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24环塔阶段总结:T1+ 是大趋势?

2024环塔第一阶段汽车组

技术性分析

今年环塔拉力赛到第一个阶段结束,从喀什的SSS到麦盖提的SS1-SS3,对所有车队和车手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整个赛场上的T1+赛车越来越多,这对比赛造成了很大影响;T1+大四驱组别从去年正式进入环塔拉力赛,去年它对整体形势的影响还不大,毕竟是刚进入国内的新产物,成本很高而且数量稀有,即便是从国外直接订车也订不上,所以即便是T1+大四驱的性能提升很明显,但因为数量少,在整个赛场上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没有大轮胎,快要寸步难行了?

但在今年环塔的比赛中,T1+大四驱的影响就被完全释放出来了;T1+大四驱的主要特征就是普遍装备3.5T的汽油增压发动机,比之前T1四驱组更大的悬架行程以及直径大五级的37吋赛胎;3.5T的增压发动机因为扭矩平台更宽广,并且在低转相比大排自吸就有更强的扭矩,所以配合大的悬架行程和37吋的大胎后,相对其它组别在赛道里很容易保持更高的车速,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T1+大四驱对别的组别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

这种技术优势形成的最突出特征就是T1+大四驱在保持自己高速行驶的时候,会把赛道扒出来两个大深槽,从整体排名来看,T1+大四驱在第一阶段的赛道里占据了明显优势,尤其前两个有形路段赛道里,优势非常明显。

到第一阶段结束时,虽然两驱的BUGGY赛车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数量对比明显下风,两驱之所以还保留强有力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也装备了37吋的赛胎,虽然BUGGY的两驱在车辆操控响应和灵活性上比不上T1+大四驱,但BUGGY的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容错率更高,如果车手经验丰富技术好,仍然还有竞争能力。

今年的环塔参赛资格里一共有23台T1+大四驱,31台BUGGY,2台奖杯卡车(T1.3),总共有56台赛车装了37吋的赛胎,占了汽车组80台车的70%;相对于T1+大四驱来说,两驱的BUGGY动力都集中在后轮上,轮胎的打滑率更高,对赛道的“挖掘”能力更强,在T1+大四驱扒开路面最上层之后,两驱BUGGY的大排发动机会把过剩的动力倾泄到已经初步成型的轮胎槽内,用更大的油门来努力保持速度,结果就是空转的后轮带来更高效率的扒地效果,任何地质的有形地面上都会给后车留下越来越深的沟槽。

沟槽所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对T1.1组别的影响;37吋胎扒烂路面所留下的沟槽往往超过T1.1的32吋(245\80R16)胎的车底离地间隙,小轮胎的赛车为了不被担在硬质赛道里,只能想办法保持速度才能脱困,这就对应造成发动机的转速更高而档位更低,同时也对赛车的底部造成连续的冲击,在碎石更多的河床和戈壁上,它们往往一路火星带闪电的在赛道里行驶。而在塘土路上,在被大轮胎扒烂后的赛道里小轮胎跑起来更是艰难。

在SSS赛段的干河床里,我曾经在发车完毕之后,开着我装了35MT胎的福特烈马去感受了一下T1+大四驱挠过的赛道,整个赛道里从发车点的坚硬路面开始,车轮大部分时间都是卡在路面被扒开的槽里,槽里两边都是松软的路面,烈马在高速下要么卡在里面打滑,要么突然跳出来脱离路线;35吋胎都是如此,装32吋拉力胎纹的T1.1抓地会更差,跑起来会更难。

所以从第一阶段的结果来看,对于小轮胎的T1.1来说,只有非铺装硬质路面的沙漠赛段里才有更多可能的机会。虽然从技术指标上来说T1+大四驱仍然占有明显优势,但T1.1可以不用始终被动的困在极其难跑的路面上终究还是多了点希望;只是这样的话就没法利用前面的车辙了——那个车辙也没法利用,大轮胎挠的稀巴烂的沙漠车痕小轮胎更难走;所以小轮胎的T1.1如果想取得好成绩,对于车手、领航的技术水平发挥以及赛车稳定性的要求会高很多。

文/蒋波

图/环塔官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