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西方巨头反击电动化,砸60亿美元研制新发动机,合成燃料成突破口

西方车企巨头集体反电车化真不是喊口号,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斯特兰迪斯),决定砸60亿美元研制新一代燃油发动机而且连奔驰本田都已经重启内燃机研发进程。

苹果放弃造车、特斯拉全球大裁员和整个超充团队被全部裁掉的局面下,传统车企似乎像暗地说好似的,集体推迟或叫停电动化。

在中国燃油车“激进”转型电车的同时,欧美车企已经开始重拾内燃机的研发。

Stellantis斥资60亿美元研发的发动机,是用乙醇和汽油混合作燃料的内燃机,严格来说是“燃料发动机”。

而且Stellantis把这个巨资投到了巴西的汽车中心,用来开发这种新技术,因为南美是Stellantis汽车销售的大头,2023年它一共在南美卖了超87万辆车,占整个南美的份额达到23.5%的惊人数字。

还有个很重要的一点,南美的汽车尾气排放限制,并不像欧洲一样严格。

我们之前有个错误的认识,就是以为欧洲车企天天喊推迟电车化、重返油车,是在搞障眼法,目的是在舆论上误导或者说是阻碍中国新能源车猛增的势头。

但现在来看欧洲车企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像Stellantis在内燃机上砸这么多钱,说明欧洲车企真的无意放弃活塞式发动机

Stellantis这个车企可能大家不是很熟,它在去年全球的销量仅次于丰田大众现代,但是雪铁龙Jeep和豪车玛莎拉蒂大家一定知道,这些品牌都是Stellantis集团的。

而且这家车企是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2021年合并成立的一家车企,虽然雪铁龙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但是Stellantis在2023年仍然在全球卖了640万辆车。

所以说Stellantis的投资内燃机的这一举动,也是欧洲车企的一个风向标,他们真的开始转型回来搞油车了。

而且重启发动机研发的可不止Stellantis一家,奔驰CEO也在股东大会上宣布,因为公司的电车销量没有达标,奔驰将放弃2030年前全面电车化的目标。

同时奔驰CEO康林松透露,奔驰一直在积极研制全新的内燃机,并且相关车型将在2027年发布,而且奔驰还要保证在2030年前旗下的内燃机保持竞争力。

除此之外,大众已经放弃在旗下最大的汽车工厂、沃尔夫斯堡工厂量产ID.3的计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洲电车需求非常低迷。

在去年11月底,宝马虽然宣布不再在德国生产内燃机,当时就有预测说宝马要加速转型电动化了,但是宝马其他地区的工厂仍然能持续生产内燃机。

种种迹象表明,欧洲车企仍然将燃油车视作难以动摇的基本盘。

Stellantis砸60亿美元研发汽车发动机,欧洲车企纷纷暂缓激进转型电车的脚步,除了竞争优势被中国电车抹平外,他们还寻求到了一种新型内燃机的突破。

2023年2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一项在欧洲汽车史上非常重要的规定,这就是在2035年前禁止销售燃油轿车和货车(不包括大型商务车)。

即便这个决定被批准通过,但在3月遭到了德国交通部的强烈反对,毕竟德国是燃油车的扛把子,禁售燃油车跟扼杀德国制造业没啥区别。

虽然这项规定以340票通过,但是反对的也不少,有279票反对。

在德国反对禁令的同时,意大利也站出来支持德国,德国说禁售燃油车可以,但是要加一项条件,就是如果发动机烧的是电子燃料,那就不受禁售令影响。

既然德国发话了,毕竟作为欧盟经济支柱和工业的大佬,它的意见不能被忽视,所以欧盟27国的委员会成员专门和德国协商,并且向德国妥协了。

最终他们在禁售令的基础上,补充了“允许使用电子燃料”这一条,计划是在2024年秋季进行表决通过,这个电子燃料也就是“合成燃料”。

但这补充的一点很有意思,里面还说你使用合成燃料可以,但是在使用合成燃料的车型上,需要加一项内置技术,就是一旦使用汽油或者柴油,汽车将会被阻止运行。

所以说奔驰重启发动机研发,也只有一个突破口能走,这就是研发合成燃料发动机和车型。

德国为了给燃油车续命,在禁售令的限制下,无奈选择押宝合成燃料,但这项技术难度也非常大,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制作成本太高。

Stellantis斥60亿美元巨资研发的内燃机,也是使用乙醇和汽油混合的合成燃料,很大可能也是给零二氧化碳排放内燃机搞先行研究的。

到了2024年年初,欧美集体暂缓全电车化,也是处于电车销量和利润远不及预期的后果,毕竟搞新能源的车企和传统车企部门,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在盈利外,基本上都在亏损。

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欧美并没有放弃电车,因为现在不赚钱,所以就往后暂缓一阵。

总体来说,欧洲车企集体转向燃油车和发动机,主要是这个领域是维持他们盈利赚钱的基本盘,电车化是西方率先提出来的,但是现在他们技术跟不上中国猛增的势头,所以肯定是要回头保障下基本盘的。

而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坚持电车化确实是中国汽车崛起的一次大好机会,等欧洲真的再想回头搞电车,我们也能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作者:向知平——科创行业资深观察者,文章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