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NO
YES

工具栏
意见反馈
问题描述
0 /300
请输入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请输入正确电话
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上传3张图片

添加图片

零重力座椅挑战:法规变革下的应对策略

过年期间看过一段关于 「 产品开发 」 、 「 技术创新 」 和 「 标准制定 」 之间的动态关系说明, 这种关系在众多行业都有所体现,例如信息技术、移动通信、电动智能汽车等等领域。

具体解释是:

1.  「 产品开发 」 是市场需求和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它往往能够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动;

2.  「 技术创新 」 则是支持 「 产品开发 」 的基础,它需要不断进步以满足产品功能和性能的需求;

3.  「 标准制定 」 是一个更为系统和规范的过程,它需要时间来确保技术的成熟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广泛的适用性和兼容性, 它为 「 产品开发 」 和 「 技术应用 」 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框架,尽管标准可能滞后于技术发展,但它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至关重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速度远远超过了相关标准的制定速度,这意味着企业和行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 「 产品快于技术,技术快于标准 」

而这种关系放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已泛滥的「零重力」座椅上也很贴切。

把「零重力」座椅当作一个「产品」,对应汽车用户用车体验需求的提升,座舱内有了更多娱乐系统、用户在座舱内待的时间更长了,需求有更舒适的舱内休憩体验。

而为了实现「零重力」把座椅整体向上抬升的产品功能,市面上已量产了好几种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比如问界M7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上的丝杆电机驱动结构,智己LS7的调角器电机驱动结构等等,不同的技术方案会有对应的空间布置、碰撞强度、稳定性、重量及成本等等的优劣势。

而关于「标准」,目前针对「零重力」的技术标准行业是暂时缺失的,例如满足多少角度可以叫「零重力」(而不是照搬美国宇航局NASA的古老标准、或者就不应该叫做零重力)、怎么测量这些角度、需要满足什么样的碰撞标准、用什么样的碰撞假人测试等等,这些都急需相关法规部门制定规范统一。

本文再从头梳理、整理下目前的汽车行业零重力座椅的状态。

01 零重力座椅的应用车型

之前已经梳理过近几年来部分车企推出的零重力座椅,可以看到相较于国外车企,国内车企在零重力座椅的推进上更加激进,不完全统计,在24年就有17个新发布的车型配置了零重力座椅,不论全新车型、改款或者换代,大家都把零重力座椅当作一个配置亮点。

国外车企目前看起来现代汽车上了零重力座椅,而且算比较早的,马自达也是目前日系车里面唯一配置的。

统计车型截至24年底

把时间推得更早,宝马其实在2020年就提出零重力座椅概念,并以宝马X7副驾座椅作为原型设计在美国CES会上展出,但直到现在也未见宝马推出。 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91也在后排推出零重力座椅,可惜也没有实现大规模交付。

02 零重力座椅的技术方案

针对零重力座椅功能,行业内共识的是:带有座椅前抬升功能,能将座椅的座垫及靠背整体往后抬升,实现大躺姿态,乘坐时背部、臀部、大腿压力重新分布。

原先市面有些车企座椅虽然没有前抬升功能,但利用靠背后躺及腿托打开也宣传是零重力,就有点投机取巧了(当然主要也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

各家车企在车型上市时会宣传各自的零重力角度,如躯干与大腿角、大腿与小腿角等参数,以此作为零重力的亮点对比,当然实际体验好坏还得看具体座舱内的布局,比如手套箱对于副驾零重力体验会有影响。

而对于实现这个前抬升的功能,目前市面上量产的前抬升机构常见形式:

  • 丝杆+电机结构
  • 调角器+电机结构
  • 齿轮齿板+PUMP电机结构

从上面车型零重力座椅的供应商来看,不论中国本土还是国际供应商都有能力设计开发出零重力座椅,这功能已不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技术方案。

但如果涉及到零重力座椅的行车安全技术方案呢?因为目前市面上基本所有的零重力座椅都不会在行车中禁止用户使用 (注:没有实车试过所有车型,但大部分是) 。

03 零重力座椅的安全问题

行车中用户处于零重力大躺姿态下,如果遇到碰撞事故会有什么风险?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智能座舱安全研究组已经有深入研究。

标准坐姿的伤害模式≠躺姿伤害模式。

下方视频链接讲解中,研究从「为什么要做」进行讲解,分别从「产品角度」、「事故分布」、「新的损伤模式」及「测评调研」分别进行开展,针对大倾角下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总结别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从低速志愿者实验、高速假人及人体仿真及试验对比以及舒适性试验等研究揭示大倾角座椅下典型的损伤现象和特征,揭示腰椎损伤机理进而为测评规程制定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针对零重力座椅的乘员安全研究,视频具体大纲如下:

  • 为什么做(产品、事故、损伤、测评)
  • 做了什么(研究总结、市场调研、损伤研究)
  • 得到什么结论

链接:

04 零重力座椅法规的状态

对于国内零重力座椅法规的研究状态,天津中汽中心及中保研都在23年Q1季度成立了零重力相关研究工作组,同时中国强制国标也在进行研究。

截至24年12月底,中国汽研(中保研)已率先发布了「大倾角座椅乘员安全评测方案V3.0」,目前处于意见收集阶段,预计在2027年正式执行。

在该评测方案中明确规定: 大倾角座椅的定义、评测对象选取、测试工具、测试方法、假人伤害等等

05 零重力座椅动态安全技术

显然,如果需要应对这个上述零重力大躺下的碰撞标准,目前的零重力座椅普遍应该满足不了,因为还有许多车型连基础的ABTS都还没有配置。

延锋国际已在23年发布了一套延锋寰翼™方案,涉及主被动功能安全。

芜湖瑞泰在24年展出 「 襁褓 」 零重力座椅。

博泽、ZF、奥托立夫等企业也有相应的技术方案,我们持续跟进。

随着法规推进及行业进一步内卷,相信今年我们能看到有厂商会率先应用满足零重力大躺的功能。

以上是CarSeatDesign汽车座椅设计针对公开信息搜集、整理的汽车零重力座椅的相关信息,欢迎纠错、补充,感谢。

标签: 宝马X7 座椅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举报当前文章

举报成功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老董懂车车

获赞 1698 关注 1 粉丝 188

+ 关注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