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添加图片
必须说抓住了AI就是抓住了未来!
3月3号,吉利汽车的AI智能科技发布会即将开启,这场被业界称为“颠覆性”的盛会,不仅是吉利从传统车企向AI科技公司转型的关键一跃,更是中国汽车行业在智能化赛道上的“核爆级”动作。从与爆火的DeepSeek深度绑定,到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抢滩”行业标准,再到全域AI布局剑指特斯拉,吉利这一连串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的AI抢位战。
当比亚迪用“全民智驾”将高阶技术下放到10万级车型时,吉利却选择了一条更硬核的路径——用AI重构汽车的“大脑”。2月初,吉利宣布与现象级AI公司DeepSeek完成技术融合,直接将DeepSeek R1大模型的认知能力注入星睿车控系统。这意味着,吉利车型不仅能精准理解用户模糊指令(比如“我有点冷”自动调温+关窗),还能调用近2000个车载接口,甚至预判需求主动服务,比如雨天提前开启雾灯、检测油量不足时推送加油站导航。更狠的是,吉利趁热打铁,联手AI新贵阶跃星辰,一口气开源视频生成模型Step-Video-T2V和语音交互模型Step-Audio。前者能批量生成高清自动驾驶训练视频,将极端场景数据成本砍掉80%;后者支持方言、情绪甚至音色克隆,让车载语音从“机械应答”变身“灵魂对话”。这套“技术自研+生态开源”的组合拳,直接让吉利在AI赛道上甩开对手一个身位。
如果说其他车企还在“单点突破”,吉利已经玩起了“全家桶”。从算力中心(星睿智算中心总算力达102亿亿次/秒)、自研大模型,到芯片、卫星、飞行器,吉利用五年时间搭建起全球唯一的“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举个例子: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依赖海量路测数据,而吉利通过Step-Video模型,能直接“造”出暴雨、暴雪甚至外星人入侵的极端路况视频训练AI,相当于让汽车在虚拟世界“死”上百万次,再在现实世界“一次通关”。更绝的是,吉利把AI塞进了造车的每个毛孔——雷神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电混系统靠AI算法实现0.1秒级的动态油电分配,无人驾驶漂移技术用AI控制车身姿态,甚至连售后客服都由AI主动分析故障预判维修方案。这种“从螺丝钉到卫星”的全域AI化,让吉利成了唯一能与特斯拉叫板的“六边形战士”。
尽管吉利口风严密,但从已有线索看,今晚至少有三重爆点:第一,重新定义人车关系。现有语音助手只能“你问我答”,而吉利可能推出能感知情绪、主动闲聊的“AI伙伴”,甚至通过生物识别实时监测健康状态,把车变成“移动管家”。第二,智驾“平权”。不同于比亚迪的“低价铺量”,吉利或将发布端到端大模型智驾系统,用一套算法通吃高速、城区、泊车场景,彻底告别“人工智障”式的模式切换。第三,生态开源。通过开放Step系列模型,吸引开发者共创车载应用,目标打造“汽车界的安卓系统”,一旦成真,未来第三方APP可能让吉利车型“常用常新”,甚至反向定义行业标准。
这场发布会背后,是汽车行业生死攸关的AI军备竞赛。小鹏、理想已改名“AI汽车公司”,华为、比亚迪疯狂加码智驾,而吉利选择用“全域AI+开源生态”构建护城河——既能靠技术授权赚钱,又能通过生态反哺数据,还能卡位行业标准。但隐忧同样存在:烧钱!头部车企AI投入动辄十亿级,而开源虽能降本,却需长期运营生态;此外,过度依赖AI可能引发安全争议,比如此前某车企智驾系统雨天识别失灵,就曾引发舆论风暴。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将是吉利的下一个课题。
今夜,吉利的AI战略或许会揭开智能汽车的新纪元——当汽车不再是钢铁躯壳,而是拥有“类脑”思维的智慧生命体,这场变革早已超出技术本身,而是关于人类如何与AI共生的终极命题。唯一确定的是,抓住AI的吉利,正试图抓住下一个十年的话语权。而你我,都是这场革命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