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添加图片
奇瑞以一场“中国混动 智领全球”的技术发布会,向世界递出了一张沉甸甸的“中国混动名片”。
当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燃油时代向新能源时代的剧烈转型,奇瑞选择在发动机轰鸣与电机嗡鸣的交响中,揭示一个关键事实: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征程,正从燃油车出口的1.0时代迈向混动技术引领的2.0时代。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对全球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
更重要的是,奇瑞用28年发动机自研的理工男精神证明:混动技术的核心不是电池的堆砌,而是发动机与电驱系统的深度融合;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从来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从技术标准到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出海。
一、全球市场的混动机遇
翻开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1-2月奇瑞以19.2万辆的出口成绩蝉联冠军,其中燃油车占比仍超60%。但敏锐的市场洞察让奇瑞意识到,全球汽车消费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欧洲用户受制于充电桩覆盖率不足,更青睐“可油可电”的混动车型。东南亚市场因高温高湿气候与复杂路况,对动力系统的可靠性与低油耗需求迫切,即便是电动车渗透率领先的国家,用户对长途续航的里程焦虑依然存在。
这种“能源焦虑”背后,是全球用户对全场景适应性出行工具的本质需求,既要有燃油车的补能便利性,又要具备电动车的低排放优势,而混动技术恰好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最优解。
奇瑞的混动技术布局,从一开始就锚定全球市场的真实痛点。
不同于部分车企依赖“大电池+增程”的简单方案,奇瑞鲲鹏混动全域架构提供了“多路线并行”的解决方案。
针对欧洲严苛的排放标准,开发热效率达46.5%的混动专用发动机,配合三挡双电机变速箱,实现全速域高效,为适应中东超高温环境,设计了耐60℃高温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更重要的是,奇瑞精准把握了全球汽车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窗口。
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令下,混动车型被视为过渡阶段的合规方案;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则将混动技术视为降低对石油依赖的关键。
奇瑞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厂生产混动车型,通过本地化研发满足欧洲安全标准,这种技术+制造+政策的三重适配,让奇瑞混动车型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而非简单的“中国出口产品”。
二、混动技术的核心是发动机
在电动车“电池为王”的舆论场中,奇瑞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混动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发动机与电驱系统的化学反应,而非单纯的电池容量。
这一观点的底气,源自其28年如一日的发动机自研历程。从1999年第一台自主发动机下线,到2025年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8%,奇瑞见证了中国汽车发动机从空白到世界第一梯队的逆袭。
当外界将混动技术简化为发动机+电机+电池的物理组合时,奇瑞正在重新定义混动专用发动机的技术标准:不是燃油发动机的电动化改造,而是为混动场景量身定制。
对比增程式电动车单一模式,奇瑞的三挡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展现出“全速域优势”。
时速20km即可进入直驱模式,高速巡航时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避免增程器高速低效的通病;通过24000rpm高速电机与600Bar缸内直喷技术的配合,实现低速用电高效、高速用油经济的智能切换。
风云A8续航2000km+,油耗低至2.68L/100km,远超同级增程车型;瑶光CDM-S的零百加速4.26s,兼顾性能与节能,打破混动车型动力疲软的刻板印象。
奇瑞对发动机技术的执着,本质上是对“技术自主”的坚守。
在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掌握发动机核心技术意味着掌握产业链的主动权。当某日系车企因供应链问题被迫减产,奇瑞的发动机工厂正以每月15万台的产能支撑全球交付。
当欧美车企受制于专利壁垒,奇瑞的11次“中国心”十佳动力、70万套发动机单机出口成绩,证明中国发动机已从“技术输入”转向“技术输出”。
奇瑞开放核心专利、共享开发经验,看似让利,实则是通过技术标准输出建立全球产业生态,让中国混动成为行业共识。
三、从中国智造到全球标准
奇瑞的混动技术出海,早已超越产品出口的初级阶段,而是以标准制定者的姿态重构全球竞争规则。
在发布会现场,奇瑞联合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发布《全球混动技术标准宣言》,提出全域动力架构、全域性能超能、全域场景验证三大技术主张,这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定义全球标准。
当欧美车企还在争论混动是否属于新能源,奇瑞已为混动技术建立全场景适应性的技术门槛。
开源计划的推出,标志着奇瑞从技术竞争者向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转变。
开放16合1混动变速箱设计、共享电机控制算法、建立全球技术共研中心,这些举措看似降低技术壁垒,实则是通过技术普惠扩大中国混动技术的全球影响力。
这种“非零和博弈”的思维,打破了传统汽车强国的技术垄断,让中国汽车工业从“跟随者”变为“同行者”,甚至“引领者”。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奇瑞的混动之夜不仅是一场技术秀,更是中国汽车全球化战略的方法论启示。
当燃油车出口遭遇贸易壁垒,混动技术成为新的“破局点”;当纯电竞争陷入电池产能比拼,奇瑞用发动机技术优势开辟差异化赛道;当全球市场呼唤“低碳解决方案”,奇瑞以开源共享构建技术共同体。
这张“中国混动名片”的背后,是28年技术积淀的自信,是对全球市场需求的深度理解,更是对“中国汽车如何真正走出去”的深刻思考。不是卖产品,而是输出解决方案;不是拼价格,而是定标准、建生态。
这或许就是奇瑞递出的“中国混动名片”的真正意义,它不仅属于奇瑞,更属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标志着一个从“跟随”到“引领”的全新时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