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保时捷赔钱遭逼宫!豪华品牌为何狂“掉价”?

销量不佳,保时捷遭经销商围攻。


近年来,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合资品牌、豪华品牌销量受到了不小冲击,保时捷也不能置身事外,不仅旗下的纯电车型难以打开市场,而且燃油车销量也受到了影响。


在4S店经营模式下,车企销量不景气,首当其冲的便是经销商。为了完成车企设定的销量目标,经销商不得不折扣卖车、甚至是亏本卖车。


亏钱卖车本就让经销商处于不满状态,而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继续向经销商压库存,这让双方矛盾更加激化。


有知情人士称,在今年五一前,经销商已给保时捷发函,要求保时捷针对新车销售亏损进行赔偿,经销商还提出补贴、返点等要求。否则,约65%的经销商表态将不再提车。


几年前,海外机构曾经对部分车企的单车盈利能力做过一个统计,保时捷以单车利润最高摘得冠军。如今,保时捷经销商为何陷入亏钱卖车的地步?


图片


其实,保时捷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也映射了多数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生存现状。


01

保时捷遭经销商“逼宫”


近两年来,保时捷销量一直持续走低,今年4月的销量更是只有区区4823台,同比下滑高达32.8%。


对于豪华品牌而言,车辆滞销势必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经销商在资金方面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豪华品牌的车型一般单车价格较高,而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并拿到厂家的返利,不得不选择平价卖车甚至是亏本清仓,如此不免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拖垮品牌的销量。


即便销量遇冷,保时捷依旧没有放弃豪华品牌的傲慢态度,近几年更是接连爆出减配门、逆势加价等谜之操作,再加上其品牌一直以来都要大量选装高昂的配置,进一步透支了传统燃油车用户对于品牌的信任,而旗下以Taycan为首的纯电车型由于竞争力不足,在国内根本卖不动,大量车型滞销已是不争事实。


而保时捷中国却对这一切“充耳不闻”,为了完成德国厂家的绩效还闷声给经销商压库存,进而爆发了经销商和保时捷中国之间的矛盾。


故而,众多保时捷经销商才联合起来,表态不再进车,向德国保时捷总部“逼宫”,要求更换保时捷中国的高管,并且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以缓解经销商的资金压力。


保时捷中国在5月27日给出了回应,称会倾听经销商声音,与之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并表示将在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及电动化转型等领域展开探讨。


图片


从声明内容来看,保时捷中国似乎并没有直接面对问题,既没有正面回应“逼宫”事件的原委,也未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有网友调侃称,真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


曾几何时,“开宝马,坐奔驰”俨然成了汽车消费的座右铭,宝马、奔驰、奥迪这三个德国品牌亦成为豪华汽车品牌的代名词,保时捷这个耳熟能详的品牌也位列其中。


而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逐渐占据了车市的“半壁江山”,众多合资品牌被打得节节败退,只能采取“降价换量”的策略维系市场。


在市场红利下,合资品牌、豪华品牌曾赚到盆满钵满,新车不愁卖曾让车企产生了一些傲慢、自大的资本,而如今汽车市场环境改天换日,如果依旧不能认真面对当前问题,只能被市场所抛弃。



02

为何豪华品牌销量遇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22年以来,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就已经出现滑坡现象,2022年保时捷的销量同比下滑了2.5%。


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扩大到15%。


进入2024年,销量仍在持续下跌,第一季度,保时捷的销量为16340辆,比起去年同期21365辆的销量,下降了约25%。


与此同时,根据保时捷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这三个月的毛利也暴跌了30%。可以预见的是,保时捷2024年全年销量也难有起色。


而销量下滑、利润下滑,并非保时捷一家豪华品牌面临的困境。


宝马、奔驰、奥迪这三家德国车企的表现,除了宝马销量略有增长外,另外两家车企的全球销量都有不同程度下跌。同时,三家车企的营收也是无一例外都出现了缩减,以奥迪降幅最大。这无疑与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脱不开关系。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这样的销量成绩,还是在终端市场“以价换量”策略下搏取的。一些主销燃油车的优惠幅度超过了10万元,新能源车型的优惠幅度甚至高达20万元。


再来看看曾经的“销量神话”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在国内曾经保持着十几年的销量增势,并且由于旗下车型均需要进口的原因,每款车型都有着不同幅度的加价,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雷克萨斯的“好日子”在2022年遭遇了滑铁卢,雷克萨斯以年销量17.6万辆、年销量同比下滑22.4%的成绩惨淡收场。


2023年,雷克萨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实现了同比增长3%,2024年第一季度较同期增长了44.2%。


数据上看还是不错的,可这都是建立在2022年的销量过低,乃至于雷克萨斯放弃加价,并加大优惠力度的基础上,实际上营收已然亮起了红灯。


可以看到,如今豪华汽车品牌已经风光不再,“以价换量”也已渐渐失去效果,转型亦是迫在眉睫。



03

豪华品牌的路在何方?



豪华品牌的颓势,与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以及中国品牌崛起息息相关。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在产品力和价格上具备着极大的竞争优势。


新势力摒弃了传统车企4S店的经营模式,并通过各大商场的直营店进行营销,提供深得人心的优质服务,以此来占据市场份额。


同时,比亚迪、华为等企业更好地把握住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机遇,建立技术壁垒,不断提升旗下车型的产品力,用产品的综合性能俘获了用户。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与国内不断“内卷”的诸多新能源车企相比,合资品牌一直在原地踏步,产品的表现也只能说是平平无奇,市场空间亦在逐渐缩小,销量也是每况愈下。


豪华品牌“掉价”俨然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众多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转型受挫,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销量尴尬的局面。


当然,面对如今的困境,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并未坐以待毙,也在凭借自身的技术积淀和造车底蕴寻求突破口。


这两年,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达成了很多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合作。


例如,零跑和Stellantis集团达成了全球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注资成立零跑国际。这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首个反向技术赋能的合资公司:新公司由零跑提供技术支持,Stellantis集团提供全球市场资源和影响力。


大众和小鹏也在此前达成了共识,大众花费7亿美元购入小鹏4.99%的股份,双方将基于小鹏G9的平台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B级电动汽车,并还将在未来继续展开电动车平台、供应链、电动车技术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这笔合作中,小鹏亦是反向技术赋能大众汽车,还将获得一笔可观的技术服务费。


而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的豪华品牌,乃至于保时捷也都早早踏上了电气化转型的道路,旗下也相继有一些新能源车型问世,只不过比起中国车企技术更迭的频率,它们还远远未能跟上这波节奏,卡在这个不上不下的节点便是豪华品牌销量遇冷的根本原因。


豪华品牌大多数都有着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不妨丢掉自身的傲慢与偏见,正视自己在产品力方面的短板,并通过价格策略调整、提高车型配置、优化销售渠道、提升售后维修服务等一系列政策,以此来稳住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

此次保时捷的“暴雷事件”仅仅只是一个信号,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豪华品牌已不复当年之勇,你觉得豪华品牌能再创辉煌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