.98万元起。

几年以前,很难想象一款价格50万元左右的国产车型如何在市场立足。但是,在自主品牌渗透率逐渐走高的今天,这些已经成为常态,更何况这是一款与华为有着极其紧密联系的车型。

事实上,此前上市的问界多款车型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例如,问界M9上市八个多月大定量突破13万,连续5个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而在2024年1—8月,问界品牌累计销量达到了271197辆,稳居新势力品牌头部位置。

问界品牌的畅销,让华为在汽车领域大放异彩。而在我看来,赛力斯的内心深处应该更为激动。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华为与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度合作推出问界品牌,华为从产品设计、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为赛力斯提供全流程支持,赛力斯则负责生产。

依托于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赛力斯凭借问界品牌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小透明”跃升为璀璨新星。与华为合作之后,赛力斯市值一路飙升,并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

更让赛力斯激动的是,由于受到国家相关规定的影响,赛力斯以低于品牌价值的价格收购问界品牌。对此,余承东表示,国家法规要求品牌商和生产商必须合一,品牌必须由生产厂商拥有。他强调,问界品牌的价值远远高于给赛力斯的收购价格。

根据今年7月赛力斯披露公告,拟收购华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而根据中京民信对以上标的资产的评估,其市场价值超过102亿元,是赛力斯收购价格的4倍。

同时,赛力斯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华为之间的合作,还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持有的引望公司10%股权,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15亿元。

国家相关规定,让华为不得不放弃“造车梦”,坊间对于“一心造车”的余承东也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感慨。不过,华为依然可以利用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帮助车企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销量,进而让华为成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

而对于赛力斯来说,通过与华为的合作,不仅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而且在汽车这门生意中实现“咸鱼翻身”。

华为不造车,比亚迪松口气

在很多年之前,华为就曾喊出“不造车”的口号,甚至坊间传言,关于不造车的战略,余承东颇有不甘。不过,随着华为将“四界”的商标转交给车企之后,华为不造车的大剧终于落下帷幕。而在我看来,华为不造车,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赛力斯等合作方,而是比亚迪。

依托于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燃油车时代并无突出起色的比亚迪一举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21年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为350万辆、688.7万辆、949.5万辆;而比亚迪的销量则分别为73万辆、187万辆、300万辆。可以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比亚迪实现了一飞冲天。

“上半场是新能源,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论述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共识。在上半场大获成功的比亚迪如何在下半场保持领先?显然,需要在智能化赛道下功夫。不过,从比亚迪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最大的标签则是价格战的强力支持者,畅销车型多是些“物美价廉”的车型。

至于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比亚迪则远没有在新能源方面那样突出。甚至在早些时候,比亚迪公开发表不看好智能化的言论。

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在法律法规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智能驾驶技术大概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商业化较难。”显然,比亚迪低估了国家对于发展智能化的决心。就在最近,工信部连发三项智能网联汽车强制标准直指安全。

因不相信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也让比亚迪在智能化道路上丧失了先发优势。而在今年以来,随着端到端大模型的异常火爆,智驾赛道变得风起云涌,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甚至比亚迪的老对手长城汽车等车企均在此方面展现出高人一筹的实力

在今年举办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比亚迪终于认识到此前的决策失误,王传福表示,目前比亚迪的智能驾驶领域团队已有4000多人,未来还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但是王传福也坦言,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起步略慢。

确实,虽然比亚迪也发布了“天神之眼”,但是从实际上来说,他的智能化产品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达到47.3%,2024年1-5月突破50%,部分功能接近L3级智能驾驶水平。甚至在某些车型上,智驾搭载率超过75%。

换言之,比亚迪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汽车品牌,但是在智能化赛道没有强大技术支撑的他还能否在未来依然保持领先优势,让人存疑。

如果,华为可以下场造车,可以肯定的是,其一定可以凭借在智能化方面的强大实力,在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一股旋风。当然,不造车的华为,依然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供应商。只是,策略的不同,决定了发展方向的不同。

而对于比亚迪来说,显然不造车的华为对其更有利。一方面,比亚迪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另一方面,比亚迪还可以与华为展开合作。

8月27日,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共同合作开发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能驾驶方案,并首发搭载在即将上市的方程豹豹8车型上。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强调自驾也有智能化产品的同时,表示与华为合作的重要性。他说,在智驾领域,比亚迪坚持独立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的双线进行。在标准化智驾平台上,比亚迪既有全栈自研的高阶智驾“天神之眼”上车,并在腾势、王朝、海洋等多款车型实现搭载;对外,也与优秀的智驾供应商进行开放合作。此次,比亚迪方程豹携手华为乾崑智驾,强强联手,共同研发全球首个硬派专属智驾方案,将为用户提供智能硬派出行全新场景和领先体验。

显然,与华为展开合作后,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抹平,而华为也将帮助比亚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称霸市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举报当前文章

举报成功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C位智行

获赞 64 关注 1 粉丝 30

+ 关注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