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重磅!知名车企?裁员、谈判……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2月19日,大众汽车就裁员问题与工人达成了协议,计划把大众汽车品牌的行政人员成本削减20%,这将帮助公司旗舰产品在2024年节省多达40亿欧元(约合311亿人民币)的开支。覆盖加快开发和生产时间、降低员工成本,以及实施更高效的采购策略,以期提振利润率。


同日,大众汽车终于在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之争中做出了选择:拥抱特斯拉的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NACS)标准。这一决定意味着,大众汽车旗下包括奥迪保时捷、Scout Motors等品牌的新款电动汽车将直接兼容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为其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


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曾经在燃油车领域遥遥领先的大众汽车也逐渐难以抵御新时代巨变的洪流,压力逐渐增大。


百年大众“降本增效”


1938年,希特勒曾提出一个设想,要生产一种经济的汽车。他说:“每个德国人,至少是每个德国职工,都应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就像美国一样。”


随后,大众汽车在德国沃尔夫斯堡成立,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外国车企之一。然而,汽车行业“新四化”转型的快速发展,让大众汽车正陷入“多事之秋”。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大众集团全球利润率为3.4%,处在较低水平。这与大众汽车在最大市场中国份额下滑、降低终端售价,以及电动汽车业务相对低迷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大众集团的电动汽车新订单未能实现公司的目标。按照计划,大众集团今年的目标是电动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8%—10%,低于此前11%的目标。实际上,前三季度,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仅占总销量7.9%。


11月27日,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aefer在会议上对员工表示,由于成本过高和生产率下降,导致大众品牌汽车缺乏竞争力。为削减成本,大众汽车计划裁员,以提振公司财务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通胀和利率上升以及德国电动汽车补贴的削减,导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疲软,是大众汽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此次的计划裁员动作也被外界解读为是大众集团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具体来看,降本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首先,财务方面。大众汽车准备优化优化采购流程,每年预计节约3.2亿欧元;并改进售后服务业务,每年节省2.5亿欧元;同时改善生产时间,每年能够降低开支超过2亿欧元。


其次,研发方面。大众汽车准备将车型产品开发周期从50个月缩短至三年、减少生产时间和废品,到2028年节约10亿欧元。为此,大众汽车在沃尔夫斯堡斥资8亿欧元,建立一座新研发基地。


最后,人力方面。大众汽车准备将品牌的行政管理人员成本削减五分之一左右,提供选择性的合同终止协议,通过增加职位空缺来减少总人数。比起直接裁员,这样的举措不违反与工会的协议,相对比较温和。


拥抱合作“共建狼堡”


还记得大众汽车的“排放门”吗?


2015年,大众集团承认在车辆中安装了作弊软件,在监管机构对汽车进行排放测试时阻止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从而骗过监管,使车辆符合排放标准。


2016年,大众集团与联邦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达成和解协议,将拿出100亿美元修复或回购所有问题车辆。除此之外,还要再花20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网络,鼓励公众购买电动汽车。


2017年,大众集团旗下的充电企业Electrify America(美国电动化)应运而生。


2018年,Electrify America宣布,在未来十年投入20亿美元在全美范围发展快速充电站网络,供所有汽车品牌使用。


如今,大众集团选择拥抱特斯拉,共建充电网络。


目前,已有13个主要汽车品牌改用特斯拉的充电接口,其中包括宝马福特、通用、RIVIAN沃尔沃、Polestar、奔驰日产本田捷豹现代捷尼赛思起亚等。因为他们担心如果只提供联合充电系统(CCS)设计,就会失去客户。事实上,CCS正是由大众汽车和现代汽车主导支持的一项标准。


大众汽车透露,他们正在探索适配器解决方案,以便现有电动汽车车主能畅享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预计到2025年,适配器将正式推出,下一代大众电动车也将直接配备NACS充电接口,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届时,大众汽车车主将拥有访问北美15,000个超级充电站的权限。


9月11日,一位德国工程师和电动汽车爱好者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大众负责研发的董事会成员宣称该公司在纯电动汽车上赚不到钱,并放慢了新纯电动汽车车型的推出速度。”其认为,在新任CEO的领导下,“大众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糟了。”


随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回复道,像德国的大众汽车和美国的通用汽车这样的传统汽车厂商,如果不尽快转型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正试图加大投资,从而加快电气化转型步伐,缩小与特斯拉和比亚迪等新一代巨头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差距。


寒潮汹涌“集体跳水”


毫无疑问的是,汽车行业内掀起了一场罕见的“裁员大战”,众多车企在激烈的价格战下不得不削减人员规模,为的是在市场的生死时速中找到生存的机会。


国际层面上,传统车企如福特、通用,裁员规模庞大,福特汽车在欧洲解雇了约11%的员工,通用汽车则在底特律郊区工程中心裁减了数百名全职合同工。即便是新能源车企也未能幸免,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裁减了约18%的员工,脱胎于吉利的极星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


国内层面上,知名新势力车企高合汽车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比例高达20%,有的部门甚至被裁了50%。随后,蔚来汽车CEO李斌发布全员信,在这封全员信中,除了提及裁减10%的人员外,更多的是表态要对内部组织和资源投入等方面进行调整。


“当前,赛道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之大部分新能源企业烧钱的速度依然比营收增加的速度快,实现规模化经济的目标仍遥远,‘降本增效’是当下的明智之举,或将成为制胜关键。”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


面对“降本增效”压力,大众集团重点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解决方案。


今年5月,在“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启动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


今年11月,大众中国官方宣布,将在三年内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电动汽车平台。新平台开发周期为36个月,较大众汽车集团原平台开发周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一。借助此平台,大众汽车将推出14万—17万元的大众A级入门纯电车型,以此深化中国市场。


纵观整个大众集团,大众品牌是旗下第一个实施成本削减举措的品牌,起到了“带头大哥”的示范作用,试图让投资者对大众的信誉和财务稳定性更有信心。


由于大众集团的全球性质,最终必然传导至大众最大市场中国,届时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大众安徽三家合资公司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还需要市场验证。


卷技术、卷价格、卷配置、卷权益……汽车产业大变革,车企两级分化愈发严重,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根本。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