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奔驰A级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确认停产的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不仅宣告了一款经典车型的谢幕,更折射出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消费升级与品牌战略重构浪潮下的深刻变局。这款自1997年诞生、承载着无数年轻人“奔驰梦”的入门豪车,最终在2025年画上句点。其背后交织着市场需求变迁、品牌价值博弈与行业转型阵痛的多重逻辑,值得深入剖析。
市场需求的结构性位移,敲响燃油小车的丧钟
奔驰A级的退场,首当其冲的是全球市场消费偏见的转向。在中国,消费者对“大车崇拜”的执念根深蒂固,A级作为一款车长仅4.6米的紧凑型掀背车,既无法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的刚性需求,也难以匹配商务场景的“面子属性”。即便终端售价跌至14万-17万元区间,2025年前7个月在华销量仍仅2.04万辆,同比腰斩,市场份额不足0.4%。美国市场更是惨淡,2024年仅售出3辆,彻底边缘化。反观欧洲市场,尽管贡献了60%的销量,但单一区域的支撑无法抵消全球战略失衡的风险,奔驰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afer直言“我们需要全球受欢迎的车型,而非欧洲特供”。
与此同时,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不可忽视。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欧洲多国计划2035年前禁售燃油车,传统车企被迫将研发资源向电动平台倾斜。奔驰为MMA电动平台投入超140亿元,而A级这类燃油车型难以共享新技术,沦为战略弃子。更关键的是,开发一款全球化燃油车的成本高达数十亿欧元,而A级因终端价格下探导致利润率微薄,难以覆盖研发与合规成本。
产品力羸弱:豪华标签难掩“伪豪车”本质
若仅归咎于外部环境,或许有失公允。奔驰A级自身的产品短板,才是加速其消亡的内因。其搭载的1.3T小排量发动机(低功率版仅100kW),配合前驱平台与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在20万元价位区间显得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同价位的凯迪拉克CT5、捷豹XEL等车型采用2.0T+后驱配置,动力与操控全面碾压。更讽刺的是,这套动力总成与悬架组合,在国产车中仅用于10万元以下车型,奔驰却试图以“三叉星”标溢价填补技术落差。这种“品牌溢价透支”策略在新能源时代遭遇反噬——国产新势力以半价即可提供更强性能与智能化体验,彻底击穿传统豪华车的护城河。
品牌战略重构:从销量扩张到价值守护
奔驰停产A级的决策,本质是一场“断尾求生”的品牌保卫战。当A级终端价下探至14万元,与大众高尔夫、丰田卡罗拉短兵相接时,奔驰内部已意识到风险:“若入门车太便宜,三叉星的光环还能撑多久?” 这种价格下沉不仅稀释了品牌溢价,更模糊了豪华品牌与主流品牌的界限。通过将紧凑型车从7款精简至4款(CLA、CLA猎装车、GLA、GLB),奔驰意图以CLA重塑豪华门槛,同时将资源聚焦于高利润的SUV与电动车型。此举与宝马1系的战略收缩如出一辙,折射出豪华品牌集体向高端化收缩的行业共识。
行业启示:传统豪车的生存法则与未来挑战
奔驰A级的退场,恰是传统汽车工业转型的缩影。一方面,燃油车“小而美”时代终结,福克斯、马自达6等经典车型相继停产,市场份额让位于电动SUV;另一方面,豪华品牌面临“向上焦虑”,既要抵御国产新势力在30万元市场的智能化围攻,又需在电动化转型中避免“油改电”的尴尬。奔驰的MMA平台承载着破局希望——兼容油电的架构设计、800V高压快充与792公里续航(CLA纯电版),试图以技术代差重夺话语权。然而,EQ系列的前车之鉴警示:电动化转型需与品牌调性深度绑定,而非简单复制燃油车逻辑。
对于消费者而言,A级的停产或许意味着“20万买奔驰”时代的终结;对于行业,它标志着豪华车市场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的战略拐点。当CLA以更贵的价格、更强的电动化属性接过入门旗帜,奔驰能否在高端化与普及化之间找到新平衡?答案或许藏在MMA平台的黑科技里,亦或潜伏于中国新势力的凶猛攻势中。唯一确定的是,这场变革没有退路——要么成为定义者,要么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