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高合汽车:融资成功并非“免死金牌”

“我现在都没告诉家里人公司出问题了。”

电动湃采访一位高合员工的时候,他这样的说道。

日前,华人运通与汽车投资咨询平台iAuto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iAuto计划10亿美元投资华人运通,全力支持高合汽车恢复业务运营和车辆生产的计划。

此刻,距离2月初高合汽车官方停产停工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很多员工都在翘首以盼公司能够恢复正常经营秩序。iAuto的入局,给予了很多人希望。

如何复工复产,iAuto背后的掌控者又存在哪些考量?今天来聊一聊。

“大量的资源都扑过来,收购和投资的都有,高合还是很有机会的”。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认为。不过,他也承认,公司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3个月,我们会拼尽一切努力把公司救活”。

iauto的入局,距离丁磊的期限,刚好3个月。

5月17日,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对内发布关于公司重组期间工作组公告,决定成立重组工作组和联合运营工作组。

“目前还没有接到准确的复工复产时间表,同事们都在等待中”,对于这份公告,接受采访的员工这样回复道。

此前,据相关内部人士透露,高合汽车已经开启了第一批员工的复工复产工作,其中就包括坚持直播、泪洒当场的杨悦卿。

由此可以看出,高合汽车一直没有躺平放弃,在做融资方面的各种努力,并且也在积极准备复工复产工作。

一家遭遇经营困难的造车新势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毕竟中国市场,还没有发生这样的先例。

一方面,从此前沙特投资部签署协议、协议落实、资金到位的速度来看,iauto的投资并不会快速到账,中间至少也得有3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其中包括员工召回、经销商安抚、供应商欠款结清、投资人协商等等各种工作。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外部资金的引入难度都会加大。

另一方面,我们要透视iAuto这家公司,分析它的投资动机,才能把握两家合作的决心和成功率。

公开资料显示,iAuto是一家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公司,核心业务为清洁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及运营,在清洁能源车辆动力总成及电机系统领域持有国际专利,团队成员具有金融、投资及咨询服务领域背景。

根据港股上市公司正道集团2023年9月的一份谅解备忘录公告,iAuto的最终实益拥有人为正道集团董事会主席仰融。仰融曾是华晨汽车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自媒体《帮宁工作室》近期专访了仰融,就为何投资高合发出了提问。仰融表示原因有三:

其一,高合汽车是目前全球电动汽车中“最好的之一”。就电驱结构而言,iAuto电驱结构非常优秀,高合汽车可以承载这样的黑科技。

其二,有一支不错的技术团队。

其三,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外界忽略的是,丁磊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原子核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固体物理学专业,这在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掌门人或者创始人中几乎是唯一的存在,而iAuto掌握的黑科技燃料就与这些专业相关,双方容易互相理解。

这三个理由看似十分充分,但是从仰融过往的从业经历来看,他是一个财技高手,在资本运作方面有很多经验,且因为经济犯罪而被迫远走美国,其中纵使发布了很多宏伟的规划,但是很多人认为仰融的计划,就是四个人——疑窦丛生。

其次,iAuto的业务范围也显得宏大且没有落地性,充满了资本包装的概念,让人不经怀疑这又是仰融再建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更会让人想起赛麟王晓麟携款潜逃美国的故事。

总得来看,诸多业内人士认为,高合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投资一家公司比自己创建一家公司更容易,但是运气似乎并未完全青睐高合汽车,与长安的合作草草结束,与iauto的合作,也并不让人十分看好。

近期,拿到融资的企业并非只有高合汽车一家。

5月16日,爱驰汽车终于迎来“救命稻草”。据悉,爱驰汽车欧洲公司Aiways Automobile Europe GmbH已与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签署了合并协议,合并预计将于2024年12月31日前后完成,这笔交易对爱驰汽车的估值约为4亿美元。

此外,2023年5月已申请破产审查的国内低速电动车企业雷丁汽车,也被爆出正在进行库存周转。

为何这些企业会集中获得融资呢?

电动湃认为,其一是各家企业在不同细分市场还具备一定的差异化价值,并且投资一家现成的公司,比重新创建更容易。

其二,极氪汽车的顺利上市,证明中国新造车概念,在全球资本市场受认可程度也在逐步回升。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融热度也略有回调。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含自动驾驶)融资案例共计133起,同比增长3.9%,环比增加10.5%,已披露总交易金额达167.3亿元。

但是,一切的利好,并非代表所有的新造车企业在重获融资后顺利发展。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北京车展接受媒体采访就表示,李斌在2019年1月的年会上说24年-25年是资格赛,今天我们看现在就是淘汰赛,很残酷。

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强烈,一方面意味着新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的窗口正慢慢关闭,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牌桌上的企业发展压力都在逐步加大,更何况按下暂停键,错失诸多市场时机的“后进者”。

销量的周榜,让市场竞争按周为刻度步步演化,与其说各个车企都在找到自己的发展位置,更不如说市场的淘汰,是为了今后更健康地发展。

我们恭喜这些企业重获资金,但是长路漫漫,前途也许更是悲观。

仰融与丁磊联手,能否让高合获得新生?2024年,还有多少车企上市和退市,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