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595
在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共存的时代,社会上对于汽车外观设计的争论也逐渐变得激烈起来,特别是对于汽车前脸的设计。有人说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车,一水的眯眯眼简直就是时代的倒退,更有甚者将新能源车时代称为汽车设计已死;有人却会说新能源车设计得都很有科幻感,很好看。 那今天,我就以我平时对汽车外观的观察,浅浅地谈一下我对当今市场上汽车外观设计的思考。 燃油车时代,汽车撞风面是必须开孔以供发动机散热,加上两个车灯,再加上保险杠,就构成了燃油车的基本设计要素。这在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中量产车——福特A型车中就确定下来了。
之后的时间里,汽车外观设计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将这些要素能和谐的好看的融合到一起。不同品牌间为了做出明显的外观区分,设计师会主动对这些要素进行区别化设计,比如宝马的双肾、劳斯莱斯的帕特农神庙、阿尔法罗密欧的倒三角/盾型散热格栅的经典造型。 这里主要举例散热格栅进行说明的原因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安全规定的日益完善,各个汽车品牌对于车灯和整体造型上的变化总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但是因为燃油车的发动机其基本原理没有大的改变,所以散热格栅的设计是最有延续性的。 也同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安全规定的日益完善,汽车的外观设计,尤其是前脸的设计,其造型也逐步迈入了同质化的时代。观众们可以到停车场找几辆燃油轿车从侧面看一下车头的曲线,基本都是一样的。车灯也是,随着LED和激光大灯的发展,设计师已不用考虑如何将卤素灯碗或者氙气大灯的那颗透镜融入到外观造型中。车灯的小型化相信大家在日常的观察中也能注意到。只是因为燃油车对于散热格栅的需求,设计师必须将车灯稍微放大以平衡车灯和散热的外观协调。举一个反例的话就是宝马7系。为了显示出发动机马力而设计的巨大散热格栅不得不用分体式的车灯来进行协调,可是远近光灯组在黑色车身下并不显眼,使得正面观感上这辆车并不好看。
来到了新能源的时代,对于散热格栅已没有了需求,前脸中多出了一大块空白让设计师不得不将车灯缩小以维持视觉观感上的平衡。设计要素的减少让车辆外观设计的理念转变为“留白”,如何让“留白”有韵味在我看来成了当前新能源车外观设计的新方向。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欧美车厂新能源化的转型中,为了维持品牌的传统设计调性,常常会在前脸设计中加入一个虚假的散热格栅设计。比如宝马iX系列,奔驰eq系列,劳斯莱斯纯电闪灵。其中奔驰eq系列车型的设计中可以看到设计师在逐渐的模糊掉散热格栅和车灯的边界,纯电闪灵更是直接将帕特农神庙式的格栅设计缩小了。在我看来,这些设计终将会消失在新能源车辆的发展进程中,就如福特A型车发动机舱侧边的散热鳍片最终因发动机散热技术的发展消失一样,因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始终是设计者的追求。
在我看来,当前的新能源车的外观设计还处于鸿蒙初开的阶段。基于新的动力和能源架构,新能源车是可以做到各种各样造型的。目前各家都在摸索和尝试一个协调的外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类似于贯穿式车灯、巨大的类散热格栅的造型,都是从传统燃油车延续而来的。 那一个具有新能源车独特特点的外观设计是什么样的呢?我想是不会有的。 电机的小型化、电池的地盘化意味着车身设计可以随着各种功能需求或外观需求随意变化。比如极氪的mix和大众的ID.BUZZ是对空间的极致追求;比如奇瑞的iCAR 03那种夸张的接近角离去角也是新能源车型模块可移动可设计的体现。而不同的车型不同的车身设计带来的车辆前脸的造型改变,让设计不再拘泥于一种造型,就像4:3的画布上的美景不可能拉伸应用在16:9的画布上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上每辆车的造型都有其特点,哪怕同一品牌的不同车型也不一定能看到相同的设计元素。这种车辆造型上的欣欣向荣怎么能说是设计已死呢。 要我说传统燃油车的设计才是末路已至,200年的燃油车要素没怎么变过,好看的设计早都几乎被穷尽了。就像古典乐只有加入了民族的、个性的元素才能焕发新的风采。新能源车为车辆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画布,迟早会有新的艺术出世。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