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去易车国际站
继续浏览当前页

工具栏
意见反馈
问题描述
0 /300
请输入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请输入正确电话
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上传3张图片

添加图片

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科技平权的背后是新一轮车企“大逃杀”

这两天车圈的热点,莫过于比亚迪用21款智驾版新车和全民智驾战略,开启了一个关于车企的全新竞争时代。

其实在我看来,比亚迪这一次实现的天神之眼智驾普及,实则是在行业内撕开了一个口子。一个把“价格战”变成“智驾战”的豁口。

从宏观层面出发,我认为汽车行业新一轮的竞争模式,已经来临了。

面对潮流的侵袭,汽车行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革?

昨日ESP,今日智驾

如果我们把各个阶段的汽车行业变迁史汇总一下,就不难发现:每一次汽车行业的进步,都源于高端技术的下放和普及。

上一次实现这种技术的普及,我认为是ESP时代的来临。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都有和我一样的记忆。那就是在十几年之前,ESP(ESC)也就是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小众的配置,只有在一些中高端车型上才会是标配。

在2015年的时候,我入手了一台国产SUV,当时厂家把ESP功能作为一大主要卖点,直接标注在了翼子板上。仿佛在向人炫耀:“看呐,我这款十万级的SUV也有ESP了!”

时至今日,ESP也早已不再是什么充满噱头、充满高级感的汽车配置。哪怕是在六七万的廉价车上,基本上也会标配这一功能。

当一项技术实现进阶和普及化之后,还会有更新的、更高端的技术实现普及。2月10日,比亚迪宣布为旗下多款车型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也可以看作是“智驾科技平权”真正意义上的开端。

可能你还不知道比亚迪实现智驾平权的意义。

这样来说吧,在比亚迪十万级、二十万级、三十万级的所有车型、所有配置版本中,最少也标配了天神之眼 C三目版高阶智驾系统,而且可以实现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变道超车、自动避让施工区域等功能。

比如9.98万起的秦L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9.98万起的海豚,目前已经全部标配智驾。不仅如此,就连七万多的比亚迪海鸥,也配有天神之眼 C高阶智驾系统。

比亚迪此举给我带来的震撼程度,远比当年十万级SUV标配ESP功能更甚。

原因很简单,在2024年,也许很多车拥有包含自适应巡航、变道辅助等功能在内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但是配备高阶智驾,能实现端到端能力的车型还是少数。

2025年惊蛰的春雨还没到来,高阶智驾就如同春笋一样从土地里接连冒出,何其震撼!

比亚迪打开了怎样的魔盒?

还记得2024年一开年,比亚迪通过荣耀版车型实现了全系车型的2万元降价。比亚迪推出荣耀版,被行业普遍认为是价格战的开端。2025年,比亚迪倒是没有再刺激价格战,只不过全民智驾的普及,对行业造成的“杀伤力”可能会比想象中更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十万级价位中,比亚迪的秦L有高阶智驾,但其他车型没有,你会怎么选?我相信在动力性能、舒适性配置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没有谁会拒绝“内置副驾”的智驾车型。

所以,一旦当普通消费者尝到了便宜智驾车带来的甜头,那么对于汽车厂商而言,自然会苦不堪言。原因很简单,在目前十万级车型仍然是整个汽车市场的基础盘。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在这一价位区间打得有来有往。

此时,当某家车企(特指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出现了断层式的优势,那么消费者绝对会用脚进行投票。而其他车企能做的,实际上只有“跟风”。

几乎在比亚迪宣布开启全民智驾战略的同时,长安汽车也在通过“北斗天枢2.0”计划开启全盘的智驾战略,长安体系内的深蓝汽车更是在2024年年底就宣布在2025年实现L2.5及以上的智能驾驶技术全面落地。

那么当各大车企逐步跟进的时候,自然也就对大家提出了更大的考验。首先给出一个我的观点:全民智驾时代来临之后,竞争最激烈的可能是十万级家用市场。

原因很简单,对于二十万级、三十万级的车型而言,高阶智驾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必备选项。不管是小米、蔚来还是其他的新能源厂商,都已经在这一价位区间的车型内实现了智驾普及。而在十万价位中,整个行业的普遍认知还仅仅是满足“基础需求”,大多数车型就算科技配置不高,也能卖得很好。

这个时候,比亚迪就像是一条鲶鱼,彻底搅动了风平浪静的十万级家用市场。大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装智驾还是不装智驾?”

如果不给十万级车型普及智驾系统,那么在产品力的断层式差异,会直接反馈在销量上;如果大家都硬咬牙装上智驾,那么这些技术的成本又将如何分摊?

大疆7V+32TOPS算力智驾系统的成本在5000元左右、毫末智行HP170的硬件成本在3000元左右。按照十万级车型每台平均盈利8000元来计算,在叠加智驾系统后,各大车企在每一台十万级车型身上会少一半左右的利润。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这种利润缩减也是不可承担的。

所以,我预测故事的结局大概率会有两种:

  1. 在智驾市场规模起来之后,智驾软硬件成本会全面降低,各大车企用销量来分摊技术成本,大家在全部实现智驾普及后继续相安无事。
  2. 所有车企都会面临成本激增的问题,并且寻求智驾系统自研自产之道,但对于那些规模化建设不够完善的车企而言,这有可能会是致命一击。

2025,车圈大逃杀开始

总有人说在2025年,汽车市场可能会淘汰一大批车企,但问起论据,大家又无从说起。好吧,我们今天就接着全民智驾普及这件事,来聊聊汽车行业中的哪些车企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淘汰出局。

首先来下一个结论吧,2025年以后,汽车行业马太效应大概率会加剧。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比亚迪这样的厂商,为何能直接宣布在十万级车型中普及高阶智驾?摆在明面上的答案,是比亚迪体系实力非常强。它不愁销路,能够用大量的市场销量来分摊技术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从而更容易实现高阶技术的下沉布局。

如果稍微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比亚迪其实在智驾这条路上谋划了很久。此前,比亚迪已经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这些车辆构建起庞大的车云数据库。所以,对于比亚迪这样的厂商而言,智驾数据和算法都是现成可用的,因此像比亚迪这样的造车大厂,可以快速实现智驾普及。

我预测了一下,其实除了比亚迪之外,诸如广汽埃安、五菱、大众、丰田这样的大型国产厂商或合资厂商,也都有希望在普及智驾这条赛道上跑出自己的成绩。

不过对于主攻燃油市场的合资品牌而言,想要给燃油车上智驾可太难了。对于新能源车型而言,它们基础的电子电子架构本身就更先进,再加上电机可以实现快速且精准的控制,让智驾更好用。但是对于燃油车而言,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底盘系统都是分散开的,智驾系统很难实现集中控制。

而且就算是实现了集中控制,发动机的响应速度也跟不上电机。譬如需要急加速的时候,电车能快速响应智驾系统的需求,而燃油系统就只有“干瞪眼”了。

所以在燃油阵营里,高阶智驾的普及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至于大众、丰田这样的合资品牌,则需要看清楚这一市场现状,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才能“让自己再次伟大”。

所以借着这一机会,我们再来聊聊2025年汽车行业的竞争生态。

透过现象看本质,新的竞争,将不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车企体系力的竞争。有钱有市场的主流车企或者说传统汽车品牌,也许会迎来新的增长空间;至于那些没钱没销量又喜欢瞎较劲儿的小众车企们,我可真的要说“留给XX的时间不多了”这句话了。

结语:

最后打个总结把,又比亚迪拉开的全民智驾普及大战,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倒逼行业的技术革新,也可以为我们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好的用车体验。

在这场竞争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暂时还不能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关于体系力、规模化的斗争中,肯定会有一些为资本造车、为噱头造车的车企倒下。至于谁在裸泳,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子弹时间过了,真相也就有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举报当前文章

举报成功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阿川说车

获赞 3.90万 关注 5 粉丝 1.26万

+ 关注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