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去易车国际站
继续浏览当前页

工具栏
意见反馈
问题描述
0 /300
请输入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请输入正确电话
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JPEG/PNG格式,单张图片不超过5Mb,最多上传3张图片

添加图片

小鹏生死挑战:增程车能否逆转57亿亏损能否绝处逢生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喊出“今年四季度盈利”时,资本市场用股价暴跌10%的回应,揭开了这家新势力车企的残酷现实——2024年营收暴涨101亿至408.7亿元的背后,是全年57.9亿的净亏损,平均每天烧掉1586万元。这场以“增程+智驾”为双引擎的突围战,究竟是绝地反击的序章,还是饮鸩止渴的豪赌?

小鹏的增程战略,本质上是一场对市场痛点的精准狙击。传统增程车“高速嘶吼如拖拉机”的体验,被其超静音增程器改写——运行时额外噪声仅比纯电车高1dB,相当于“深夜翻书”的细微声响。而430km的纯电续航,足以覆盖90%用户一周通勤需求,配合鲲鹏电动体系的AI算法,车辆能根据导航预判剩余里程,在高速路段自动切换增程模式保电,避免“电量焦虑症”发作。这种“纯电为主、增程兜底”的混动逻辑,直击北方冬季续航缩水、充电桩稀缺地区的消费痛点。首款增程车型谍照中6.2米³的车内空间和隐藏式门把手,更暴露出其“既要家用舒适又要科技仪式感”的产品野心。

但技术光环之下,成本与规模的博弈暗流涌动。小鹏将L3级智驾门槛拉低至15万元级的MONA M03 MAX,依赖的是“砍掉激光雷达、押注纯视觉”的激进路线。这种“技术平权”策略看似讨好消费者,实则暗藏风险:特斯拉FSD入华后的水土不服已证明,没有激光雷达冗余的纯视觉方案,在暴雨、逆光等极端场景下仍存安全隐患。而小鹏引以为傲的“云端大模型+自研图灵芯片”组合,虽将智驾系统迭代周期压缩至周级,但每日烧掉45万元AI训练成本的重投入,与10%的汽车毛利率形成刺眼对比。

这场突围战的真正底牌,藏在王凤英的“铁血改革”中。这位“成本杀手”将座椅采购价砍低20%、钢材合同重谈节省数亿元,甚至亲自审批每一笔市场费用,硬生生在MONA M03上实现“15万售价含城市NOA”的行业奇迹。渠道端“直营+经销商”的混血模式,让门店数量半年激增200家至639家,触达206座城市的下沉市场。但当德国消费者因小鹏G9溢价45%集体退单,暴露出“出海即亏损”的尴尬现实时,所谓“2026年海外销量占半”的豪言,更像是对投资人的心理按摩。

眼下最危险的信号,来自现金流表上37.4亿元的净流出。尽管419.6亿现金储备看似充足,但对比“2025年研发投入95亿”的规划,这笔钱只够支撑两年。当何小鹏宣布“下半年交付增程车G7”时,他赌的是消费者对“一车双能”的买单热情,能跑赢持续失血的财务报表。毕竟,在价格战白热化的2025年,理想L7已降价5万抢市场,蔚来阿尔卑斯虎视眈眈,留给小鹏的窗口期或许只剩一个季度。

历史的吊诡在于,曾带领长城聚焦SUV登顶的王凤英,如今在小鹏复刻了同样的战略抉择。当“智驾渗透率93.3%”的数据照亮财报时,暗处仍有幽灵徘徊——那些为技术信仰买单的消费者,是否愿意等待小鹏穿越盈利前的黑暗隧道?答案或许藏在广州工厂里:流水线上每90秒下线一辆MONA M03,而车间电子屏显示着“距离XNGP全场景贯通还剩197天”的倒计时,这两个数字的赛跑,将决定中国新势力最悲壮突围战的终局。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举报当前文章

举报成功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江洪说车

获赞 2935 关注 1 粉丝 305

+ 关注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