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上汽出海印度,赌一个赢的机会

印度,在中文互联网素有“龙潭虎穴”之称,由于小米的前车之鉴,“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等段子早已深入人心。

即便如此,自主品牌上汽却奇迹般地完成了扎根的第一步。

2024年4月,就在中文互联网流量被小米SU7吸走时。上汽出海却有大动作,上汽MG印度公司以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大约22.56亿元人民币,引入JSW等印度本土公司。上汽MG印度全资公司,转化为中印合资企业。

早在2023年6月,有关“上汽MG印度公司被印度征服强制低价收购”的谣言就在开始在中文互联网传播。然而,如今真相大白,从上汽与印度公司披露的股权转让协议来看,上汽成为最大赢家。

一方面,上汽集团直接握有49%的股权、JSW持股35%、印度当地金融机构持股8%,上汽拥有最大的投票权。

另一方面,上汽集团实现了实缴资本22.56亿元人民币的落袋为安,还在印度市场获得了安全的营商环境。

今天,中国汽车出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无论是出口数据,还是不断刷屏的自主品牌出海战略,都预示着中国汽车全球化已经扬帆起航。

也正是基于此,笔者开始认真思考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的基本逻辑,去年发表的《自主品牌的全球化野望:留给外资数钱的日子真的不多了》一文,算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首次叩问。

不久前笔者发表了《自主品牌出海幻觉:在泰国的日系车巨头,会被轻易击败》一文,重点研究了中国自主品牌出海的首个桥头堡——泰国市场的基本情况。

此外,笔者还发表了《中国自主品牌远征墨西哥:富贵要在险中求》一文,深入剖析了中国自主品牌出海墨西哥,运营北美市场的危与机。

今天,笔者还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印度作为中国汽车全球化不可忽略的重要抓手,中国自主品牌到底该怎么破局?

没错,印度就是汽车通讯社全球化系列的第四篇文章的主角。

理解印度汽车市场的三个抓手

在中文互联网上,关于印度的笑话很多,但如果从严肃的财经视角来看,无论是体量、潜力还是崛起速度,印度都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市场。

要知道,2023年印度汽车产量超过500万台,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要知道,在3年前,印度汽车产量只有300万台。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人感到惊讶。

根据联合国的推算,印度的人口数量可能在2027年全面超越中国,并在未来数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到2050年达到16.68亿人。

目前,印度汽车千人保有量在30台左右,而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为200台。所以许多国际汽车巨头都认为,印度像极了21世纪初期的中国,这里将是他们的第二个广阔市场。

没错,国际汽车巨头们在印度,押注下一个中国。这样的市场前景令人垂涎。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理解印度市场,那就得有三个抓手,分别是微车沃土、寡头垄断和押注新能源转型。

我们先来看微车沃土。

由于印度是一个落后国家,极其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低城市化率和悬殊的贫富差距,导致销量前10的车型中,有半数都是A0级车型。这很好理解,小车好开,好停,成本也低。


标签: 出海 MG4 EV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