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万亿美元的特斯拉VS万亿人民币的比亚迪,谁才是“潜力股”?
在全球科技格局重构的浪潮中,中国科技巨头的崛起正以不可逆的态势改写产业规则。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七姐妹”(比亚迪、阿里巴巴、腾讯、中芯国际、小米、联想、美团),凭借技术自主性与系统性创新优势,展现出超越美国“七姐妹”(苹果、谷歌等)的增长动能。
核心逻辑一:技术范式的颠覆性跃迁
“比亚迪荣登科技榜第四”并非偶然,而是实力的真实写照。其构建的垂直整合生态体系已形成从芯片(IGBT)、电池(刀片电池)到智能驾驶(IPB系统)的全链路闭环。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强度达6.9%,远超特斯拉的4.1%,11万工程师团队与1600亿累计研发投入支撑其技术护城河12。而特斯拉销量9年来首降(2024年178.9万辆,同比-1.1%),暴露其产品迭代周期落后中国车企2.6代的短板。
核心逻辑二:资本定价权的重构
口说无凭,资本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投票:2025年比亚迪股价涨幅超27%,市值重返万亿人民币,同期特斯拉市值蒸发近30%跌破万亿美元。435亿港元H股配售吸引中东主权基金等长线资本,折射全球资本从“石油美元”向“新能源人民币”的迁徙16。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直言中国科技股估值仍被低估,AI技术突破(如DeepSeek低成本大模型)正重塑估值逻辑。
核心逻辑三:产业生态的系统性优势
中国科技巨头的崛起依托“场景-制造-研发”三角循环:中芯国际28nm以上成熟制程全球市占率19%,华为昇腾芯片构建自主算力体系,比亚迪则通过全民智驾战略推动高阶智能驾驶普及,其与大疆合作的车载无人机系统更开创行业先例。反观特斯拉,FSD本土化瓶颈与制造成本优势消解,凸显单一企业难以抗衡系统性生态的局限。
未来十年,智能汽车作为移动计算终端的属性将愈发显著。以比亚迪为领军的中国车企在车路协同、工程化落地能力上的积累,正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标准。这场竞赛的本质,已从产品较量升维为创新体系与产业生态的终极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