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去易车国际站
继续浏览当前页

工具栏
意见反馈
问题描述
0 /300
请输入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请输入正确电话
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上传3张图片

添加图片

输于战略,死于安乐,德国汽车是什么时候输的?

美国大V“曹操来了”近日发表暴论:“德国汽车已经输了。”在我们不少人还信奉德系车为高端豪华的代名词时,人家车企的高管已经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曹操来了”原话总结起来是这样的:在一个高端派对上,他和一位德国顶级汽车品牌的高层聊起中国汽车开起来比德国车更好,更智能而且更便宜时,对方直言:“我们已经输了,在五、六、七年前我们业内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是输了之后我们怎么办?唯一活下去的办法是通过我们发达的销售网络去卖中国汽车,造车的话,我们远远竞争不过他们。”


这些话对于不了解汽车行业的人听来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这就是事实。看看最近几年的慕尼黑车展、日内瓦车展,东京车展关注度最高的是比亚迪。看看欧洲的反补贴调查,看看美国对我们的关税壁垒,看看大众ID系列在国内和德国本土之间的售价,看看近两年德系车在国内市占率的变化……实际上输得并不仅仅是德系车,还包括日系、美系。中国汽车和曾经的家电、手机一样——赢了。


赢了是毋庸置疑的,销量上的体现已经是胜负的最后一环了,真正让对手绝望的是我们国产车的产品力。30万的腾势Z9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就有三电机加后轮转向的易三方技术,9.98万的秦L能做到3L油耗还有智驾。这些产品如果拿到德国,完全是降维打击,足以摧毁他们的汽车工业,所以上面那位车企高层才会发出“远远竞争不过”的感慨。

已经输了是业内共识,本文想探讨的是:德国汽车是什么时候输的?日系车是什么时候输的?美系,欧系呢?而我们又是什么时候奠定的胜局?


日系在押宝氢能源时,就已经输了。而德系主要输在船大难调头,在燃油车领域的高端品牌BBA不肯放下身段,性能又完败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自己造新能源,定价太高明摆着竞争不过国产,而定价低了又会破坏品牌形象,在左右两难之下蹉跎至今,现在是价格也崩了,市场也丢了。归根结底,这些国外车企输于战略,死于安乐。

说到战略,我们的新能源战略可以追溯到30年前。1992年钱学森钱老就建议我国汽车工业跳过用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新能源阶段。战略上的前瞻性让我们抢占了先机,加上这些国外车企躺在功劳簿上赚钱,技术上不思进取,最终死于安乐。


不过先手不等于赢,一盘棋局的胜负手在哪?我们需要进行一个复盘。在2003年,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比亚迪也才刚刚收购了秦川汽车,即便有造电车的理想,时机也未成熟。F3DM投入市场并未溅起多大的水花,e6也只是在出租车,网约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第一代秦、唐,虽有“秦扫六合,唐战番邦”的壮举,但终究市场声量太小。不过那时候的秦唐已经引起了大众高层重视,否则也不会有后来大众总裁第一时间试驾唐二代的事情。这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2018年。


2019年,根据《工程师之魂》记载,那是比亚迪最为困难的一年,竞争对手毫不避讳地挖人,把招聘广告打到了家门口。之后比亚迪哪怕出了畅销的汉,新款唐,拿出了刀片电池这个大杀器,依旧没摆脱“比三万”的命运,月销量始终在三到四万徘徊。直到2021年,秦Plus DM-i横空出世,比亚迪再也压不住了,销量随着产能节节攀升,从四万开始,几乎以每月一万的速度递增,直到去年年末的月销50万。


所以,德国汽车是何时输的?我认为是在2019年,比亚迪挺过寒冬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如果那时候的比亚迪没挺住,没有后来的DM-i技术,或许德系车还有足够的喘息时间,还有机会完成转型。诸位,你觉得呢?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举报当前文章

举报成功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车圈老刀

获赞 269 关注 0 粉丝 4

+ 关注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