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添加图片
当特斯拉还在为4680电池量产发愁时,中国智造已悄然改写ESG新范式。3月26日,比亚迪发布的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犹如一枚深水炸弹——542亿研发投入、1500亿公里纯电行驶里程、5.04亿棵等效植树量...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技术偏执狂的绿色突围战。在报告中,比亚迪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DREAMS”,即绿色低碳、创新变革、平等机会、协同合作、诚信守正、价值共享这六大法则,为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可量化的实践框架。更狠的是,高管薪酬直接和ESG绩效挂钩,10%的KPI绑定了环保和社会责任!就问还有谁?
一直以来,比亚迪都相信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实力在报告占据了不小的篇幅。报告中提到,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542亿元,占营业收入6.97%,有12.2万名研发人员,汽车行业最多。在大投入的基础上,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59,691件,授权专利35,837件,客户满意度>95%,没有重大的客户隐私泄露事件。多年以来,在“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基础上,比亚迪在技术上的投入一直非常高,有13年研发投入都是高于净利润,他们对技术的重视是毋庸置疑。
毫无疑问,比亚迪拥有业界领先的技术实力,这让它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是2024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冠,促进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在报告中就提到,比亚迪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27万辆,累计售出新能源汽车全年纯电里程达到惊人的1,500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7.5万圈),创造了3028万吨碳减排奇迹,相当于植树5.04亿颗,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此外,比亚迪也明确了“2030年全集团自身运营碳排放强度降低50%”的中期目标,并承诺于204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比亚迪用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对环保有利,更是能实现用户体验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在去年,比亚迪将铅酸启动电池换成了磷酸铁锂启动电池,彻底告别铅酸污染,仅此一项每年减少铅使用量超2000吨,实现用户省钱+环保两开花,解决了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所说“家里粮仓有米,就因为锅里没米,碗里没米,把人饿死了”的问题。
在过硬的技术创新实力基础上,比亚迪的“技术鱼池”总能带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用户体验的新技术,从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到云辇智能底盘,每项"捞出来就能用"的技术储备都对应着特定市场需求。比如去年的第五代DM技术,作为领先的插混技术,将发动机热效率推至46.06%的物理极限,较主流混动系统节能15%,极大提升了燃油经济性,减少了用户的开支,实现想开就开,想走就走。同时,这种超前研发机制确保其能快速响应政策变化——当欧盟新规要求2035年禁售燃油车时,比亚迪已储备满足欧7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案。
在承诺204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路线图中,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特别规划了2030年运营碳排放强度降低50%的中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其减碳策略聚焦"技术普惠"——通过规模化降低绿科技成本,让混动车型价格下探至7万元区间,真正实现环保技术的大众化普及。
比亚迪的实践颠覆了传统ESG的叙事逻辑:不是被动满足监管要求,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增量价值。其"科技平权"战略让可持续发展不再是奢侈品附加项——售价9.98万元的秦PLUS DM-i同样搭载最新混动技术,这是特斯拉、奔驰等高端品牌难以企及的技术民主化实践。当全球车企还在为电动化转型阵痛时,比亚迪已进入"技术输出"新阶段:向丰田提供电驱系统,与壳牌共建充电网络,这种开放生态或是中国智造对ESG内涵的重新定义。在气候变化与能源革命的双重挑战下,比亚迪模式或许正在书写新的产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