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
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
添加图片
在汽车动力世界的江湖里,纯油、混动、增程、插混、纯电五大派系各怀绝技,暗流涌动。有人称纯油车是最后的蒸汽朋”,有人把增程式比作带着充电宝的马拉松选手,而插混车则被戏称为油电双修的时间管理大。与其说选车,不如说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手握内燃机秘笈的纯油车,不必多说它仍是江湖中势力最大的门派。从丰田陆巡到宝马M4它的优势直白而霸道,百年的技术沉淀外+加油站遍地开花。
老牌高手奔驰S级的V12发动机,至今仍在演绎着机械精密之美。但数据显示,2024年纯油车市场份额加速下跌,昔日霸主正在经历江山不保局面。尾气排放的碳足迹,更成为环保审判台上的原罪。
其实广义上的混动也包括增程(EREV)和插混式混动(PHEV),这主要说的是油电混动(HEV)。最大的特点是以小电机作为行车辅助且不能对外接电。
丰田普锐斯早在1997年便打出以电辅油的招牌,如今卡罗拉双擎更将百公里油耗压至4L。
这套系统的精妙在于化废为宝将部分消散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但它的局限也显而易见,另外不能外接充电的设定,让它始终戴着“轻混”的标签,在北上广深等限牌城市更是与绿牌无缘。
理想L9的走红,让增程式站上风口浪尖。增程式电动车的特点是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通过发电机发电,电能再驱动电机。因此,增程式电动车通常使用小型发动机和大容量电池。
大容量电车则注定价格不菲,因此往往朝着豪车方向进化,理想、问界深谙此理。
这类车型普遍偏大,长途时则启动增程器发电续命。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背后,藏着物理定律的嘲讽,高速工况下,燃油→电能→动能的二次转换,让能耗比同级插混车高出15%,被戏称为脱裤子放屁式省油。
但随着技术更迭进化,通过智能能量管理,已将馈电油耗已得到极大改善,正在扭转技术偏见。
插电混动(PHEV)车型则侧重于发动机和电机的协同工作。它们可以在纯电模式下行驶,也可以在油电混合模式下工作,甚至在高速巡航时由发动机直接驱动。
插电混动车型通常使用小容量电池和大发动机。小电池则带来一个成本优势,车型价格低,家用则实惠。
比如比亚迪的DM-i系统,比亚迪秦L官方标定满油满电综合续航为2100km。其精妙在于油电双修,城市通勤时化身纯电精灵,高速巡航时发动机直驱省去能量损耗,超车时双动力合击。
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心,反而成就了技术巅峰,2024年插混车型市占率突破40%,成为增长最快的门派。
纯电派:纯电毕竟容易理解,其完全依赖电池驱动,因此电池容量大(普遍60-100kWh),由于没有内燃机,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噪音较低,拥有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并且能量转换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此派别的代表当属特斯拉,Model Y挥舞着零排放大旗,引领了电车革命。800V高压平台、智能驾驶系统正在重新定义人车关系。但冬季续航缩水、充电桩分布不均的痛点,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
蔚来推出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将ET7续航推至1000公里,试图用技术突破缓解里程焦虑。这场颠覆运动的代价同样惨烈,某新势力掌门人坦言卖一辆亏两万”仍是行业常态。
动力江湖没有绝对王者,只有时代的选择。欧盟宣布2035年禁售燃油车、宁德时代发布500Wh/kg能量密度的电池,这场变革早已超出技术范畴。
互动话题:明明插混看起来比增程更有技术优势,为何“有钱人”更愿意为增程买单?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