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添加图片
3月2日8点,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直播中表示,小米SU7 Ultra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主要是三类人购买:一类是赛车爱好者,第二类是互联网创业者、金融行业从业者、贸易行业人士等,还有很多人是送给妻子、女朋友、男朋友的礼物。
原来在雷军直播前,豆包、Deepseek就已经得出这样的数据结论了。并且对用户的年龄层分析也与雷军今晚的直播内容类似:小米SU7 Ultra的车主,大部分年龄在三十四五岁,女性占比接近20%,且持续上升。
2月27日,小米SU7 Ultra 正式上市,会后2小时,订单量突破10000台,轻易完成了雷军定的年度目标。
那么,小米SU7 Ultra作为一款新品牌的小众性能车,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来听听Deepseek 是怎么回答的。
问:雷军发布的第二款小米汽车小米SU7 Ultra为什么能在发布第一晚就能取得这么好的销量成绩?精准营销是怎么在这款车上得到体验的?
Deepseek:小米SU7 Ultra在发布首晚销量爆发,主要得益于雷军团队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与产品定位的结合。以下是关键原因及精准营销的体现:
1. 价格落差与锚定效应
预售阶段将纽北限量版价格锚定在81.49万元,但正式上市时标准版价格大幅下调至52.99万元,形成近30万元的差价,让消费者产生“捡漏”心理。同时,限时赠送价值9万元的选装权益(如碳纤维套件、终身智驾服务),进一步放大性价比感知。
2. 赛道背书与技术权威
通过纽北赛道2分09秒的圈速成绩和保时捷官方互动,将性能数据转化为“权威认证”,强化了产品的高端形象。消费者不仅为车买单,更因“支持国货崛起”的情感投射产生购买冲动。
3. 极致性能的社交属性
1.98秒破百、1548马力等夸张参数成为车主的“社交货币”,满足炫耀需求。尽管日常驾驶用不上,但参数本身成为圈层身份的标志。
4. 饥饿营销与稀缺性
宣称“全年仅售1万台”,并通过限时权益(如3月31日前下单赠礼)制造紧迫感,利用“怕错过”心理加速决策。首批交付时间设定为3月底,进一步维持热度。
5. 圈层特权与身份标签
成立“SU7 Ultra Club”、雷军宴请首批车主等操作,将购车行为包装为“进入科技领袖圈层”的象征,吸引新富群体对身份认同的需求。
总结
小米的营销策略本质是“心理操控四部曲”:用赛道数据建立权威→价格落差制造占便宜快感→性能参数提供社交资本→限量稀缺激发焦虑。这种组合拳成功将产品从“工具属性”升级为“情感与身份的容器”,最终实现销量爆发。
Deepseek 不愧是网友嘴替,对于这个回答,你认同吗?
标签: 小米SU7 小米SU7 Ul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