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Su7点评三: 电动车业 欧美日韩为什么干不过中国

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不算早。和当年做手机时“无线互联网”的风口相比,小米要比另外三家新势力蔚小理来得晚些。不过,好在电动汽车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漫长的产业,半路入场的小米,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会少踩一些坑。

Su7亮相后,中国造车的各路诸侯均已到位。

以小米、华为、蔚小理代表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不差钱、不差技术,对产品细致打磨,爆款频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提前布局,产品线丰富、遍及各类车型,甚至成为全球电动车一哥特斯拉有力的对手;还有的汽车名企为了给电动车业务足够的自由度,单独成立电动车子品牌,比如吉利旗下的极氪001上汽旗下的智己,还有众多传统车企的电动车品牌,都颇具战斗力。

为什么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如此迅猛?国产电动车的口碑越来越好?甚至赶超合资车和进口车的口碑。欧、美、日、 韩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一样生猛的造车势力?

先说,为什么中国电动车为什么这么强。

首先,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也是未来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本身汽车制造的底子就不错。一汽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东风等一大批车企撑起了中国的汽车制造业。

其中,电池作为新能源最常见动力,中国的电池技术在全球领先。电动车大厂比亚迪的主业之一就是电池,据说后期特斯拉可能采用特斯拉电池,小米SU7选择了宁德时代

其次,系统、应用层面,中国电动车的软件生态、汽车智能生态蓬勃发展。

在汽车底层操作系统和智能驾驶领域,有百度这样的先行者,提供了行业的通用解决方案,即便车企只使用百度的智能平台,也能保持较高的智能化水平。类似的还有斑马系统,华为和小米也都有开放操作系统的打算。

再次,资本层面,优秀的车企大多不差钱。电动车企大多获得不菲投资,巴菲特下场为比亚迪站台;至于造车新势力背后,则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巨头跟投。当然,,市场不乏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车企,如恒大旗下的恒驰汽车,PPT造车的贾某某,和近期倒闭的威马最后,在来来往往中,中国造车势力的全能选手越来越多。

国内电动车一哥的比亚迪,业务电池、燃油车、电动车以及手机代工,兼顾能源技术、数字技术和汽车制造,在从宝马奥迪挖来一批设计师后,整车设计水平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为与小米,都是从手机、智能数字产品进入到电动车领域, 并在原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华为自研芯片和系统,小米庞大的米家生态都是两家各自的护城河

理解以上四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欧日韩的电动车发展不如中国了。

先说欧洲。欧洲在诺基亚苹果和后来的华米OV挤出全球前十,就没有一家像样的手机、智能数码企业了。欧洲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有着百年历史,但智能电车领域一缺电池技术,二缺智能技术和数字产品的积淀。

美国情况要好很多。电动车虽然只有一家特斯拉拿得出手,但市值做到全球第一,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被比亚迪反超,而且未来还要向比亚迪买电池;另外一个,多年前宣布准备造车的苹果公司现在也半途而废,终止电动车开发,这或许让消费数码的竞争的对手小米和华为多少有点落寞。

美国在电动车领域还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比如车载芯片、操作系统,都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在自动驾驶领域需要的GPU显卡,牢牢地控制在英伟达手中;在自动驾驶的算法方面,也有不少科技公司在探索。

日本韩国的汽车产业都不弱。但在资本的控制下,汽车行业与消费电子产品之间缺乏融合,比如三星手机全球第一,但三星的汽车业务很早就被转让给现代现代的汽车业务很强,但与智能座舱相关的消费数码产品和技术,更多掌握在三星手中。

日本更惨。

本来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可以跟美国叫板的芯片产业,但在广场协议之后, 日本芯片一片惨淡。日本有索尼这样的优秀消费数码企业,在多媒体领域创造了walkman、微单、摄像机等多品类的爆款,在影音行业更一路遥遥领先。但进入21世纪,手机、平板领域被苹果和一众中国企业反超。现在,索尼在高端产品虽有号召力,但面对类似小米的价格杀手,索尼在中国也已经没有多大市场了。

日本车在中国曾经非常紧俏,丰田本田三菱日产马自达在中国建了不少合资厂,销量也曾遥遥领先国产车。

在中国电动车企崛起后,日系车短板日益明显,不但智能驾舱差强人意,整车性价比也大不如前。最近,索尼和本田发布了一款可以玩PS5的AFEELA电动车,结合了索尼在消费电子和本田在汽车制造领域的优势。只不过,这款2026年才能上市概念车,已经被中国的造车势力落下太远!

汽车制造业是全球第一大产业,在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日本和美国,更是如此。现在美、日传统车企在燃油车领域投入较大,进军电动车市场驱动力不足,内部阻力反倒不小。转型电动车有点尾大不掉的感觉。美国的能源企业,更怕电动车抢走饭碗。美国产业界,总有一种逆电动车的势力。他们担心,一旦进入电动车赛道,就会失去优势或丧失利益。

所以,当电动车成为中国的优势产业,也可能会受到来自美国莫须有的制裁,就像华为之前在全球市场遭遇的封杀。在电动车领域,中国还会遭遇封杀吗?中国有反制之策吗?个人感觉,电动车领域中国并不容易被卡脖子。

电动车产业中,中国的优势领域包括电池制造、数字座舱、汽车制造,智能生态;比亚迪的电池,小米的机车家生态,华为的麒麟芯片鸿蒙系统,这些优势都能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护城河,而比亚迪、宁德时代的电池还可以成为反制手段。

中国电动车产业中略显弱势领域包括芯片(高通)、人工智能硬件(英伟达)、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 如果在这三方面卡中国汽车业的脖子,中国将如何应对?

首先是无人驾驶技术。

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系统解决自动驾驶,是完全模仿人类驾驶的解决方案,也是特斯拉的主要技术路线。基于AI的自动驾驶技术,除了依赖算法,还需要算力(GPU显卡) 以及长期对大数据深度学习。当用户足够庞大后,往往会取得更准确和更完美的效果。此外,算法层面百度等一批all in AI的公司,也积累了自动驾驶算法,日益精准。

AI显卡芯片,是支撑算力的硬件,确实可以影响智能驾驶的准确度和体验。但目前看,除了人工智能,雷达辅助导航,也是一个技术方案,可以形成补充。另外,无人驾驶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商用的地步,暂时还不是电动车的刚需。

对于智能芯片,比如高通的芯片,完全可能发生类似针对华为的卡脖子事件。不过,华为现在也进入造车大军,已经自研了同类芯片。一旦高通断供,华为的麒麟芯片不但可以自用,甚至可以供应所有友商。

再者,汽车作为超过吨级的重设备,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对于便携性严苛要求的不同,汽车对芯片体积质量的小型化并不敏感。如果美国通过限制高密度高性能芯片卡脖子,中国汽车行业至少有两个方案,一是采用国产麒麟芯片替代,第二可以以数量取胜,将普通性能芯片并行组合、以数量换速度,同样能保持较高性价比。

中欧之间如果建立电动车联盟,强强联合,就会形成牢固的利益联盟体。此外,电动车大概率不会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新战场,毕竟中国有了核心技术,同时对美国的核心技术依赖性不那么强。中国有一大批硬核企业家,每一个都很抗压,能力全面。在这个领域和中国硬刚,只会让美国输得很惨。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