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国「淘汰赛」,宝马以「新世代」应题能否奏效?

这两天正热火朝天的北京车展,除了大佬们互相串门营业,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发布会的内容大多是已经在此前单独发布过的,展台的花样也并不多。不过德国企业们还是带来了一些诚意,今年外籍高管们的中文说得是前所未有的流利,往常中文问候只会说「大家好,我很高兴来到中国」,现在都已经可以说满一整段话了。

对宝马的高管们——比如宝马中国区研发高级副总裁雷凯博士(Dr. Robert Kahlenberg)——来说,今年最关键的中文词,可不是「你好」,而是「新世代」,德文是 Die NEUE KLASSE,是宝马面向智能化的未来推出的车型系列,在未来两年内将有至少 6 款车面世,其中包括他们不远万里带到车展上来的这台「双肾」极宽、很是优雅的概念车 BMW Vision Neue Klasse ——即将于 2025 年下半年正式投产,2026 年在中国生产。

当然除此之外,宝马展台上还少不了的就是全新亮相的纯电 MINI,包括经典的 Cooper 和车身大小介于 Cooper 和 燃油款 Countryman 之间的 Aceman。纯电 MINI 的车身依然是 MINI 最擅长拿捏的多巴胺色彩,而更大的惊喜藏在车内,全球首创的圆形 LED 屏配上数字萌宠 Spike,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萌趣的座舱组合。

为了讲述这一切惊喜背后的故事,宝马甚至还在车展的百忙之中在其北京的研发中心组织了一场三个小时的沟通会,从数字化、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他们的发展规划和理念。

宝马的研发中心设置了许多舒适的分享区域,以及用于用户调研的互动装置,想来在规划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要将研发故事更好地讲出去,毕竟研发力量是百年德国车企向来的优势所在。在进入「淘汰赛」阶段的中国市场,继续大幅度投入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同时紧密结合本土用户建议,成为了宝马最重要的「参赛」策略。

除了北京的这个研发中心,2023 年宝马集团还启用了全新的上海研发中心和 Designworks 上海工作室,同时在沈阳和南京也有成熟的研发机构,至此宝马已经在中国建立起了德国总部之外最大最完备的研发体系。这种投入,宝马并非独此一家,但这代表着它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决心和诚意——「目前,宝马中国研发团队超过 3000 名各领域专家正与德国团队一起,积极参与 BMW 新世代车型的研发,且过程中在诸多方面考虑了中国客户的建议和意见,以充分满足中国用户对未来豪华出行体验的需求」。

中德团队的合作造就了车展上这台新世代概念车的「科技新鲜感」,除了充满氛围感的外观设计,车内的 BMW 全景视域桥就是最突出的地方,宝马称其为「平视显示技术的一次量子飞跃」。对于驾驶者而言,这个全景视域桥其实就是传统仪表盘压扁拉长的结果,它「征用」了整个前挡风玻璃的下沿来显示重要信息,让驾驶者可以「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

在中国,最让外企们皱眉头的肯定还是数字化体验的部分,已经有不少企业的高管表达过「中国消费者现在是世界上最难满足的消费者」的意思。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数字化体验也将由中国研发团队与慕尼黑团队共同设计,包括「BMW 智能个人助理、导航系统、用户界面以及车载生态系统等数字功能和服务」。早在 2020 年,德国之外唯一的 Usability Lab 用研实验室就已经启动「针对包含全景视域桥在内的全新 iDrive 在中国的用研活动」,累计「已邀请超过 900 名中国用户参与研究,深度访谈时间超过 2500 小时」。

我们在研发中心见到了其中一个用户研究互动设备,是一个虚拟驾驶舱,用户坐在驾驶位看着屏幕进行虚拟驾驶,宝马负责用户调研的人员则坐在副驾,引导用户使用一些功能,并观察了解用户的反应。有趣的是这个系统还会对用户的表情进行监测,用户表情积极表示当前使用的功能是令人满意的,如果用户露出沮丧或者困惑的表情,则表示这个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优化。

这种将中国的数字化经验放大到全球的尝试,是中国市场快速成长成熟的结果,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结合,终于有了双向的输入和输出,比如纯电 MINI 上的 Spike,据说就是中国团队主要设计,但受到了全球用户欢迎的一个创新产品。不过这种结合,也很考验车企对本地市场的理解、快速跟进的能力,乃至超前预判的能力,要在中国车企的主场迎接这些维度的挑战,要适应比欧洲年轻得多的用户群体,宝马和它的 iDrive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字化之外,和过往的 BMW 车型一样,新世代车型非常讲究「驾驶乐趣」,其驾驶体验将基于两个特征,一个是「悦享」,代表舒适和放松,对应的场景是比较惬意的驾驶场景,或者道路拥堵的时候,能够让驾驶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另一个是「悦驾」,代表着极致的运动和操控体验,让驾驶者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车辆本身带来的乐趣。

一个月前,当宝马在财报年会上讲述新世代车型的时候,我们就讨论过,今日的 BMW 面临的是一个「连概念车都被逼得无限贴近量产车」的时代,所以新世代车型已经迅速地开启了道路测试,而中国研发团队预计将于 2025 年启动在中国的道路测试。此外,新世代车型还将在「宝马集团全球范围内最大、测试项目规划最全面的电磁兼容实验室 EMC 进行测试」,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能够最大程度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其实站在中国市场当下的这个时刻,讲驾驶乐趣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将很快「免除」人们驾驶的「辛劳」,那么未来还有多少车主,对驾驶乐趣有感知和需求呢?这也许是一个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重新思考的问题。不过在智能驾驶领域,宝马也已经有不错的进展,今年 3 月,宝马 L3 级自动驾驶在德国正式上路,而在中国,宝马也于去年 12 月在上海获得了国内首张 L3 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意味着宝马的车型可以在国内进行公开道路测试,这也是对宝马自动驾驶水平的一种认可。

宝马的中国团队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在中国的多个城市实现 ADAS 的本土化适配,比如识别中国高速的「鱼骨线」,机器很容易把车道线识别成鱼骨线的外沿——这就跨越到了隔壁车道,或者识别成鱼骨线的内线——这就使车道过窄,而研发团队花了不小的功夫,让机器识别的「车道线」一直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又比如中国道路上常见的禁停黄色「网格区」,研发团队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了机器对这种情况的准确判断。在驾驶策略上,宝马的研发团队也仔细研究了中国的路况,比如最令大家头疼的「加塞」现象,要使智驾真正实用,就要让车辆能够在适当减速避让的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通过性,并且保证车上驾乘人员的体感始终是舒适的。这都是宝马致力于提供给用户的优秀的智驾体验。

尽管国内对自动驾驶的监管仍未明朗,但随着宝马等车企逐步获得许可开始进行 L3 的测试,相信 L3 级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放开也会更快地到来。在此之前,新世代车型也将配备 L2 级自动驾驶,让用户能更早地从需要「全神贯注」的驾驶中「解放」出来。

宝马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研发已经有 20 年,目前,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也已正式启用,投入使用了「19 个全新实验室,其中 90%(17 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型」,这无疑「强化了宝马国产新能源车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此外,「为顺利实现新世代车型在沈阳生产基地的本土化生产,宝马在 2022 年投资了百亿元人民币,启动了第 6 代动力电池项目」,并将于「2026 年开始正式启用」。

此次在宝马研发中心的沟通会,电池项目的负责人也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新世代车型将使用的圆柱电芯的相关内容,并对固态电池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些预估,还分享了励磁电机的一些信息。我们期待看到这些最新的技术在新时代量产车型上的最终表现。

雷凯博士在结束语里说,「中国是我的另一个家」,虽然口音里还有浓浓的德国味道,但已经足够让我们听见这家百年德企的努力,希望他们的答题策略,能带来下一个二十年。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