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三菱败走中国启示录

  • 作者: 轰Party
  • 2023-10-26 16:21
  • 423

IMG_256

阔别四年的东京国际车展,今天正式开幕。讽刺的是,这也是三菱汽车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重组公司的第二天。

对于今年的东京国际车展,外界的评价是它“不再国际”,因为现场只有比亚迪奔驰宝马三家非本土车企参展,这或许也代表了这场车展的国际市场引领性,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IMG_256

要知道在去年年底,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丰田章男宣布更名之时,还表示“希望重振汽车产业,促进日本经济发展”。但一年过后,他的愿望不仅没有实现,甚至离目标越来越远。

日本车企的“重振”还有机会吗?在电动化浪潮下,日系车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惨遭“滑铁卢”。在中国市场,日系车已经从最巅峰的23%的市场份额,降到了2022年的15%,今年甚至可能跌到12%左右。而今年上半年,本田日产在华销量下滑了都超过20%,丰田中国在华销量下滑幅度较小,只有2.8%,而马自达的销量,则更是直接腰斩。

如果说,马自达尚能还在中国市场苟延存活,而曾经红极一时,被称为“国产车教父”的三菱汽车,却已不得不正式宣告败退中国市场。这个结果令人唏嘘,但过程却值得探索。

再见,三菱!

闹腾了近一年的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风波,终于尘埃落定。

近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

IMG_256

其中,三方股东将共同向广汽三菱(含广三销售公司)增加投入用于清偿广汽三菱现有部分债务,其中广汽集团投入不超过15.77亿元,三菱汽车与三菱商事投入不少于上述金额。

此外,广汽集团分别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汽车、三菱商事持有的30%、20%股权,至此广汽三菱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意味着需要承担起广汽三菱沉重的债务负担。截至2023年3月 31 日,广汽三菱经审计总资产为 41.98 亿元、总负债 为56.13 亿元、净资产为-14.14 亿元。

广汽埃安接手广汽三菱的现有产能与资产。广汽三菱拟将评估值约为4.42亿元(含税)的可利用设备等出售给广汽埃安,将评估值约为17.80亿元的土地、厂房以拟约 1.3 亿元/年的租金出租给广汽埃安。

广汽集团表示,这次对广汽三菱进行重组,可最大限度盘活及利用广汽三菱核心资产,解决广汽埃安产能瓶颈,节省新建工厂时间及投资成本,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机遇,促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全体股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避免广汽三菱解散清算,保障消费者权益及协助员工再就业。

输血超28亿,依旧抢救无效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日本汽车品牌,三菱与广汽的合作在当年可谓是一段佳话,2012年合资公司成立以来销量持续攀升,2018年销量一度达到14.4万辆,达到了顶峰。

但是从2019年开始,广汽三菱的销量便开始一路下滑,近三年广汽三菱的销量分别为7.5万、6.6万和3.3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62%、11.99%和49.13%。这样的下滑趋势延续到了今年,今年一季度广汽三菱销量仅3969辆,同比下滑57.95%。而根据可查数据,今年前5个月广汽三菱累计销量只有不到9000辆,其中5月销量为0。

IMG_257

从今年4月起,广汽三菱在广汽集团的产销快报中甚至已经没有单独类目呈现,而是被划入了“其他”这个类目中。针对这一情况,广汽集团内部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三菱的生产数字只占总量的一小部分,因此才被划入“其他”类目。由此可见广汽三菱的销量已经跌入谷底。

伴随销量持续低迷,广汽三菱的资金状况自然也深陷困境。根据广汽集团2022年公告,广汽三菱截至2022年年底总资产59.61亿元,总负债59.53亿元,总负债率高99.8%,几乎走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不过,作为股东方之一,广汽集团并没有轻易放弃广汽三菱,为了将广汽三菱拉出深渊,去年9月,广汽集团曾向旗下合资企业紧急输血15亿元以改善现金流,其中广汽三菱就占了10亿元;今年6月21日,广汽集团董事会通过一则提供委托贷款议案,广汽三菱将获得不超过18.84亿元的资金支持。

从去年到今年,广汽集团向广汽三菱先后输血超28亿元,但是结果大家看到了,这份“输血”最终还是抢救无效。

到底是谁杀死了广汽三菱?

早在1917 年,三菱就造成了日本第一款量产乘用车,比丰田都早了 16 年。而三菱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凭借着商用车成功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随后,三菱从1985年开始,陆续与国内车企合作,向市场投放L100微面得利卡等车型。

IMG_258

值得一提的是,三菱以技术转让的形式,于1997年入股湖南长丰汽车,导入帕杰罗V31等。同年,中国第一家发动机合资公司沈航三菱正式成立,引入三菱发动机技术,并在2000年正式投产三菱4G6发动机。次年,三菱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发动机合资公司“东安三菱”。

当时,自主品牌正处于“小白”阶段,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在内的车企都曾用采购或逆向开发三菱发动机,这也成功奠定了三菱“国产教父”的地位。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巨头拿着一把好牌却打得稀烂,无法在中国市场立足。这也让人不禁唏嘘:三菱究竟错在哪里?

首先,固步自封,产品和技术更新太慢。

在产品布局方面,广汽三菱的车型矩阵单一、更新换代缓慢,根本跟不上市场变化,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IMG_259

就拿作为绝对的主力车型的欧蓝德来说吧,进入国内市场近10 年都未曾改款,而与之相比,自主品牌和日系等合资品牌,几乎每年都有小改款,每隔三年就进行大改款,广汽三菱这种的佛系造车显然无法与竞争激烈的自主品牌相抗衡。

而为了挽回销量,广汽三菱从2019年起便开始尝试自救。可惜的是,广汽三菱的努力程度,远远跟不上品牌跌落速度,产品推新也与市场节奏不符。比如2022年,换代欧蓝德终于赶到了,但奈何时代变了,新能源汽车占据了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量,传统燃油车的份额不断在萎缩。在这样的背景下,别说欧蓝德了,即便是过去非常强势的奇骏、CR-V、RAV-4销量都大不如前。

其次,电动化的浪潮,是压垮广汽三菱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动化浪潮对于合资品牌的冲击有多大,相信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对于日产、丰田、本田等头部日系合资品牌尚是如此,对广汽三菱这样的小众合资品牌来说,更是被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IMG_260

其实,在电动化方面,三菱也颇具前瞻性,造在2009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能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的纯电微型车i-MiEV,并一直到2020年才正式停产。而广汽三菱也在2019年向新能源领域发起尝试,发布了一款纯电SUV——祺智,不过作为传祺GE3的换壳车,本身竞争力不足,早早就停产了。而时隔三年之后,阿图柯来了,但还是没有摆脱套壳魔咒,始终未获市场认可。

谁会是下一个广汽三菱

针对三菱汽车的“离场”,有业内人士表示:“广汽三菱的退出,将成为合资品牌逃离中国的开始”。尤其是日系车企在电动化道路上的犹豫不前,主要原因归咎于他们在油混、氢能源方向的沉没成本太高。但时代的浪潮不会为谁而停下,而下一个可能重蹈三菱汽车覆辙的,又会是哪家车企呢?

IMG_261

可能是马自达?今年上半年,长安马自达的销量也仅为3.2万辆,即便CX-50行也的上市帮助开启了回暖模式,9月销量年内首次破万,不过按这个节奏其今年销量将势必低于10万辆,而如果按10万辆是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线来看,马自达依旧在死亡线边缘。

或者是英菲尼迪?英菲迪尼同样也是“下一个三菱”呼声较高的品牌,数据上来看,2022年全年,东风英菲尼迪全年的终端累计销量为4237辆,同比暴跌51.28%。

抑或是神龙汽车?数据显示,今年8月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两个品牌加在一起仅卖出了4997辆;1-8月份,神龙汽车的累计销量不到5.5万辆,而按照目前的节奏,其年初制定的15.5万辆的销量目标,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近日,更是爆出神龙汽车龙再出售两工厂自救。

此外,处境同样不佳的还有起亚汽车,去年起亚在华销量为94345辆,同比下滑40.5%,与2016年65万辆的销量巅峰相比相差甚远。今年上半年,起亚的在华销量也只有3万多辆,与长安马自达也是半斤八两。

究竟谁会成为下一个三菱汽车?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广汽三菱的退败再次给合资品牌敲响了警钟。在电动化时代,如果不做出改变,谁都会成为广汽三菱!

标签: 三菱 欧蓝德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